这首诗记述作者愉快的游赏以及同朋友们惬意的交往,表达了他的悲秋恋乡之情。诗中所展示的秋景,静谧而又纷乱,繁闹而又萧索,在清新雅逸、气息纤轻的景物对比描写中,透出悲秋之情,而援引的“青毡故物”典故,更流露出子美的恋旧恋乡之情。
这首诗写得很出色,让人真切地新鲜地感觉到那秋水的清澈、那傍晚泛舟的愉快、那城边景物的萧疏和那因季节的更换而产生的淡淡的乡愁。宋代周紫芝说:“余顷年游蒋山,夜上宝公塔时,天已昏黑,而月犹未出,前临大江,下视佛屋峥嵘,时闻风铃,铿然有声。忽记杜少陵诗:‘夜深殿突兀,风动金琅珰’。恍然如己语也。又尝独行山谷间,古木夹道交阴,惟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又暑中濒溪,与客纳凉,时タ阳在山,蝉声满树,观二人洗马于溪中,曰:此少陵所谓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者也。此诗平日通之,不见其工,惟当所见处,乃始知其为妙。作诗正要写所见耳,不必过为奇险也。”(《竹坡诗话》)
这首诗应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陈贻焮《杜甫评传》认为此诗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至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之间,当时杜甫漫游齐赵。这是作者对当时愉快的游赏以及同朋友们惬意的交往的记录。
南郭同游上巳天。小桥流水碧湾环。海棠婀娜低红袖,杨柳轻盈荡绿烟。
花艳艳,柳翩翩。断魂花柳又春残。夕阳影里双飞蝶,相逐东风下菜田。
巷寂无人,帘深闻鹧,愁色沉凝疑暮。楚柳湘蘋,堪被湿云黏住。
怜收了、酒旆旗亭,恨闲却、笛桡江浦。可东风、吹醒斜阳,依依来照燕归路。
平芜千里浸色,须似宵来梦见,迷茫村渡。红杏相思,撩瘦几分眉妩。
定香影、多半漂残,怕消息、断无寻处。问烟边,谁倚阑干,玉箫咽怨语。
凄凉断角吹残戌,匆匆复送今夕。旧诗未检,新桃漫写,暗愁空积。
梅花自逸。又偷泄、东风信息。奈天寒、冷竮翠袖,鹤外黄岑寂。
还忆浔江上,剑倚珠灯,醉倾春碧。弓衣换否?怅年华、瘦腰知得。
猛听荒鸡,定惊起、江湖倦客。念家山,铁甲未解泪满臆。
登舟非古岸,还似阻西陵。箕伯无多少,回头讵不能。
离骚痛饮,问人生佳处,能消何物。江左诸人成底事,空想岩岩青壁。
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我梦卜筑萧閒,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磈磊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
胜日神交,悠然得意,离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