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记述作者愉快的游赏以及同朋友们惬意的交往,表达了他的悲秋恋乡之情。诗中所展示的秋景,静谧而又纷乱,繁闹而又萧索,在清新雅逸、气息纤轻的景物对比描写中,透出悲秋之情,而援引的“青毡故物”典故,更流露出子美的恋旧恋乡之情。
这首诗写得很出色,让人真切地新鲜地感觉到那秋水的清澈、那傍晚泛舟的愉快、那城边景物的萧疏和那因季节的更换而产生的淡淡的乡愁。宋代周紫芝说:“余顷年游蒋山,夜上宝公塔时,天已昏黑,而月犹未出,前临大江,下视佛屋峥嵘,时闻风铃,铿然有声。忽记杜少陵诗:‘夜深殿突兀,风动金琅珰’。恍然如己语也。又尝独行山谷间,古木夹道交阴,惟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又暑中濒溪,与客纳凉,时タ阳在山,蝉声满树,观二人洗马于溪中,曰:此少陵所谓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者也。此诗平日通之,不见其工,惟当所见处,乃始知其为妙。作诗正要写所见耳,不必过为奇险也。”(《竹坡诗话》)
这首诗应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陈贻焮《杜甫评传》认为此诗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至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之间,当时杜甫漫游齐赵。这是作者对当时愉快的游赏以及同朋友们惬意的交往的记录。
天教国色傲春华,不肯争先伍杂花。西洛尘埃长太息,名园今属犬羊家。
烟槛风湍想胜游,新秋莲芡及旁州。先生对影招明月,政得加餐慰少留。
东风织溪面,细纬叠春罗。长波将人影,直直入宫河。
一万树垂杨,无枝不系珂。阉贵马嘶风,挟弹睫前过。
精蓝如兜率,朱碧鲜且多。微沙障西山,罗縠中青娥。
随荫即张席,礼法捐烦苛。高车载美酒,倾泻若洪波。
?路及严更,门尉稍谯呵。宪今禁肩蓝,醉卒控疲骒。
舟近独怜溪上石,舟远遥怜石上云。云为情性石为骨,散此奇峰质与文。
造物何年初造此,千峰百峰置水濆。斜飞潭影分波面,直上空霄插汉纹。
西偏借此当鸿宝,地角于斯涣小群。自从禹迹销沉尽,遥对湘娥泣舜君。
慕类哀禽林外少,呼寒啼狖穴中纷。亦缘僻处成孤立,选胜标佳未许闻。
在阿独使人歌叹,出世长辞物厌欣。寄言招隐攀幽者,早同丛桂共氤氲。
似闻花有叹,偶值客幽吟。自恨丛芳少,相依窈绪沉。
晓风吹淡薄,寒日护清深。岂意枝头色,犹同物外心。
使君畏谤如畏虎,一生坐诗招谤语。使君得颍如得诗,日日颍湖作诗主。
湖边月落秋声乾,画船径作三人看。小儿解事笑起立,我琴正要秦君弹。
可怜彭城不肯饮,对月吟诗骨清冷。曲终月落读渠诗,忧乐死生真幻影。
举觞酬月月岂知,三百年后我尔谁。君不见紫麟山前湘水碧,一笑相看月应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