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作品不仅描摹了苏州的明媚风光,也抒发了诗人达观不羁的情怀。
首联总写苏州风光之明媚爽目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江南景物特色:“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这两句是说:行舯东出盘门,一片清雅明媚之色,此刻,刚下过一阵细雨,天也放晴了。不说景物如何明媚,而说“刮眼明”,一个“刮”字的妙用,使人具体感受到大地如洗的新美,爽气得沁人肺腑。
首联是写总体感受,颔联承此而写具体景物:“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清风徐来,绿柳依依,宛如舞姿婆娑;春水泱泱,白鹭相随,宛如爱侣为伴,以说它们“俱自得”。近水如镜,既照着城头的雉堞、纹关石,又照着绿杨、白鹭和透行舟,好象要把世上的一切美秀都收于一镜之中;远山葱翠,或如玉簪亭亭,或发如鬟髻对起,似与近水媲美,所以说它们的喜爱。这一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是句中对偶(如“绿杨”对“白鹭”、“近水”对“远山”),这就使得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这一联显然是从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两句化来,而一经点染,则别有韵致。这联诗还可以说是诗中有画,而且色彩鲜明,风光漪旎,生机盎然,韵味无穷。
处于这样“俱自得”、“皆有情”的环境中,诗人不能不对影自怜而生感慨,于是写出了“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这样语意双关的话。大自然诚然美好,但它既有“盛”,必有“衰”,而这种盛衰又不是主观意志所能主宰得了的,所以说在乎“天意”。“天意在”三字,表面是对造物主而发,实则也是对人世的主宰者而言。这事物的错综颠倒怎能不使人产生“万物盛衰”在“天意”之想。“一身羁苦俗人轻”是对世俗的讽刺。诗人四方漂泊,故曰“羁”;沉沦不僚,不得安闲舒适,故曰“苦”。合观“羁苦”,它兼指羁宦羁旅之苦。世俗之眼,只认荣华富贵,不识道德学问,羁苦之身,白为俗人所轻。诗人被借故劾免之后,曾向欧阳修写信说:“舜钦年将四十,齿摇发苍,才为大理评事。廪禄所人,不足充衣食,性复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脱去仕籍,非不幸也。”(费衮《梁溪漫志》引)这段话可说是对“一身羁苦”的注脚,也是不畏世欲轻视的自白。
尾联总收一笔:“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无穷好景”回应上边所写美景;“旅棹”回应“羁苦”,表明临去时对苏州的眷恋之情。钱钟书先生曾指出:宋诗“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这一缺陷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尤其是尾联)找到──煞费笔墨议论,而在议论中又缺少形象思维。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前集》中说“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梅尧臣),轩不羁,如其为人。”其实轩昂不羁的,不只是他和歌行体,像这首律诗,虽以清切闲淡为主,却也散发着俊快不羁之气。诗之佳处,正在于此。
望西山,西山迢递庆霄间。峰辉林彩如堪挹,翠壁丹梯若可攀。
亦有青乌占紫气。还乘白鹤驻红颜。斗极南陲分王气,天骄北漠控胡关。
近接桥陵鼎湖路,太乙勾陈临玉树。遥瞻双阙对氤氛,葱葱郁郁捧瑞云。
润接天河起箕尾,根缠维络镇坤文。长安楼阁中天起,峻极相连近天咫。
金芙蓉开万井中,罨画屏张三素里。龙宫鲸吼晓岚青,凤城鸦宿烟光紫。
雪晴琼岳转分明,日映名都一何绮。雪晴日映风光和,陌上游人积渐多。
相邀帝女柔桑路,其柰王孙芳草何。静婉香车褰翟茀,嫖姚飞盖拥盘陀。
杨柳千条金作线,梨花百叶玉为柯。雕俎华筵分内苑,锦场绣野入平坡。
行行国艳皆桃李,处处尘香尽绮罗。巨灵赑屃应相避,玄囿萧条未许过。
别有青莲千万宇,金榜红墙围净土。锡卓多非汉代名,翚飞各占周原膴。
横玉行香尽贵人,挥金资福皆豪贾。菩提花发六时閒,吉祥风动千铃语。
海昙仙梵日供张,铢衣宝鬘时歌舞。望山竟如何,由来逸兴多。
朝回长挂笏,休沐想鸣珂。三月春将谢,未请游山假。
痼疾在烟霞,俗鞅萦晨夜。闲人真遂爱山情,韦曲天西少送迎。
短屐踏莎占土脉,奚囊探韵赋春晴。岂似神仙限官府,爱山空作望山行。
荒鸡嗥朝暾,揽衣国西门。辞家从军巳四载,欲归未归仍苦奔。
王孙曾遭莲勺困,宣载亦被伐木屯。古人贤圣且如此,今我嵬琐何足论。
行行将何适,四郊尽荆棘。欲留不可留,欲行行不得。
岁月无情日崔隤,头童齿豁心巳灰。中逵抚剑肠欲结,短歌激烈长歌哀。
长歌哀,泪盈把,匪兕匪虎在矌野。结爱同心难尽言,况是悠悠行路者。
绿阴清昼。雨茸梅子黄时候。华堂金兽。香润炉烟透。
舞燕回轻袖。歌凤翻新奏。院静人稀,永日迟迟花漏。
一杯为寿。笑捧处自传纤手。钗头花有。瑞草宜男□。
不愿金盈甃。不愿珠盈斗。惟愿董风,岁岁人长久。
江华江月要才情,多病堪怜马长卿。莫向都门折杨柳,帝乡春色不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