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卬

先秦·佚名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可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仰望苍天意深沉,苍天对我却无情。天下久久不太平,降下大祸世不宁。国内无处有安定,戕害士人与庶民。病虫为害庄稼毁,长年累月无止境。罪恶法网不收敛,苦难深渊难减轻。
人家有块好田地,你却侵夺据为己。人家拥有强劳力,你却夺取占便宜。这人原本无罪过,你却反目来拘捕。那人该是罪恶徒,你却赦免又宽恕。
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可叹此妇太逞狂,如枭如鸱恶名当。花言巧语善说谎,灾难邪恶祸根藏。祸乱不是从天降,出自妇人那一方。不是他人来教诲,只因帖近女红妆。
罗织罪名穷陷害,前言后语相违背。难道她还不狠毒?穷凶极恶又有谁!好比奸商发横财,君子洞察目了然。妇人不该理朝政,蚕织女工全抛开。
苍天为何责罚苦?神灵为何不庇护?元凶顽敌全不顾,只是对我相忌妒。人们遭灾不怜悯,纲纪败坏装糊涂。良臣贤士尽逃亡,国家危急无救助。
苍天无情降法网,严酷繁多难躲藏。良臣贤士皆流放,忧国忧时苦果尝。苍天无情降法网,频繁危急势难挡。良臣贤士全杀光,忧国忧时心悲伤。
涌泉沸腾水花喷,汩汩流泉渊源深。忧国忧时心悲伤,难道今日愁始增?生前不降灾难重,死后祸乱又不跟。厚土皇天高莫测,控制生灵定乾坤。切勿辱没你祖宗,拯救邦家为子孙。

注释

卬(yǎng):通“仰”。昊(hào)天:广大的天。
惠:爱。
填:通“尘”,长久。
厉:祸患。
士民:士人与平民。瘵(zhài):病。
蟊(máo):伤害禾稼的虫子。贼、疾:害。
夷:平。届:至、极。
罟(gǔ):网。罪罟:刑罪之法网。
瘳(chōu):病愈。
覆:反。
说:通“脱”。
哲:智。
懿(yì):通“噫”,叹词。
枭(xiāo):传说长大后食母的恶鸟。鸱(chī):恶声之鸟,即猫头鹰。
阶:阶梯。
匪:不可。教诲:教导。
寺:昵近。寺人:内侍。
鞫(jū):穷尽。忮(zhì):害。忒:变。
谮(zèn):进谗言。竟:终。背:违背,自相矛盾。
极:狠。
伊:语助词。慝(tè):恶、错。
贾(gǔ):商人。三倍:指得到三倍的利润。
君子:指在朝执政者。识:通“职”。
公事:即功事,指妇女所从事的纺织蚕桑之事。
刺:指责、责备。
富:福祐。
介:大。狄:通“逖”,远。
忌:怨恨。
吊:慰问、抚恤。
类:善。
云:语助词。
殄(tiǎn)、瘁(cuì):两字皆训“病”。
罔(wǎng):通“网”。
优:厚。
几:近。
觱(bì)沸:泉水上涌的样子。
藐(miǎo)藐:高远貌。
巩:固,指约束、控制。
忝(tiǎn):辱。
式:用。

赏析

  全诗七章。第一章写天灾人祸,时局艰危,国不安宁,生灵涂炭。这里的“天”,即指自然界的天,也指人类社会的“天”——高高在上的人类最高统治者。所以这里的“灾祸”就包括天灾、人祸两方面的因素。而人祸更甚于天灾。二章通过两“反”两“覆”的控诉,揭露了倒行逆施的虐政。三章认为,祸乱的根源是女人得宠,而其害人的主要手段是谗言和搬弄是非。四章提出杜绝“女祸”的有效方法,是让“女人”从事女工蚕织、不干朝政。五章直诉幽王罪状:不忌戎狄,反怨贤臣,致使人亡国殄。六章面对天灾人祸,抒发了言辞恳切的忧时忧国之心。七章自伤生逢乱世,并提出匡时补救的方案以劝戒君王。

  《瞻卬》所提出的问题,既可以从史书中得到印证,又可以补充史书记载的疏露与不足。周幽王宠幸褒姒、荒政灭国的主要史实是:自从幽王得到褒姒,宠爱不已,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一是为买千金一笑动用烽火台,诸侯以为敌寇侵扰前来救驾受骗气愤而回,多次戏弄后失信于诸侯,从此不再来勤王。二是重用佞人虢石父,此人“为人佞巧,善谀,好利”,“国人皆怨”(《史记·周本纪》语)。三是欲废申后及太子宜臼,而以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因而激怒申后勾结西夷、犬戎攻周,杀幽王而灭西周。《瞻卬》所反映的内容较信史更为广泛、具体而深刻,诗中列数周幽王的恶行有:罗织罪名,戕害士人;苛政暴敛,民不聊生;侵占土地,掠夺奴隶;放纵罪人,迫害无辜;政风腐败,纪纲紊乱;妒贤嫉能,奸人得势;罪罟绵密,忠臣逃亡。全面而形象地将一幅西周社会崩溃前夕的历史画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瞻卬》的作者是谁不得而知。他或是周朝有血性的宗室,或是朝中正直的显要权臣,或者是一个受迫害的谏诤者。无论他是何人,他对周幽王统治下的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及倒行逆施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对幽王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严正批判,对贤臣亡故、国运濒危的现实,深感惋惜和痛心疾首。诗人尤为痛切的,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其人之“亡”,或丧亡、或杀戮、或贬黜、或隐逸、或逃亡。贤人君子乃国之栋梁,蓍旧老成乃邦之元气,今元气已损栋梁将倾,人亡邦瘁,天神俱怒。诗人的感情难以抑制,有如火山熔岩喷薄而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第五章劈头就是两句诘问:“天何以刺?何神不富?”真乃抢天呼神,捶胸顿足,悲怆不已。继之从心田涌出三句“人之云亡”,悲叹惋惜怅惘之意不可名状,又在一再申述“维其优矣”、“维其几矣”、“维其深矣”中长吁短叹忧心忡忡,在“心之忧矣”、“心之悲矣”中将痛切之情表露无遗,激荡的情思言之惨然。诗句就是在这样的回环往复、音节凄楚中,催人泪下,把孤臣孽子的一片赤诚之心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令人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位悯时忧国、具有热血心肠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诗经》每章句数大体一致。仅有少数篇幅的章句长短不一。《瞻卬》即是其例。诗共七章,首章、三章、尾章章十句,余四章章八句。这参差不齐的章句更便于淋漓酣畅的叙事、抒情和议论。诗的结构,起章极其雄肆,有高屋建瓴之势,纵揽无遗,勃勃如吐不罄。篇中语特新峭,然又有率意处。卒章语尽而意犹未止。修辞造句,颇有特色,或以对比反衬,正反排比的句式,尽情抒发胸中的积愤,或低回沉思之情。或以形象的比喻,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剖示而匠心独运。在用韵上,各章不尽相同,有一韵到底句句用的,如第四章,或同韵,或协韵。这种句句用韵,在《诗经》中是常见的韵例。汉魏南北朝的七言诗中的“柏梁体”继承了这个传统,唐人七言古风中也有少数是句句用韵的。此诗一章中有二韵交叉进行的,如第五章、第六章。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诗的节奏或缓或促,或扬或抑,用韵亦随之变换,或平声,或仄声,或相互相押,增加音响、格调的美感,使诗更加生色。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诗。周幽王昏愦腐朽,宠幸褒姒,败坏纪纲,任用奸人,斥逐贤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北方犬戎趁机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下,遂导致西周灭亡。因此,诗人作这首《大雅·瞻卬》讽刺之。

  猜你喜欢
丹灶三年火,苍崖万岁藤。樵归说逢虎,棋罢正留僧。
星斗同秦分,人烟接汉陵。东流清渭苦,不尽照衰兴。
转转无成到白头,人间举眼尽堪愁。此生已是蹉跎去,
每事应从卤莽休。虽作闲官少拘束,难逢胜景可淹留。
君归与访移家处,若个峰头最较幽。
柳间眠,花里醉,
不惜绣裙铺地。
钗燕重,鬓蝉轻,
一双梅子青。

粉笺书,罗袖泪,
还有可怜新意。
遮闷绿,掩羞红,
晚来团扇风。
曾门尝佐虎头州,济美人犹羡督邮。
三仕今看孙又子,会持麾节继前修。
楚台云起远,汉苑雨来微。
晓湿宫城旆,寒沾陛楯衣。
沟中随叶堕,炉畔带烟飞。
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

旧历修窗罅。叹贫居、支离囷蠢,醯鸡瓮鲊。苦忆常年逢此夜,哗笑阄藏覆射。

赌瓜子、黄柑楼下。今日飘零诸弟妹,梦苍凉、亭榭潜行怕。

最怕是,蟏蛸挂。

六街人静梅风洒。望层城、明帘夜火,依然入画。准拟东风来岁好,屏当春衫细马。

看士女、秋千笑打。万事总如池水皱,便风吹、何事关卿者。

椒酒醉,枕相藉。

眼中烟点小齐州,老我看人作壮游。斜日佗台谋一醉,萧萧落叶满城秋。

峄阳古桐琼树枝,吴丝作弦云锦衣。黄家旧物紫阳篆,彪炳文章光陆离。

乱离何事翻相失,龙池凤沼无春色。沦落天涯几百秋,岂意人间今复得。

琴囊虽好人更清,相逢脱赠应有情。君看昔日延陵对,好是悠悠身后名。

白首胥台隐,贞孤亦可师。工书繁笔札,好客满茅茨。

墙溷十年赋,江湖九咏词。鹖冠终已矣,蝉冕更何为。

棐几经犹掩,衡门泪已滋。黔娄称谥日,桑扈返真时。

五岭神交客,三吴感逝诗。州来心许在,挂剑岂无期。

暮春送客朝明光,颠风吹花绕柂樯。
大江吞天日出没,赤心许国一苇航。
平生梦蹑螭龙尾,天门九重九万里。
一朝巨手开天关,丹极紫霄随步履。
儿辈端非五湖匹,国柄今归谢安石。
遥之别墅清昼长,笑拂楸枰行折屐。
共倾东海洗乾坤,景仁况是名公孙。
四郊多垒士之耻,富贵浮云何足论。
宦海十年风退鷁,我亦弹冠听推檄。
安能郁郁久居此,朔饥欲死心不死。

忆昔至元全盛日,天子诏下征遗逸。吴兴八俊皆奇才,秀邸王孙称第一。

一朝玉马去朝周,诸子声名总辉赫。岂知钱郎节独苦,老作画师头雪白。

江南没骨传者稀,钱也得法夸精奇。晴窗点染弄颜色,得钱沽酒不复疑。

今人祇知重花鸟,岂识此图夺天巧。玄云抱石雷雨垂,苍山夹水龙蛇绕。

岸侧溪回共杳冥,蒲稗深沉映鱼鸟。渔舟乍随远烟散,客子竞渡澄江晓。

自云布置师北苑,只恐庸工未深了。卷余更有魏公题,字拟钟王差未老。

郑侯得之恐神授,使我一见喜绝倒。双溪流水清何极,城外南山空黛色。

文章翰墨何代无,二子俦能蹑其迹。为君题诗三叹息,于乎古人难再得。

寒卧虚楞霜日移,怜渠穴纸冻蝇痴。疏芜华发存公道,悠邈良朋辱远辞。

献玉辄伤和氏足,生金难凿贾逵碑。一从尘事轻抛得,好践梅花雪后期。

世俗有险易。
时运有盛衰。
老氏和其光。
蘧瑗贵可怀。
王笋参参好弟兄,幽轩共对短灯檠。
抟风万里志将遂,听雨几年心独清。
戯彩奉觞欢正洽,对床欹枕梦初成。
此时细细檐花落,别是一觥风雨报。

奄奄江左是何时,能破苻坚百万师。两岸烟销淝水白,数声鹤唳鬼神知。

儿曹大捷偏安日,元老千秋一著棋。圣代即今家四海,仓皇国手可看谁。

怕窥红日照沙湾,怕见明灯照九寰。眼病以来唯一喜,喜乘微雨看遥山。

明月自当千里共,如何独得占婵娟。只应飞阁侵天半,此外谁能近月边。

我脚何似驴脚,急走归家日将落。自古长安如镜平,无端醉倒黄幡绰。

去年渭北望卿频,今日深山屐齿新。
珠树香沾千涧雨,莲峰翠滴四时春。
渔郎有意休相问,樵子无心可与亲。
石榻盘旋忘岁月,瓶罍羞罄故人贫。

  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而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其言不遂。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将以为诛。”平公将归之,师旷不可,曰:“请使瞑臣往,与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复之。”

  师旷见太子,称曰:“吾闻王子之语,高于泰山,夜寝不寐,昼居不安,不远长道,而求一言。”

  王子应之曰:“吾闻太师将来,甚喜而又惧。吾年甚少,见子而慑,尽忘吾度。”

  师旷曰:“吾闻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骄,自晋如周,行不知劳。”

  王子应之曰:“古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积施关,道路无限,百姓悦之,相将而远,远人来欢,视道如咫。”

  师旷告善。又称曰:“宣辨名命,异姓恶方。王侯君公,何以为尊,何以为上?”

  王子应之曰:“人生而重丈夫,谓之胄子;胄子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士率众时作,谓之伯;伯能移善于众,与百姓同,谓之公;公能树名生物,与天道俱,谓之侯;侯能成群,谓之君;君有广德,分任诸侯而敦信,曰予一人;善至于四海,曰天子;达于四荒,曰天王。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为帝。”

  师旷罄然。又称曰:“温恭敦敏,方德不改,开物于初,下学以起,尚登帝臣,乃参天子,自古而谁?”

  王子应之曰:“穆穆虞舜,明明赫赫,立义治律,万物皆作,分均天财,万物熙熙,非舜而谁能?”

  师旷告善,又称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则,由舜而下,其孰有广德?”

  王子应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远人,皆得己仁,此之谓天;如禹者圣,劳而不居,以利天下,好与不好取,必度其正,是谓之圣;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服事于商,既有其众,而返失其身,此之谓仁;如武王者义,杀一人而以利天下,异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谓义。”

  师旷束躅其足,曰:“善哉,善哉!”

  王子曰:“太师何举足骤?”

  师旷曰:“天寒足跔,是以数也。”

  王子曰:“请入坐。”遂敷席注瑟。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乃注瑟于王子,王子歌《峤》曰:“何自南极,至于北极?绝境越国,弗愁道远?”

  师旷蹶然起,曰:“瞑臣请归。”

  王子赐之乘车四马,曰:“太师亦善御之?”

  师旷对曰:“御,吾未之学也。”

  王子曰:“汝不为夫《诗》?《诗》云:‘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麃麃,取予不疑。’以是御之。”

  师旷对曰:“瞑臣无见,为人辩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闻而易穷。王子,汝将为天下宗乎?”

  王子曰:“太师何汝戏我乎?自太昊以下,至于尧、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吾闻汝知人年之长短,告吾。”

  师旷对曰:“汝声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寿。”

  王子曰:“然。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所,汝慎无言,殃将及汝。”

  师旷归,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