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感秋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
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
原野平芜葭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
眺听乱象良多伤慨,徘徊伤伤泪下沾襟。
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帐都因怀古之意。
秦俗乱世尚未荡平;汉道清朝尚难希冀。
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
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
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
注释
淮阳: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改陈州(今河南准阳)为淮阳郡。
金风:秋风。
穷涂: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
郁陶:忧思积聚貌。
葭(jiā)苇:蒹葭芦苇。
藿藜(lí):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徙倚:犹徘徊、逡巡。
樊哙(kuài):本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事,屡建战功,封武阳侯。淮阳为昔日樊哙围项籍、取韩信之地。作者从杨玄伤反隋失利,隐于淮阳。这里借追怀樊哙寄托自己起事建功的心志。
萧何:从刘邦起事,以功封酂侯,官至相国。
虚生:徒然活着。

赏析

  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当时作者参与杨玄伤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两句已透出“伤”秋之意,“伤”字更明点“伤”字。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七、八两句又收回到“伤”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伤,独自泣下。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伤”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伤,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所谓“怀古”,实即“伤”的进一步发展。“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作者有伤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伤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这是他伤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这八句纯粹抒伤,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

  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伤慨。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李密传》记载,隋大业九年(613年),李密与杨玄伤共同起来反对隋朝,起义失败后被捕,李密用计得脱。逃脱后在淮阳隐姓埋名,郁郁不得志,这首诗就是作者伤于当时处境而作。
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猜你喜欢
三十年来长在客,两三行泪忽然垂。白衣苍鬓经过懒,
赤日朱门偃息迟。花发应耽新熟酒,草颠还写早朝诗。
不缘马死西州去,画角堪听是晓吹。

何用雨声粗,分明润物酥。岂惟听不得,政自细如无。

九陌尘难起,千林泽遍敷。怪如沾草露,滴不到蓬壶。

但觉花沈醉,谁知柳索扶。老龙空辟历,辛苦救焚枯。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衣冠在汉庭,台榭接天成。彩凤翻箫曲,祥鳣入馆名。
歌钟芳月曙,林嶂碧云生。乱水归潭净,高花映竹明。
退朝追宴乐,开阁醉簪缨。长袖留嘉客,栖乌下禁城。
自闻憔客说,无计得相寻。几世传高卧,全家在一林。
养情书览苦,采药路多深。愿得为邻里,谁能说此心。

翩翩信陵君,夷门拔奇士。白手搏强秦,缓急莫堪使。

一策虎符飞,再策铁锤起。杀气入邯郸,秦军无坚垒。

此时夷门客,长笑送公子。头颅留谢人,事完身足死。

我闻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灵迹纪真箓。
金华秀出向东南,远胜阳明与勾曲。
楼台缥缈开烟霞,天帝赐与神仙家。
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子房之师赤松子,三千年前亦居此。
飞行恍惚谁解寻,漫说至今犹不死。
松花酒熟何处游,瑶草自绿春岩幽。
群羊卧地散如石,老鹿耕田驯似牛。
闻有隐君子,乃是学仙者。
自从入山中,不曾到山下。
世人莫知其姓名,以山呼之不敢轻。
樵夫忽见苦未识,识疑便是黄初平。
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茯苓夜煮倘许飧,铁杖来敲石门响。

两翁相对语更阑,想见风生席石间。诗就南枝三转鹊,樽前秋月半衔山。

翩翩五凤五云开,客自金门侍从才。六月海东桃又熟,亲随阿母汉宫来。

岂不闻北海鹏。扶摇一夕起,抟击九万程。又不见渥洼驹。

朝饮东海水,暮宿昆崙墟。古来磊落奇男子,变化腾骧亦如此。

英风激烈干云霄,伟绩轩轰冠青史。我昔年少天下游,大河南北西梁州。

望远将登岱岳顶,观澜欲泛溟渤流。尔来战艺梁园日,秋月离离桂花实。

更随春水到龙门,一跃风涛生霹雳。中间敛翼就閒居,峨冠且复歌唐虞。

半载悠悠客京索千钱,僦得城南庐。城南之庐绝萧洒,开门直见南山下。

南山朝青暮亦青,人情谁似山光者。陈夫子,儒之豪,早年独步亨衡高。

雄文应不让班马,清词真可追风骚。籍籍才名三十载,到处菁莪秀而蔼。

春生杖屦乐薰陶,霜吼金钟共倾骇。众人视我同众人,先生视我情何真。

乃悟知音古来少,伯牙独与钟期亲。先生剩注樽中绿,我为先生歌一曲。

老天生才既有需,岂向尘埃长碌碌。一歌既竟还复歌,歌长此意将如何。

残冬便须终日酩酊醉,春来喜见万里风云多。

君不见昌黎谏佛骨,竟莫遂请水火投。
中丞击妖蛇,此蛇初不为民尤。
宁如立斩兴妖偶,卓哉伟见吾邦侯。
吁嗟三辅州,尚鬼逾蛮酋。
此辈生身已丽法,尚何智慧灵诸幽。
惟伊奸凶愚尔俗,假凭威毒相仇仇。
依乘土木作幻怪,窍取备味神其谋。
降凶破伪砉一剑,较功韩孔兹为优。
嗟嗟愿公宝此剑,更烦借截奸臣头。

俗驾不可留,归途无乃遽。未饱爱山心,复踏还城路。

今彼城中人,朝暮催钟鼓。

饭思白石红桃米,菜忆黄龙紫芥心。

元猿吟庾岭,白雁过罗浮。倚竹凝朝望,看花带暮愁。

丰神何洒落,贞节自清幽。酌酒芳林下,酣歌兴未休。

李家园内好亭台,老去一春能几回。街头酒贵我当买,陌上花开君不来。

长绳难系白日住,清镜莫掩朱颜催。明朝有约速相就,慎勿打碎玻璃杯。

蜂儿撷蕊趁花心,燕子衔泥掠柳阴。
处处浸身黄乍吐,护田肥水半篙深。

东院阒无声,应户一僮小。荒凉坐古佛,饭几下飞鸟。

北窗鸣秋风,石坞猎丛筱。阴壁蠃独活,冷砌蛩已悄。

残僧如饥乌,觅食出林表。庐空无长物,吾意涤胶扰。

广阶类方池,多受月色皎。榻此纳清寒,拟看上方晓。

金阙觚棱梦已非,不才甘与世相违。上书年少先华发,射虎将军今短衣。

永忆江湖堪送老,惊心故旧亦全稀。剧怜青琐登朝籍,肯念沧洲有钓矶。

霜根斸得换枯藤,点破峨嵋六月冰。深伴团瓢依曲盝,扶看瀑布上崚嶒。

烟霞拂拭交湘客,风雨飞来寄岳僧。宜近石头听说法,捧持童子发鬅鬙。

寄豪情、茫茫大地,商量遣兴何处。软红十丈徒纷扰,只合烟波同住。

心暇豫,趁一棹空濛,领略沧浪趣。漫斟绿醑。看青嶂重重,轻鸥片片,随着画桡去。

才人笔,幻出高人意绪。传来清境如许。春江匹练开怀抱,个是神仙伴侣。

尽延伫,十二万年间,几辈能容与。梦魂栩栩,想贺监当年,镜湖烟月,似向此中遇。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