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插,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幽州、并州自古就重视骑射,少年尤其喜好骑马驰逐。
毡带上系着双鞬弓袋,象弧弓插在鞬中,雕服箭囊里插着箭。
春草低矮野兽肥壮,飞马奔驰在辽阔平川上。
早晨游马雁门山,晚上就回到楼烦住宿。
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少年要射飞鸟的眼睛就必然射中。
汉人的仇敌还没有与我们和平友好,边城你争我夺反复无常。
誓请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注释
幽并:古二州名。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在今山西省及陕西省北部。幽并之地自古以出勇侠人物闻名。
鞬(jiàn建):弓袋。
雕服:雕绘的箭囊。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
飞鞚(kòng控):飞马奔驰。鞚,马勒,这里代马。
平陆:平原。
雁门: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楼烦:县名,汉属雁门郡,在今山西省原平县东北。二地在当时是边疆要塞。
石梁:石堰或石桥。《文选》李善注中引的《阚子》记载:宋景公让工人制成一个弓,他登上虎圈之台,引弓向东面射去,箭越过西霜之山,直到彭城之东,余力很大,一下子竟射进石梁里面。这句即用此典故,说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形容少年膂力之大,弓矢之利。
全目:完整的眼睛。
翻覆:即反复。说汉虏时战时和,反复无常。
白羽:箭名。
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携左符。这二句是说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赏析

  此诗在内容上受曹植《白马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幽并少年驰骋捷疾、技艺精妙的描写,及对其爱国精神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国立功的政治理想。诗中善用典故,如“石梁”、“惊雀”二句,利用古人古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射者膂力之大和技术之精。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首二句开门见山,总写幽并少年的豪侠尚武精神。杰出诗人曹植著名的《白马篇》乐府,歌颂一位武艺高强的民族英雄,其首四句说:“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幽并”,指我国古代的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和山西一带,二州民俗强悍,自古多豪侠慷慨之士,所以鲍照借托出自幽并的少年英雄,以表现其来历不凡,并拟曹植诗首四句意。笔墨简洁精练而引人注目。

  中间八句,紧承发端二句,转入对“好驰逐”的少年的正面而具体的描绘,重在“骑射”二字上进行生发。先写他的装束:“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毡带”,毡制的腰带;“鞬”,盛弓的弓袋;“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雕服”,雕着花纹的箭袋。二句说此少年的毡制腰袋上系着两只弓袋,雕花的弓袋上插着用象牙装饰的弓。后句不说弓袋而说箭袋,乃是修辞中的互文。(参见刘履《选诗补注》)《三国志·董卓传》说:“卓有才武,旅力无比,双带双鞬,左右驰射。”这里借用之。这是任武少年装束的主要特征,表现此少年英雄的飒爽英姿,也暗示了他的勇武强建,人物形象从而得以突出。其后写他的“骑”:“兽飞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兽肥”句交待时间,是飞马奔驰的大好时光,英雄用武的最佳时机。“飞鞚越平陆”,“鞚”,马勒,这里指代马。此句正面描绘英雄在兽肥草短的畅好春色背景下跑马如飞,度越平川的威武雄壮形象。

  “朝游”二句则更具体夸饰英雄的骑术神速精妙。“雁门”,指雁门山,今山西右玉县南;“楼烦”,汉县名,今山西原平县东北。二地皆为西汉时的边防要塞,因此诗以“拟古”为题,借汉事以喻时事,故而用此,且下文又有“汉虏方未和”之句。同时,此二地与所写“幽并”少年又正相合,显得合情合理。雁门与楼烦相距甚远,而此少年英雄却能朝游雁门,暮还楼烦,突出地表现了他骑术的高超和气势的不凡。

  再后又写他的“射”:“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石梁”,石堰或石桥,句用春秋宋景公事,据《阚子》载:“宋景公使工人为弓,九年乃成。公曰:‘何其迟也。’工人对曰:‘臣不复见君矣,臣之精尽于此弓矣。’献弓而归,三日而死。景公登虎圈之台,援弓东面而射之,矢逾于西霜之山,集于彭城之东,其余力益劲,犹饮羽于石梁。”说宋景公所射箭的余力尚能射入石堰,这里借以形容少年英雄有景公般的强劲膂力和劲硬锐利的弓箭。“惊雀”句用后羿事,据《帝王世纪》载:“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抑而愧,终身不忘。”说后羿射雀能使雀没有完全的双眼,这里借以表明此少年有后羿般的精妙射技。以上虽仅仅写了骑射两方面,却概括了他的全部勇武,表现了一不平凡的英雄形象。正如此,他在下文表示立功边陲的愿望才显得那样自然。曹植《白马篇》:“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即着重从骑射两个方面去表现幽并游侠的武艺高强,对此诗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诗写到此,少年英雄的勇武形象已推到极点,但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的英雄形象却只完成了一半,其最可宝贵的精神境界正有待去表现。结尾四句正通过任武少年自述其愿望,表现了这一方面。在外寇未灭,边城在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紧张形势之下,英雄表示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的愿望。“白羽”,箭名;“虎竹”,指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两半,右符留京师、左符给郡守或主将。末二句说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愿分符而为郡守,立功杀敌,奋战疆场。至此,诗的主题引向了最高层,一个高大勇武的爱国英雄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

  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北方鲜卑族所建立的北魏王朝力量强盛,向外扩张时期。由于北魏对宋的频繁入侵,从而造成了宋魏边界战争的连年不断。因此,此诗并不是单纯的拟古,而是托古讽今,借以寄托诗人理想,也反映了当时多数人收复失地,安定边疆的愿望之作。在诗中,读者不仅看到了一个少年英雄的高大形象,也看到了一个“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陆时雍《诗镜总论》)为国家民族存亡而大声疾呼的爱国诗人的奕奕神采。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你喜欢
废瑟难为弦,南风难为歌。幽幽拙疾中,忽忽浮梦多。
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讼闲忽往招,祖送奈若何。
牵苦强为赠,邦邑光峨峨。
梦中翠凤飞来双,驾言后土逊名邦。
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
粹容喜动日月角,揖我入对玲珑窗。
为言琼花返蓬阆,下界久矣无根椿。
乃今存者赝本耳,补亡以给青油幢。
人间识真盖亦寡,载酒嘉宾宁论缸。
黄冠诞谲谨勿信,传讹听舛其言咙。
为花作辨氏子,谬妄补入黄锺腔。
耳庸目陋惑世俗,其罪不能三赦蠢。
朱云之孙亦奇士,文有气骨丰而厖。
谓琼赤玉匪为白,不比俗论纷茸尨。
诗筒往来捷於响,夜发严鼓声逢逢。
咨尔岳为谢此老,壮哉寸管飞涛江。
此地来何晚,经年见未频。
荐贤仍赌命,有道可辞贫。
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
襄阳耆旧内,无复姓庞人。

当年狂直叩龙墀,谪堕闽山省旧非。须信宽恩若天地,才周岁律已容归。

岁与灵光晚,名登甲令芳。剖符山若砺,交戟鬓如霜。

半世三槐位,千秋异姓王。哀荣公不憾,人自惜堂堂。

未解连轩赋鲍昭,且陪茫荡醉东皋。
初非日浴身原洁,何待天冲志已高。
羽服便能随羽扇,霜翎正合伴霜毛。
使君今是徐州守,会宴云龙乐且遨。

东閤三朝多大事,营丘二载足闲辞。近诗留作归荣集,何日归田自集诗。

圣道如太极,品汇自生成。二人各言志,点也心和平。

春风发高咏,怀哉沂水滨。千载寄遐思,光景无边春。

一潭鉴寒碧,方寸洞虚明。执卷恍瞻前,舍瑟铿有声。

勿遣柱后文,醨我春风醇。穹舞丽景舒,琴歌南薰清。

谁知此中乐,天理皆流行。

文家俗见蔀千层,妩媚谁曾识魏徵。若反清言从正始,便同乳穴复零陵。

有源君导如春水,无尽人分是慧镫。愧我尚为知解缚,不成得髓自南能。

春明梦醒,便洒然、归去非同秦赘。一幅轻帆,数声桨、预遣风姨回避。场上鱼龙,盘中窭薮,变灭聊相戏。生于忧患,古今大抵如是。
且去视膳堂边,凝妆楼侧,小拓灯龛地。书捧双筇,宵伏案、强似吹箫吴市。称体斑斓,等身图藉,佳日花前醉。古人寂寞,也应梦我千里。

兰苕深处好相依,时向沙塘自在飞。莫畏黄金收翠羽,吴王宫里美人稀。

雾鬓风鬟,憔悴洞庭秋叶。湘云泪满,点点鲛人血。

缄愁欲寄,去雁远冲江雪。儿家何处,绡宫璇阙。

泾水归来,依旧珠辉玉洁。此情难负,更把红丝结。

昔人已往,如听当年呜咽。素书一纸,银针千叠。

厌踏软红尘,闲居江上村。
养鱼宽凿沼,爱竹别移门。
月色侵书幌,山光入酒樽。
我惭行役扰,犹未卜田园。

乐乐其所,自生禽兽,过其故丘悲鸣。黄雀游野田,焉知鸿鹄高举情。

凤凰靡世见,生长丹山依。玉禾白于脂,饱之忽来飞。

仲尼逢子西,乃被接舆讥。

色丝不染胭脂井,银汉缲成五色纹。织女机中翻海水,谏官衣上绣春云。

清严地位人谁到,错综天章手自分。他日锦归当白昼,江花江草亦欣欣。

腻粉琼妆透碧纱,雪休夸。金凤搔头坠鬓斜,发交加¤
倚著云屏新睡觉,思梦笑。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

青海传闻画角哀,屯田充国又登台。不教神笔驱鲸鳄,已分穷边老骥騋。

李牧防秋坚壁早,祭遵行部雅歌才。祁连九月应飞雪,惆怅西风日几回。

独有庾关早,从来不识春。谁言云外影,堪寄陇头人。

逸士多相见,孤僧少所亲。落花时又到,珍重百年身。

少年几载住西湖,双桨芙蓉兴不孤。乐水未如苏白智,入林曾与阮嵇俱。

笋香远透千竿竹,饭熟偏甘一味蔬。自落尘埃过五十,清游以外总模糊。

异县伤流落,同官及老成。
诗书尚家法,谱系更宗盟。
岁暮一樽酒,阳春千里行。
双旌定何处,抚字振新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