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赤壁怀古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诸葛亮曾亲自以草屋为家,抱膝长吟,从容潇洒,可惜早早被刘备骗出山来经营天下。
他谈笑间轻而易举地奠定了三分汉室的格局,却忘了南阳在雨中耕作的旧日生涯。
那西风卷尽了历史的风流繁汉,往事随着大江滚滚东去,怎不叫人感叹嗟呀!
一直到现在,渔夫樵子还谈起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的传说和佳话,大概也算是英雄的一种结局吧!
注释
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合兵在此大破曹操的军队。
赚出:骗了出来。抱膝梁父:指隐居的诸葛亮。
抱膝:手抱住膝盖,安闲的样子。
梁父:本指《梁父吟》,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里代指诸葛亮。
汉鼎三分:将汉帝国一分为三。鼎,旧时视作国家的重器,比喻政权。
南阳:汉代郡名,包括今湖北襄樊及河南南阳一带。诸葛亮早年曾在南阳隐居耕作。
彻:直到。

赏析

  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人们登临赤壁,无一例外地会缅想起这段往事。这场大战是由东吴周瑜指挥而击败曹操的,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也还是在赞美周郎。到了元代,民间的三国故事流行,诸葛亮在大战中的神机妙算和丰功伟绩于是深入人心。

  这支散曲便以诸葛亮为代表对象。作品的上片,从诸葛亮南阳躬耕的出处说起,只在第三句凭着“笑谈间”三字,隐隐点出了赤壁大战的影子。“笑谈间汉鼎三分”,简短的一句便概括了诸葛亮建功立业的从容和游刃有余的才干。然而,第四句又滑回“南阳烟雨”,可见诗人怀古的思绪,并不停留在赤壁战场,而是进入了人生思索的更深层次。在诗人看来,诸葛亮为“汉鼎三分”的努力是付出惨重代价的,使他再不能重回隐居生活中去,他的出山得不偿失,是上了刘备的当了。“赚出”二字,用语偏激,言下有无穷的惋惜之意。这种从怀古的本景宕开一层的写法,显示了诗人心绪的联翩与感慨的深沉。

  〔幺〕篇用一个“叹”字领起,揭开了诗人的感情世界。原来,他是在吊古,更是在伤今。以伤今的眼光吊古,怎能不为古人叹惋。扑面来阵阵的西风,眼前是滔滔的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豪杰安在。只不过在渔夫樵子的闲谈中传说着罢了。结局如此,那么诸葛亮何必要出山施展才干,建立功勋。还不如留在茅庐“抱膝”、“耕雨”好呢。这四句又只有“大江东去”四字同“赤壁怀古”隐隐关联,其余皆是脱羁的思绪。但前片着眼于历史,〔幺〕篇着眼于现况;前片的首句是诸葛亮的出处,〔幺〕篇的末句则是他的“了处”。前后既对比,又呼应,合在一起,便是借怀古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缅怀周瑜,这一支曲子缅怀诸葛亮,两者的宣泄方式不同,从“怀古”拉回到现实人生的径路却是一致的。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猜你喜欢

我昔曾为阳羡游,正值雪花大如掌。开门恍讶天地白,云涌群山入书幌。

铜官远并玉峰寒,罨画暗流冰片响。千岩万壑争出奇,应接高低迷俯仰。

十年不到浙江西,寤寐胜游劳梦想。大梁崔白岂善幻,断取山川移异壤。

当时眼界无尽观,都在一幅生绡上。南方炎热瘴疠地,使我翛然毛骨爽。

天光惨淡阴气凝,片片飞花来苍莽。毫端造化成六出,不比馀工得其髣。

连峰合沓波涛翻,负雪崔嵬几千丈。谷幽草木枝干老,岩曲楼台檐角敞。

溪头水落正石出,暮霭沉舟暗鱼网。山墙野壁茅屋深,风飏青帘如五两。

买鱼酌酒者谁子,应有幽人坐同飨。平生爱雪喜山水,对此乍觉神情恍。

明窗静看久愈妍,似倩麻姑为爬痒。一时名手真绝艺,妙处工夫谁与赏。

生前裘马颇萧条,身后丹青空倜傥。惠崇声价亦相先,滕薛未知当孰长。

我家梁溪富溪山,雪里寒光含万象。每同子猷乘小艇,不数王恭披素氅。

故山猿鹤会相思,感物兴怀增勇往。时平事定归去来,安得飞翰出尘鞅。

惜山不厌山行远。山中禽鸟频惊见。小雨似怜春。霏霏容易晴。
青裙田舍妇,馌饷前村去。溪水想平腰。唤船依断桥。
日日沧江去,时时得意归。自能终洁白,何处误翻飞。
晚立银塘阔,秋栖玉露微。残阳苇花畔,双下钓鱼矶。
雪里曾迷我,笼中旧养君。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
影照翘滩浪,翎濡宿岛云。鸳鸿解相忆,天上列纷纷。

暖雨无情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支。

清明在躬真养气,寡欲可使清且明。气为之本形为末,馀事犹足持吾形。

超观超超必了此,力行实难无异理。若非仗义行人间,漫浪长生不如己。

开皇穿地證量器,隗状或作林者非。匋斋尚书出所得,始信黄门不吾欺。

四钧为石云极数,先后二诏具刻辞。辞意精严书亦称,典重气欲无鼎彝。

吾闻先王岁稽器,量衡律度殊等差。地官司市禁伪饰,不中不粥市乃讥。

政行四方实赖此,季末杂乱风亦衰。前随后宋慕复古,悬式俄弛谁能持?

今观此铸审且谨,明壹别白除歉疑。轨物垂则圣有作,坊民正俗礼所宜。

儒生论秦轻诟病,对此使我增歔欷。尚书忧时近狂狷,必采隅说容瑕疵。

会稽刻石彼犹取,昆山可作真吾师。

春去春来何所之,春花随尔亦全稀。黄金大药终难驻,红袖娇遮晚更飞。

忍唱骊驹催客去,欲冯啼鸟唤侬归。年年此际肠堪断,何事东君如别离。

荆卿雄骨化为尘,春草秋风老此身。行尽江南数千里,未曾逢著独醒人。

朝菌无晦朔,蟪蛄无春秋。人生居短景,百年忽我遒。

佯狂衰凤歌,接舆真吾俦。下士大笑之,乃呼为马牛。

咄咄釜中鱼,焉知水上鸥。仁义一蘧庐,久处将何求?

不如纵远柁,乘老无倪舟。停棹瑶池间,婆娑王母楼。

玉盘红仙桃,一食消牢愁。双成吹云和,劝我竟日留。

俯视蚁垤小,稗海环九州。哀哉涿鹿战,蚩尤碎铜头。

积骸如邱山,血作江河流。黔首为牺牲,功名归彻侯。

我欲和触蛮,独唱莫余酬。饮酒入玉壶,聊与达者侔。

何用学鲁儒,矩步誇纯修。游心无怀天,安识是与不。

茫茫一元化,二气乃屈伸。万物生其间,悉含天地仁。

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雎鸠之夫妇,鸿雁之主宾。

物且具人性,愧此蚩蚩民。谁知禽与兽,亦能出其伦。

禽中则有凤,兽中亦有麟。人而反乎此,焉用名为人。

满眼纷纷恰似花。飘飘泊泊自天涯。雨中添得无穷湿,风里吹成一道斜。
银作屋,玉为车。姮娥青女过人家。应嫌素面微微露,故着轻云薄薄遮。
君名华省里,庐岳未应过。
寿日人兼饯,凉风湖际多。
茶醒怜鹤睡,琴寂听渔歌。
候骑新来说,先声众已和。

乔木凌云积翠华,浓阴满地护琪花。瑶池石上开图画,玉宇琼楼不必誇。

爰勑方国,礼行于乡。
稽经诹律,属民横堂。

我辈虚生耳。把终身、功名误尽,问经研字。大戟长枪都不屑,枯槁自甘穷士。

真学问、安人修己。天下兴亡原本分,遇非常、奋袂先鞭起。

蓬矢发,四方志。

千山万壑经砻砥。剩如今、元龙风概,尚遭时忌。纵有词章惊海内,莫挽狂澜颓势。

劳故旧、嘉言宠异。一事无成怜坐废,怎流光、不舍还催替。

深自儆,敢忘识。

少时游惠山,急切攀山巅。今又来惠山,流连二泉边。

泉清复如故,淙淙流不断。如闻阿炳琴,响澈云山间。

于道无所證,方通万法路。或明或暗行,不慎亦不护。

月来松色寒,云去青山露。今古天台桥,几人能得度。

小山戢戢盆池浅。芳树阴阴转。红阑干上刺蔷薇。蝴蝶飞来飞去、两三枝。

绣裙斜立腰肢困。翠黛萦新恨。风流踪迹使人猜。过了斗鸡时节、合归来。

长松初日访仙家,万壑遥连一径斜。涧道云寒龟出曝,药栏风细鸟衔花。

道人开院闲调鹤,童子分泉自瀹茶。湖海年来浑漫兴,寻真犹欲问丹砂。

江山灵气无不钟,两株夭矫梅中龙。故老相传六朝物,虬枝压倒黄山松。

尾凌青霄首潜硖,翠藓苍苔作鳞甲。空江浩淼一枝横,晴昊迷离万花插。

江烟江雨日氤氲,自然嘘气成香云。化作真龙飞不去,破山出火雷公焚。

落角摧牙人尽惜,焦山自此无颜色。岂知根到九泉深,地老天荒枯不得。

骅骝又生污血驹,龙种自与寻常殊。海风吹长头上角,江月悬来颔下珠。

商柏周槐尝听说,梅龙抱孙更奇绝。左拿右攫走蛟螭,可似当年意雄杰。

残冬到山蕊已含,迟我一月花初酣。梅乎梅乎故不凡,为祝焦仙弥勒好呵护,使尔千古万古魁江南。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