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小诗,虽无深意,却具恬适、自然的情致。
“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
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
廷圭赝墨出苏家,麝煤漆泽纹乌靴。柳枝瘦龙印香字,十袭一日三摩挲。
刘侯爱我如桃李,挥赠要我书万纸。不意神禹治水圭,忽然入我怀袖里。
吾不能手抄五车书,亦不能写论付官奴。便当闭门学水墨,洒作江南骤雨图。
昔我游武陵,坐石窥花源。岸坼丹洞閟,风回绿萝翻。
崩崖奔古月,沓嶂响哀猿。行车一以过,始知人境諠。
真阳仙令欲南往,手持新画来相访。武陵山水久不睹,今晨置我高堂上。
岩穴如闻鸡犬声,村墟但见桑麻长。髣髴潭水滨,点缀桃花春。
山川似晋代,衣服犹秦人。回首茫然一烟雾,寻源谁复知真处。
投簪福地终有期,画中先认桃花树。
谁遣明珠掌上来,秋风吹笼石榴开。若非金谷园中树,定是河阳县里栽。
秋霜劲节自年年,谁似清门邓母贤。半世成家遭感怆,一生教子见超迁。
恩随紫诰来华屋,春满红螺泛绣筵。青简上头书次第,香名留取古今全。
灵岩山色香溪水,日日横塘渡口迎。若向震湖重把棹,莫釐峰下一帆轻。
年年客里度青春,行役劳劳二百程。白发未酬平日志,青山似有故人情。
老成已觉晨星少,人事还随晓日生。莫怪春山风雨恶,烟蓑曾有子陵耕。
公才文武备,得郡称临边。化日回寒谷,清风拂瘴烟。
民淳稀讼牒,政暇到诗篇。坐对南荣木,春莺看早迁。
巧夺天工一笕横,高低喜听叱牛声。亭台闸坝同唐汉,不愧标题号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