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共八句。前六句专写金陵妓。开头两句,诗用行人“窃听琴声”发端,琴声自“碧窗里”传出,表明弹琴的人是女子,琴声能引来行人窃听,可见琴声悠扬优美,弹琴的人技艺娴熟。这两句描写金陵城东的歌妓善弹古琴。“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以一片落花喻指金陵子,形容她好像仙女,气韵不凡,自天而降落人间,随人们一起渡过西江水,来到金陵。“楚歌吴语”二句,描写金陵子富有情致:金陵子能唱楚歌,她操一口吴侬软语,娇滴滴未成腔调先有情。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小妓金陵歌楚声。”李白对这位才艺、容貌双全的歌妓曾倾心过。他写的诗句“我亦为君饮清酒,君心不肯向人倾”(《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其四),透露过这个消息。
最后两句,诗人以摅写自己的心迹结束全篇。他借用晋朝谢安的典故,喻写自己的意愿。谢安旧时隐居于会稽东山,后来居住金陵,他便筑土山以比拟东山,常携妓纵情游赏。李白的《东山吟》也写过这则典故,他在题下自注:“去江宁城三十五里,晋谢安携妓之所。”诗云:“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这首《金陵子》结句与《东山吟》意义类似。“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诗人正邀约金陵子,携手在林泉佳处游赏。谢安志在东山,李白志在林泉,诗意故作放旷,而不满现实、退隐青山之志,隐然可见。魏颢《李翰林集序》记载李白的事迹:云:“ (太白)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按,谢灵运封康乐公,魏氏误以谢灵运为谢安),故世号李东山。”
摹写歌妓,如果着意于容貌、服饰和纤秾艳丽的色彩,必流于平庸。李白却用宕逸轻灵之笔,清新洒脱的语言,形容金陵子的才艺、气韵、情致,不落俗套,情意缠绵。结句切金陵城,借用谢安典故,比喻自身意绪,就地起兴,喻意恰当,妥贴自然,更增添了诗篇的超逸神韵。
要之目所遥集,凭此心须近安。认取方怀一寸,休言世故千端。
宵征蓐食戒归轩,黄发青衿夹毂奔。往日尘埋徐孺榻,行时客满翟公门。
谁云贵贱交情见,自觉浑庞直道存。疏薄曾无分寸补,真惭双碣列江源。
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
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清雰霁岳阳,曾晖薄澜澳。
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请从上世人,归来蓺桑竹。
莲亭潇洒瞰清漪,嫩绿新红种满池。并蒂倚风娇欲语,双花凝露净还欹。
远追周室禾同颖,近似渔阳麦两岐。和气致祥应有自,佳声从此播明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