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郁金苏合及都梁。不是金炉旧日香。懒对菱花晕晓妆。
细思量。欲话因绿恐断肠。
君不见伏枥老骥难遭遇,只眼风尘谁独具;又不见古来英雄落拓多,冷煖人情可奈何!
当其穷在下,甘为知己死;一旦判云泥,此谊东流水。
黑云牢网无羽翼,何人援却苦海溺。回首绨袍受恩人,今朝谁解故交厄。
利禄薰心,不记分金;凉风天末,我欲碎琴。吁嗟乎!
淮阴去后恩惠委尘氛,馀子何足数纷纷。谁其继者,古粤铁丐吴将军。
采采奇芳映绣裳,三三五五蹈青阳。全筹赢得金钗去,一路春风语笑香。
驱车驱车,车行无迟。儿在中野,父宁不悲。驱车驱车,车行无违。
儿当有母,孰使儿饥。天生众民,罔不同仁。风雨霜露,实活我人。
民生有知,以顺天赋。
聚首未有时,悬悬思两地。江南岁月深,冀北风霜厉。
天雁与河鱼,音书各为寄。有讯及陈人,为言同老骥。
登舟非古岸,还似阻西陵。箕伯无多少,回头讵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