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延陵季札贤公子,腰下芙蓉淬秋水。一片心期不忍寒,萧萧陇树虹霓紫。
历聘诸侯未反命,鱼肠剚刃王僚死。躬耕三让宗家法,吴邦不受轻如屣。
当时列辟尚权谋,剑客纵横仁义否。君臣父子竞相居,《谷风》之刺徒为耳。
公子深忧在万古,聊因死友扶人纪。缟纻非无肸与侨,千金独向徐君委。
朅来酹酒想遗风,荒台半圮埋寒丛。麒麟寂寞一抔土,谁其树之松柏桐。
人言墓草似干将,辘轳镡鼻将无同。三十年来不复甲,枯根或化为蛟龙。
水汤汤兮风烈烈,篝火黄昏读残碣。金石有时销,此谊长不灭。
君不见交态纷纷等阡陌,任昉门前无吊客。
子生乱未已,子没乱方滋。迢迢老忧间,积瘁终南齐。
孤舟蜀山川,耳顺子规啼。饥驱转北南,呻吟雪犯髭。
毕生所造构,讵等鸿与泥。终然一瞑去,蜕化迹如遗。
我今得解脱,冥心撤忧思。了知生易尽,不复歆无知。
耿耿万端曙,泪接鸡鸣时。
骑驴入石璧,我闻古仙人。洞天秘云烟,道隐孰与亲。
羽士玉清侣,浪迹寄隐沦。鍊真□阳山,采秀葛水滨。
乘兴忆遐趣,飘然问飙轮。西风满空山,桂子玉露新。
□□□有地,天香散衣巾。折桂勿久品,桃花易千春。
金竹峰前共岁华,新诗同赋酒同赊。君如老柳春先绿,我似寒梅腊未花。
晴日市眉行却月,暖风客脸上流霞。小桃忽露墙东萼,春色宁遗陋巷家。
拜奇得颠名,忧坠成噩梦。
边吏争迎绾绶身,乞诗蛮女识官人。花围虎旅三千士,墨洒龙宾十二神。
案牍虽劳形转逸,旌旄暂假秩应真。秋华采遍还征实,僚佐谁堪步后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