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注释
池州:今安徽贵池。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经年:常年。
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寻芳:游春看花
翠微:指翠微亭。
看不足:看不够。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作于池州,一反其词的激昂悲壮,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

  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

  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创作背景

  绍兴五年(1135年)春 ,岳飞率兵驻防池州,游城东南齐山翠微亭,作此诗。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猜你喜欢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津亭多别离,杨柳半无枝。住接猿啼处,行逢雁过时。
江风飏帆急,山月下楼迟。还就西斋宿,烟波劳梦思。

竹杖芒鞋俗网疏,每逢绝胜更踟蹰。但随岐路东西去,莫计光阴大小馀。

彷佛桃源犹舞凤,辛勤李白谩骑鱼。今朝真作游仙梦,不似骚人赋子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流行坎止信悠然,又泊湖东两日船。
客里风光忙似毂,梦中归路直如弦。
西风渺渺方摇夜,北斗离离正挂天。
寄语龙鱼莫相戏,向来此地亦桑田。
月照玉楼春漏促,飒飒风摇庭砌竹。梦惊鸳被觉来时,
何处管弦声断续¤
惆怅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绿。晓莺帘外语花枝,
背帐犹残红蜡烛。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
金粉小屏犹半掩¤
香灭绣帏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
长使含啼眉不展。
月皎露华窗影细,风送菊香黏绣袂。博山炉冷水沉微,
惆怅金闺终日闭¤
懒展罗衾垂玉箸,羞对菱花篸宝髻。良宵好事枉教休,
无计那他狂耍婿。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春愁凝思结眉心,
绿绮懒调红锦荐¤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箸痕留红粉面。镇长独立到黄昏,
却怕良宵频梦见。

此心如虚舟,浮名等匏系。东门有爰居,不受臧孙祭。

散木与散人,深山托深柢。万事由自然,四海皆兄弟。

当局早息肩,旁观争见替。达人知止足,俗士忘聋蔽。

园绮避汉高,巢由傲尧帝。躬耕负郭田,努力完官税。

问俗但桑麻,安居无瘴疠。仰见古人心,俯顺时王制。

真乐只自如,烦言岂容赘。善哉绥山翁,解组歌丛桂。

倦鸟思旧林,春光正晴霁。老稚相扶将,攀辕情孔泥。

慈母顾复勤,十步一为憩。焉知长往心,故作淹留计。

我本林下人,卧雪柴门闭。云月总同情,溪山各殊势。

长携龙尾车,相与事耕蓺。黾勉报知音,遐心得遥契。

郭子登仙俦,长歌送兰枻。归来过弊庐,话到阳乌逝。

出君远寄诗,吟诗当分袂。宾雁去已遥,报书怅迢递。

我闻龙门山,昔有苏汝砺。藏书三万卷,日久蒙尘秽。

君归好卜居,云台峙天际。开卷豁双眸,著书发灵慧。

香国盛芳菲,空谷多兰蕙。采之持赠谁,好风远还济。

回首野棠春,清阴成广蔽。美人去不来,芳踪畴可继。

野老甘守株,窘步防颠蹶。驰想到蚕丛,山川未留滞。

神交如珀针,离忧宁芥蒂。坚彼松柏操,后凋在寒岁。

日车闪闪下山椒,风阵萧萧掠柳条。湖上晚秋天气爽,楼间极目客魂销。

湘妃哀怨冯谁听,楚屈英灵何处招。窃禄无田归未得,浪吟当此愧渔樵。

知君非病酒,或者是诗魔。清歌狂不了,梅花可奈何。

春风吹薜荔,晴日睡鼋鼍。君能复饮否,携酒上嵯峨。

海色楼台市,山容水墨图。风疏水杨柳,烟瘦石菖蒲。

岁熟多同社,村閒绝诟租。平生亦何事,尘土眷吾庐。

飞上三足乌,唤起百舌鸟。鼓弄林杪春,澜翻屋头晓。

气吞黄栗留,势挟秦吉了。向人售嘈杂,司物窘煎妙。

转头芳意歇,噤喙青阴悄。

玉泉回报故人书,问子参玄着意无。且趁万松炉?热,疾忙索取护身符。

小山香尽更无香,一树寒烟桔柚黄。吟出落霞秋水句,喜无风雨到重阳。

闻君千里至,惊喜屣为倒。接面未一揖,先问阿翁好。

阿翁别我五载强,拂衣卜筑西山旁。滚滚岁月蛇赴壑,应知添得须眉苍。

闭门人事了不扰,临池却费闲中忙。日日擘窠写大字,臂挽弩弓双曈张。

雄心豪气逼年少,咄咄自叹余热肠。幽栖未断终老计,白云红树增苍凉。

噫吁嚱,人生得一闲,万事莫与敌。富贵祇从想像佳,况翁一一都身历。

归休乎,勿复疑。朝衫改制田夫衣,春泥滑滑躬锄犁,青葱满畦菜甲肥,呼酒一醉情熙熙。

祝翁乐此终不移,太平亦有贤之遗。狂言莫讶多横溢,此意缠绵藉君述。

有人问讯阿翁家,指点西山山桃花。

赤手批鳞事最难,况渠班底一微官。
澹翁去后能如此,当作三生石上看。

化城金地出人群,瀑布峰前一径分。宝塔香灯诸洞见,石楼钟磬半天闻。

子明丹灶封秋藓,李白书堂锁暮云。欲去未能还结念,展图时诵北山文。

浮世惟高忱,平生有敞裘。
江花中酒日,巴雨落帆秋。
老矣英雄事,愚哉盗贼谋。
啼猿长自在,一笑下沧洲。
中秋不见月,扶病倚兰干。
故国愁心远,西风瘦骨寒。
纵无今夕醉,容有别时看。
且作南飞鹊,一枝聊自安。

绮筵瓜果。今宵乞巧中庭坐。画屏秋冷云深锁。小扇轻罗,点点飞萤火。

亚字栏低斜月过,露花浓滴花枝亸。鹊桥度处轻云破。

离别经年,泪洒珍珠颗。

客里伤春浅。问今年梅蕊,因甚化工不管。陌上芳尘行处满。可计天涯近远。见说道、迷楼左畔。一似江南先得暖。向何郎、庭下都寻偏。辜负了,看花眼。
古来好物难为伴。只琼花一种,传来仙苑。独许扬州作珍产。便胜了、千千万万。又却待、东风吹绽。自昔闻名今见面。数归期、屈指家山晚。归去说,也稀罕。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