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山护国禅院作 其七

无复山神护法时,萧条赐额冷云楣。重扶一片空山石,来读先朝运使碑。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猜你喜欢
早遇圣明朝,雁行登九霄。文轻傅武仲,酒逼盖宽饶。
舍矢同瞻鹄,当筵共赛枭。琢磨三益重,唱和五音调。
台柏烟常起,池荷香暗飘。星文辞北极,旗影度东辽。
直道由来黜,浮名岂敢要。三湘与百越,雨散又云摇。
远守惭侯籍,征还荷诏条。悴容唯舌在,别恨几魂销。
满眼悲陈事,逢人少旧僚。烟霞为老伴,蒲柳任先凋。
虎绶悬新印,龙舼理去桡。断肠天北郡,携手洛阳桥。
幢盖今虽贵,弓旌会见招。其如草玄客,空宇久寥寥。
穷吟之外百无功,鬓发萧萧渐已翁。
自枕书眠听夜雨,偶然襟去纳雌风。
男儿未死身难量,豪杰虽贫气未穷。
缓步短筇谁会得,野花啼鸟夕阳红。
乃翁表里玉无瑕。浑是得天多。一生受用,不完全处,都补填他。郎君心念和平处,似得十分家。天何以报,重重印字,滴滴檐窠。
名山遍宇宙,历历纪舆图。
安得身云水,孤筇自给扶。
为臧为否两磋跎,搔首乾坤踏踏歌。
万事拼同骈拇视,浮生无奈茧丝多。
频年踪迹随波活,大半光阴被墨磨。
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巨尾蟠深草,丰毛覆古苔。
雕栏临绮席,长欲上香台。

碧柳阴沈覆古槎,黄昏时见月笼沙。渔梁曲曲深相护,贾舶鳞鳞迥不遮。

灯影夕悬城外塔,水痕晴落岸边衙。前溪子夜歌声袅,风景依稀似若邪。

雪宴聚名姬,旋教春雪词。
歌喉杂鸟弄,舞态荡蛛丝。
乐歇呵纤指,轩明映玉肌。
烟花聊寄兴,良友莫相疑。

四海传烽,问时事、何堪太息。公此去、偏能慷慨,气凌边隘。

吾急而求应恨晚,天方待治何忧敌。想鸣鞭、万里过蚕丛,旌旗易。

景略坐,常扪虱。安石墅,曾同弈。但河梁揽袂,黯然送客。

八阵河山斜日影,两川旗鼓清秋色。愿诗篇、频与捷书来,长相忆。

武皇听歌长太息,倾城不难难绝色。连娟脩嫭果自得,三十六宫宠无敌。

君不见孝宣既没王业衰,优游时事牵文辞。延寿丹青最叵信,无盐侍侧捐毛施。

此时昭君去宫掖,边风侵肌雪满碛。穹庐旃墙烧?蠡,琵琶怨思胡笳悲。

犹怜敌情不消歇,子孙累世称阏氏。传闻汉宫翻可愁,纨扇绿衣长信秋。

燕啄皇孙两悽恻,当时无事成深仇。覆杯反水难再收,深渊瞬息为高丘。

尘沙萧条猛虎塞,边民独记和亲侯。

人皆乐夷涂,而惮陟崖岭。不折彭泽腰,即摩墨氏顶。

谁能如此翁,独卧沧波冷。寂寞诗书林,优游岁年永。

上佐温纶下紫宸,渠阳欢睹倅车新。雄飞初试双凫远,别驾平分五马春。

楚峒风烟开瘴疠,沅江兰芷撷芳辛。郡侯况复逢元礼,即看龙门接要津。

曾记还家日,重来约夏初。
自从一别从,又是十年余。
原宪非关病,嵇康懒读书。
无从问消息,近况果何如。
琅玕台上晚云平,虎视眈眈隘八宏。
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觅草长生。
兆来鬼璧沙丘近,威动神鞭海石惊。
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编圯上汉功名。

帝仁同禹泣,典宪辍朝缨。我友膺时选,衔命出承明。

是日芳节届,列饯多钜卿。桃花疑组色,鸟啭杂歌声。

仰献一杯酒,远慰千里行。丈夫有远业,文墨非所营。

勉布惟良政,持用答皇情。

汉武好神仙,淮南去不还。徒令风雨客,感慨茂陵阡。

辟门盛典叹虚縻,五百年来积习疲。变法千言陈北阙,持平一疏赖南皮。

杞人枉自忧天堕,杨子空教泣路歧。合让趋风多少客,云霄衮衮共扬眉。

雪峰古涧泉深,赵州石桥水苦。若知异水同源,饮者不妨疑悟。

不从鼻孔入,白浪高三级。从此不答话,岂免酬高价。

金刚圈子栗棘蓬,解透横行四天下。

仰之弥高,不隔丝毫。要津把断,佛祖难逃。钻之弥坚,真体自然。

鸟啼华笑,在碧岩前。瞻之在前,非正非偏。十方坐断,威镇大千。

忽焉在后,一场漏逗。堪笑云门,藏身北斗。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