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夜戏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奚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崇祯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经由镇江到兖州去。这天下午三四点左右,我抵达北固山,在江口靠岸停船。月光像从囊中倾泻出来似的,倒映于水中,江上波涛吞吐澎湃,江面露水蒸气弥漫,好像把天幕都喷染成了白色,我非常惊喜。船经过金山寺时都已经二鼓天了,路过龙王堂,进到大殿里,一切都是漆黑寂静的。树林里,从树缝里漏下皎洁的月光疏疏落落,像残雪一般。我喊小仆人把唱戏的戏服道具拿过来,在大殿中大张旗鼓地点上明亮的灯火,演唱韩蕲王金山以及长江大战等多个剧目的戏。锣鼓声喧嚣嘈杂,整个金山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个老和尚用手背揩拭着眼睛,看得目瞪口呆,呵欠声、欢笑声、打喷嚏声一起响起。他们慢慢定晴望过来,想看看我们是哪里的人,因何事情于何时到了这里,可是都不敢发问。剧目唱完后,天快要亮了,我们解开缆绳,渡江而去。金山寺的僧人们都跑到山脚下,久久地目送我们,不知道我们是人、是神怪、还是鬼魂。

注释

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金山寺位于此处。

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明毅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兖:即兖州,在今山东西南部。

晡(bū):古代的时刻名称,指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点到五点。

北固:即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的长江边上,由前峰、中峰和后峰组成。

舣(yǐ)舟:船停靠岸边。

噀(xùn):喷水,喷吐。

漆静:漆黑寂静。

小奚:指小奴仆,未成年的仆人。

韩蕲王: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绥德)人,两宋之际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为“中兴四将”,死后被追封为蕲王。

喧阗(tián):形容声音大而杂。

摋(shā):揉。翳(yì):眼翳,眼角膜上长出的一种妨碍视力的白斑。

翕(xī)然张口:张大嘴巴合不拢,形容目瞪口呆的样子。

赏析

  张岱是一位负奇才的杂家,他在戏曲方面造诣尤深,同时,他又是一位戏曲作家,可惜其戏曲作品未能流传下来。张岱写戏,不过是偶然为之,所谓“游戏词场”,但他酷爱戏曲艺术却是显而易见的。文章回忆了作者在崇祯二年(1629)路过镇江金山寺,兴致大发,即兴表演韩世忠抗金戏剧的故事。文中通过细致描写一位老僧的一连串动作,展现出了被惊醒的僧人们惊疑不定、惊喜交加的复杂情绪。全文语言流利畅达,刻画细腻传神。

  首先,是人的情绪非常之好,停舟江口,月光溶溶,江涛漭漭,因之才有“余大惊喜”之情绪。于是乘兴又开船游于江上,这个乘兴,当是忽发奇想的第一契机,时至二鼓,来到大殿前,景致又自不同:四围寂寂,月光如霰。这又是一个刺激,人的情绪更加兴奋。其次,也是更主要的,是由于金山寺这个特定的地方,古往今来,就是征伐麈战之处。油然间,作者想起了与京口有关的历代兴亡遗事:王濬楼船,旧垒神鸦,京江怒涛,金山战鼓,……当年韩世忠,梁红玉就是在这里以八千兵勇大败兀术金兵十万。因而,作者遂有“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之想。张岱在金山寺演的戏,名目不详,内容是很清楚的,后世京剧中有《战金山》,又叫《黄天荡》,都是取材《宋史》韩世忠本传及《说岳全传》,《双烈记》传奇的。张岱金山夜演的或即《双烈记》传奇的选出,亦未可知。

  当时作者是赴兖州途经镇江,参读《陶庵梦忆》卷四之《兖州阅武》中有“辛未三月,余至兖州”的话,可知此行历时不短。由此推测,作者大概是在游历访古。金山夜戏演的是武戏,到了兖州又有阅武之举,这隐约透露出作者这一时期对国力不支所感到的忧虑,联系明亡后他对故国的深沉怀念以及“披发入山”,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的气节,颇有助于了解张岱其人的思想

  张岱为文,似无意于感人,然每每于寻常细寓的娓媚道来中,洋溢着深沉的情感,无论欢愉愁苦,都令人心驰神往,抚玩无厌。他特别善于点染,常常是在片言只语中传神入化。此则中写江上景物笔调十分别致:“月光倒囊入水”的“囊”字,“噀天为白”的“噀”字,都是神来之笔,颇耐寻味。特别是写老僧夜起看戏的一段,更令人叹为观止。写得一老僧活脱脱如在目前,一寺僧人便尽在眼底了,是谓一笔作百十笔用也。读张岱文,须特别注目于类似的筋节窍髓,其妙处每每在此。

创作背景

  张岱出身官宦世家,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优游岁月。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自为墓志铭》)崇祯二年(1629),作者北行往兖州探父,带着家中戏班,道经镇江,即兴在金山寺演唱了戏剧。作者追忆起往昔的少年豪情,写下此文。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猜你喜欢
烟柳春梢蘸晕黄。井阑风绰小桃香。觉时帘幕又斜阳。
望处定无千里眼,断来能有几回肠。少年禁取恁凄凉。
湖上荒亭临水开,龟文篆字积莓苔。
曲江北海今何处,尽逐东流去不回。
贵豀一尉隐家山,静结茅庐三两间。
九十岁时尸解日,时人犹见是童颜。

客程车马集多贤,随处寻幽意欲仙。分石坐谈萝月里,却忘身世是惊弦。

自愧迂儒厌俗荤,每游香室藉思熏。别来常似一臂失,话久宁容六耳闻。

人去忽惊函谷履,锡飞无复海东云。怜君铸佛经千亿,欲借余铜一铸君。

新甫之柏徂徕松,枯根高齐千仞峰。天令尔生禀刚直,寿比王乔谁与同。

惊霆何时发岩底,坚节青姿化为燬。君不见蟠木但以左右为先容,能令人意尚奇诡。

要路多知己,期公集有庸。
行趋青琐闼,荣拜紫泥封。
帝室常虚席,侯邦久卧龙。
空余遗爱颂,安得镂斯镛。
云母屏开,博山炉熨,人间南极星现。酥篆千秋,灯图百子,酒浪花光照面。堂深戏彩,任父老、儿童争劝。耆艾相将潞国,精明恰如清献。
春风飘香合殿。仗云齐、漏迟宫箭。正好簪荷入侍,帕柑传宴。日月华虫茜绚。便与试、胸中五纹线。寿域长开,洪钧长转。
到处吟兼上马吟,总无愁恨自伤心。
无端梦得钧天乐,尽觉宫商不是音。
自身归未得,却劝别人归。
思妇心中事,征夫泪满衣。
蜀天知近远,江树间稠稀。
幸自安双翼,谁教大奋飞。

石峡瑽琤新涨水,柏林崷崒古时坟。黄茅小径无来客,一犬松边吠白云。

荒园火后遍蒿莱,赖有梅花一树开。祗恐明朝零落尽,春风无复此中来。

宝髻八盘倭堕,樱唇一点鲜圆。低回无语风前立,顾影自生怜。

珠泪玉烟谁写,腻香真色俱传。明妃不减夭矫态,应费画工钱。

七尺魁梧报主身,丁年曾许靖边尘。数奇李广侯何暮,才美陈平食不贫。

射虎东吴传气概,刺船南国羡丰神。沧江白发聊为乐,恐有非熊起钓纶。

落日岩城咽大河,美人何处帐中歌。书生不管兴亡事,只爱春山青较多。

不首人间半点愁,每於胜处一凭楼。
吟边只欠林和靖,坐上追思马少游。
晕脸芙蕖酣薄暮,低眉杨柳拂新秋。
酒阑拍掌狂歌舞,自是忘机可狎鸥。

夏雨过新秋,凄清到枕头。柳条仍带喜,荷叶莫须愁。

世事应无定,吾生自百忧。葛巾亦无恙,空负酒人游。

吴阊惜别雁书稀,春树春江雨色微。游子谁怜亲渐老,无家止有国堪依。

青萍啸夜中原在,白日流空两鬓非。还忆长安同跃马,极边樵悴揽征衣。

万树愁声雨底浓,美人蕉比绣衫红。水晶帘下低头立,鹦鹉嫌奴不整容。

羊去当年不复回,模糊难访越王台。空池寂寞留仙迹,舞榭荒凉慨霸才。

文字有灵差不朽,云山无恙好重来。行人莫问兴亡事,且饮珠江酒一杯。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