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感旧,写一歌妓独处深闺的怨恨和相思。第一、二句写歌妓自我申辩,承担不起绣有鸳鸯花纹的衣裳。歌妓这些感情的困扰,压抑的痛苦,是负心郎对歌妓的偏见造成的,表达了词人对人性不平等的悲观,“莫怪”,“不胜”都强烈地反映了女性的抗争。第三、四、五句写歌妓对负心郎行为的披露。在“垂杨系马”处,负心郎依旧 “游冶”、“轻狂”。“薄幸”是披露负心郎薄情,“游冶”是披露负心郎寻欢作乐。“贪”是披露负心郎追求声色,“态轻狂”是披露负心郎放纵轻浮。词人点明这些披露,为的是追求女性平等,追求社会心理平衡。这种主张不向男性妥协而奋心抗争,是词人为女性追求人性平等、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
下片写伤今,写歌妓被冷落后的遭遇、抗争与矛盾心态。前三句描绘歌妓被冷落后的遭遇。“花谢”、“絮飞”、“春又尽”,不仅点明了他们分手的时间,而且点明了他们情爱已经到了尽头。令人痛恨的是,情感又陷人“断弦”、“尘管”、“啼妆”之中,令歌妓流泪怨愁。这是控诉和反抗,是女性可贵的觉醒。最后发出自信的呼唤,不信以往的道路走错了,坚信自己看准的道路要走下去。然而,歌妓终于从痛苦中发现,夫妻关系的失败会导致人生全盘皆输,歌妓又不得不向负心郎妥协,压抑着自己的人性平等、人格尊严。“怕见”负心郎“动于颜色”,还把希望寄托于张生与莺莺式的“不为傍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的良心发现。这种抗争、矛盾、妥协与良心发现,反映了歌妓的也是词人的思想局限性。
全词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叙述了一位被丈夫冷落的歌妓为了人性平等而抗争的故事。这是中国歌妓在宋代社会追求人身自由与尊严解放的一位杰出代表。该词的意义就在于向世人呼吁,追求女性平等与女性尊严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旋律,必须长久地演奏下去。
小小兰舟载艳妆,琵琶声里水风凉。玉纤折断红云朵,日暮归来满袖香。
七年溪山北,颇自爱吾庐。人生真寄耳,何必赋归欤。
归途奔走尽如狂,我亦从朝至夕阳。敝榻梦寒人欲蛰,空山夜久月生香。
衣冠半是重来客,车马不知何处郎。独羡野僧无个事,晨敲石炭煮龙章。
灵鱼自何年,波底猝飞出。龙门不得上,矫首作山立。
化龙虽未成,终胜枯鱼泣。至今石缝髓,常带残沫湿。
其腹空能容,中有洞六七。平生抱奇好,特为留一日。
招携两长官,车马亭前集。幽岩户不扃,左右随客入。
突兀挺孤砫,诡异罗四壁。仰骇崩朵云,离地才数尺。
摩顶防欲压,势甚危岌岌。缨络纷下垂,纯是钟乳汁。
天女霞裁帔,罗汉风飘笠。貌固难尽传,目亦无暇给。
岂知涉犹浅,愈转境愈密。窈深曲而达,白昼黑于漆。
秉烛为我导,所到必穷历。雪窦放光明,变幻相千亿。
神物互屈蟠,恶兽相搏击。森然欲攫人,对此毛发慄。
睨视忽猛省,谬想潜起蛰。安得驱雷霆,更挟风雨力。
奋鬣山动摇,一夜头角戢。阴崖徙空潭,惊舞赤鲩赤。
骑之蹑云汉,万里江倒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