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露水寒冷烟气变凉,芦苇也不开花了。天边长途飞行的雁,声音凄清高远。银河光照下的秋天夜晚,灯光暗淡的西汉皇帝的离宫上空,一声雁鸣刚刚传,想起了在潇湘时的生活。水岸遥远,无人打扰,食物和水丰盛。俯望那无边的平坦田野,犹豫不定地想降落地上,但和以前一样,被风吹草动受惊而飞走了。

必须坚信万里之外的衡阳回雁峰是最好的栖息地,有谁愿意把我的书信送到遥远之地。不管远隔万里,但我相信鸿雁你经过艰苦飞行,总会把信送到。为了长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盘承接天上的甘露。在石头城下,寒冷的江水里倒影摇动。想起在外丈夫的寒衣还未捣洗,心上人一挥动捣衣的木棒,就眼泪盈眶。

注释

①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②蒹葭(jiān jiā)老:芦苇不开花了。

③征鸿:长途飞行的雁鸟。寥唳:声音凄清高远。

④长门:西汉皇帝离宫,位于陕西长安城南。灯悄:灯光暗淡。

⑤潇湘:潇水与湘水会合处,在今零陵县,现以此泛称湖南。

⑥岸遥:水岸很远。

⑦菰(gū)米:又名雕菰米,茎可作饭。

⑧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位于湘江中游。名胜古迹有回雁峰。它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高峰。相传北雁南归,到此为止不再向南飞了。

⑨锦书:织锦上书写文字的书信,代指妇人思念他乡丈夫的信。遥寄:指雁遥远传带书信。

⑩斜行横阵,才疏又缀:雁斜飞成“人”字,横飞成“一”字,刚刚散开,又马上靠拢。斜行:指雁飞成斜体形。横阵:指排成一条线。

⑪仙掌月明:为了长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盘承接天上的甘露。

⑫石头城:古代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市。

⑬拂:挥动。杵(chǔ):捣洗衣服的木捶。

赏析

  上片,咏秋夜南归飞雁,暗示苏轼自己得其所归的愉悦心情。开头两句写秋景,隐喻自己远征而清高回归。“露寒”、“烟冷”、“蒹葭老”、“征鸿”,为典型的深秋景物,极为苍劲。远在“天外”的“征鸿”唱着“寥唳”的歌回归了,心情自然舒畅。接着五句,写深秋夜雁的美好归宿。“银河”光照的“秋晚”,“灯悄”寂寥的“长门”上空,一声雁鸣刚刚传来,“应念”乐土“潇湘”。“岸遥”,写雁归宿地宽阔。“人静”,写雁归宿地无干扰。“水多菰米”,写雁归宿地食品充足。言外之意,是指苏轼艰苦穷困的日子总算结束了,现在和“雁”一样,有将返回朝廷的机遇。最后四句,写雁归路上遇到小小风波,隐喻苏轼改移汝州仍有余悸。然而,一望仪真那无边无际的原野,被迷住了,“徘徊欲下”。但又出现“风”浪,只好照旧地“惊”而起飞,到那“潇湘”的“回雁峰”去。

  下片,写鸿雁传书,寄寓妇女思念征人之情,反衬苏轼忠君的一番苦心。第一、二句写“衡阳万里”的“回雁峰”是乐山,应“须信”不疑。苏轼应诏回朝效命多年的心愿一直未改移。第二至五句,直写要托鸿雁帮忙,为苏轼“锦书遥寄”到金陵。不管“万里云外”多么遥远,但苏轼相信鸿雁经过“斜行横阵,才疏又缀”的跋涉,终将会把信送到的,词意富有人情味。第六、七、八句,用赞美石头城的词句,来交代家居的优美环境:在仙人承接甘露、“影摇寒水”的“石头城下”,有苏轼寄居的寒舍和妻妾。最后三句,近乎恳求,鸿雁哪,你见到了没有?苏轼那“佳人拂杵”,正在“念征衣未捣”,还“有盈盈泪”而为之伤心,此等思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全词,借景抒情。名为咏物,实是抒发苏轼心境、志趣、感叹,可以说是伦理道德的衍化物。以鸿雁自况,咏物喻志,是苏轼黄州词创作的一大特色。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中旬,苏轼陪同王益柔从金陵,经仪真,去南都。在去仪真的路上,即景动情,思念暂住金陵的妻子。反其意点化活用唐代诗人杜牧《早雁》诗意,而作该词。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蝉翼轻绡傅体红,玉肤如醉向春风。
深宫锁闭犹疑惑,更取丹沙试辟宫。
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须朝不是恩。
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又黄昏。

公哦新诗戛鸣玉,欲办陟釐须满屋。谁遣蓝田丘壑人,来吹缑岭参差竹。

西风不落,薄衾孤枕,记起花时些个。宿愁新恨两关心,说道理、分疏不可。
别愁如絮,佳期何在,古屋萧萧灯火。打窗风雨又何消,梦未就、依前惊破。

清见林泉意已开,知音曾有魏王来。两忘更得栖神地,不染人间一点埃。

园林篱落冻芳尘,南北枝间玉蕊皴。
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
雪霜春事年年晚,今古诗情日日新。
铁石如翁犹索句,真成嚼蜡对横陈。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木落天寒山气沈,年华客意共萧森。
偶于佳处发深省,其实宦游非本心。
红日坐移钟阁影,白云闲度石楼阴。
还家莫话神仙事,老不宽人雪满簪。

前日正凭几,长须叩我门。手置一筒诗,义高辞且温。

三读至终篇,尤爱子所存。我有不言意,子已自得之。

余将缺不报,嘉意忽如遗。吾闻诸物理,动静固其性。

静有不如动,动有不如静。所病入于邪,大率要归正。

穷通存乎时,死生存乎命。与其以邪通,孰如以正穷。

汉之主父偃,其卒败以凶。不义而有生,不如死于夭。

所以君子徒,而恶蹠寿考。谓富不如贫,谓贵不如贱。

其说岂徒尔,亦各有所见。贫贱与富贵,亦不必去取。

始也以道得,卒也以道处。岂特区区身,时乎非小补。

万世赖其法,天下受其祜。所以古君子,得之亦不拒。

处之不以道,君子所不与。景公马千驷,孔子贤夷齐。

曾孟藐晋楚,原颜甘冻饥。我爱张车骑,我爱郭汾阳。

大业中兴汉,馀基再造唐。天资既忠厚,以义能自将。

德盛不敢肆,功大不敢当。匿迹远权势,以身系存亡。

以宽不以刻,以逊不以强。兹可谓之贤,虽盛其何伤。

博陆岂不伟,区区蔽孽显。当时虽已幸,其后卒不免。

至于充谧辈,何足污齿牙。机云死好进,乐晏死佞邪。

下近隋唐閒,其辈尤可嗟。甚者弊天下,非惟凶而家。

所以富与贵,有时而可恶。淫夫所不从,奔女所不娶。

色美而行非,嫫母胜西施。所以汉烈女,深恨蔡文姬。

文姬文姬其奈何,如姬之辈可悲歌。我欲采药山之阿,亦欲把钓披渔蓑。

茫茫人閒歧路多,不如海水通天河。

草庭凉露未眠时,歌尽刘因一卷诗。何处客同玄酒坐,三更月在碧梧枝。

花兼醉影閒相舞,蛙有天机自不知。欲把朱弦弹一曲,白云随处有钟期。

壮年多旅寓,晚岁遽鲴居。
伤往遂成赋,解嘲休著书。
经营惟种莳,来往但樵渔。
百念今灰冷,虽贫自晏如。

云来湖外雨,楼倚树梢风。不惜清凉意,持将与子同。

苒苒萋萋雨后村。芳尘不到五侯门。曾随晓泪撩诗思,又向春风入烧痕。

春去后,忆王孙。啼红南浦记芳温。夕阳楼外连天远,乞与骚人怨楚魂。

好官堪底用,厚禄竟如何。诗可传家集,名能继世科。

流风亲党竞,馀庆子孙多。挽送归无策,凄凉谩拟歌。

阴云惨淡满天秋,马上龙钟拥毳裘。渐近滦京凉又别,斜风细雨过桓州。

林下云何在,堂前草自丰。相传清閟阁,惟有碧梧桐。

名迹留千古,邱墟付一空。骚人如访旧,徒此仰高风。

露片销红,烟丝飏碧,梨花庭院深深。怕捲朱帘,月痕移近芳阴。

依然春尽长安陌,甚催归、枝上啼禽。恐难禁。瘦褪湘衣,病拥罗衾。

无聊更自添愁绪,见兰釭微闪,莲漏遥沉。过尽飞鸿,鱼书还盼江浔。

离怀浑似炉香冷,渐成灰、一片檀心。断魂吟,水阔天长,有梦难寻。

月出影渐没,夜深光倍明。
鹊毛看又尽,填到几时平。

城头便有山林色,野树蒙茸老岁年。低屋短垣门欲扃,花香酒熟鸟如弦。

依依仙窟桃源里,小小溪深灵隐间。山水之滨容我老,半肩行李载轻烟。

旧约名山共息机,年来真得遂初衣。秋高邺下双凫至,岁晏辽东一鹤归。

袖里龙文人罕识,枕中鸿宝世全稀。丹成且莫冲霄去,还记江门有钓矶。

三屿萦纡秀且奇,苕华琢采妙工倕。
高罗绛帐声盈耳,戏着斑衣笑解颐。
鱼藻留连依水密,凤筩准拟向阳吹。
的知梅信传东阁,先访南宫第一枝。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