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 胡人军队已经来到,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荀:发音:xún)。
远:从远方。
值:恰逢,赶上。
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
语:动词,对......说,告诉。
子可去:您可以离开这里。子,第二人称代词“您”的尊称。去,离开。
令:使,让。
吾:第一人称,我。
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
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
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
获全:得到保全。
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在生死关头还能不忘圣贤书所言,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行为,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老惜亲朋别,贫知客寓愁。青灯耿遥夜,浊酒对穷秋。
寒日催征骑,新霜倚县楼。因君问淝水,莫渡北来舟。
癸酉王正月,望舒忽已圆。登望凭祥陆,暂辞龙州船。
杭苇始断港,前旌出回峦。隐见万山中,初翳疑无门。
转忽或有通,上与青空连。洒落观群山,芙蓉秀晴烟。
烟与山俱淡,心与境相关。倏然若有得,殊土元同天。
少日居多隐遁情,微官犹喜得山城。腹中洞视浑无物,身外何因更有名。
忽忆放船苕水去,终期背郭草堂成。故乡一别三千里,看见池塘草又生。
昔闻昆山禾,结实大如黍。一食能疗饥,再餐可轻举。
大和溢肌发,含真逐仙侣。左盼东华君,右招西王母。
苍箓手共开,金册笑相旅。后皇降嘉种,宁遣同宿莽。
杲杲晨出日,祁祁载阴雨。煦被非一朝,长此千万古。
祖龙智昏日月蚀,南公力欲麒麟斗。楚虽三户必亡秦,盛德宜然有其后。
鲁公违约火咸阳,咄嗟击出群雄右。豆分瓜剖听指颐,忍使黥徒贼孤幼。
籍也狐埋狐搰之,项伯宁不为家寇。真人如龙翔霸上,缟袒长风起襟袖。
终据皇图岂力为,雅张赤帜皆天授。可怜郴北东上坟,恨碧凄红春不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