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旧说以为此诗乃东周初年姬姓贵族所作,旨在讥刺平王弃宗族而不顾。《毛诗序》:“《葛藟》,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毛氏说诗多牵强附会,常把表现人之常情的诗作拉扯到政教、美刺上去。宋人说诗较为通达,朱熹《诗集传》云:“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得其旨矣。
诗凡三章,章六句。首章“緜緜”二句写眼前景物。诗人流落到黄河边上,见到河边葛藤茂盛,绵绵不断,不禁触景伤情,联系到自己远离兄弟、飘泊异乡的身世,感到人不如物。他流落他乡,六亲无靠,生活无着,不得不乞求于人,甚至覥颜“谓他人父”。处境之艰难,地位之卑下,可见一斑。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博得人家的一丝怜悯。“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直书其事,包含许多屈辱,许多痛楚,正如朱熹所叹:“则其穷也甚矣!”(同上)第二、第三章诗意略同首章,仅二、四、五、六句句尾更换一字,丰富了诗的内涵,反覆咏叹中稍有变化。此诗两句表达一层意思,六句有三层意思,两层转折。由绵绵不绝的葛藟对照兄弟的离散,是一折,由“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而竟不获怜悯,又是一折。每一转折,均含无限酸楚。诗人直抒情事,语句简质,却很感人,表现了飘零的凄苦和世情的冷漠。牛运震《诗志》评曰:“乞儿声,孤儿泪,不可多读。”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沉痛语,不忍卒读。”都对诗中表现出的流离之苦深为致慨,相信这也是每一位读此诗者的共同感受。
韭黄照春盘,菰白媚秋菜。惟此苍竹苗,市上三时卖。
江南家家竹,剪伐谁主宰。半以苦见疏,不言甘易坏。
葛陂雕龙睡,未索儿孙债。獭胆能分杯,虎魄妙拾芥。
此物于食殽,如客得傧介。思入帝鼎烹,忍遭饥涎嘬。
懒林供翰墨,砧杵风号噫。每下叹枯株,焚如落樵采。
飞花欲尽羊城南,乍晴乍雨天青蓝。青春尚馀此一日,炎风忽暑殊难堪。
偶同故人步郊郭,有客客寓城西庵。门前对立木棉树,谁家系马骄骖驔。
高槐近窗窗纸绿,殿角风铃细相触。枝间小鸟时一鸣,对此翻疑在空谷。
问君何来来扬州,轻帆破浪长江秋。长星在天影落水,芒寒气黑鱼龙忧。
北风其凉日苦短,歇棹珠江应酬懒。图书彝鼎共一床,促膝论交客常满。
从来神骏不受羁,去就之间何侃侃。莲花幕府谢珠盘,落叶僧房对茶碗。
与君未识相知名,及乎一见心胆倾。中怀万种安可尽,挥杯笑视双青萍。
君思买山时未可,我既无山仍轗轲。短歌长啸各未终,欲去不去风雷过。
翻盆之雨何其大,君不见来时靸履去乘舆,丈夫未得长高卧。
上仙传秘诀。只要尘情灭。意马与心猿,牢锁闭,莫放劣。
戒悭贪是非,人我无明断绝。把巧辩聪明都守拙。
紫殿元君歇。宝鼎丹砂结。也休问龙虎,铅汞絮繁说。
向迷云堆里,捧出一轮皎月。方表信,希夷门户列。
云过溪北阴,日午山鸟静。禅心澹炉烟,写以风竹影。
垂{巾产}对清昼,谈味与之永。松雪陶冰厨,茶梦漱涪井。
响然祖谢徒,山志夙所秉。上人抱无律,气与秋雪迥。
渺兹云水区,远意落清颍。黄冠傥许乞,终约遂幽屏。
归舟破湖阴,缺月半衔岭。淰淰凉翠痕,已蘸鹭丝顶。
江汉月中白,冰霜天上寒。扁舟夜深梦,犹自上长安。
朱张死去十年过,海寇凋零海贾多。南风六月到岸酒,花股篙丁奈乐何。
月上水生岩半閒,岩虚得月透天关。水流到海源头活,月照人心不照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