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旧说以为此诗乃东周初年姬姓贵族所作,旨在讥刺平王弃宗族而不顾。《毛诗序》:“《葛藟》,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毛氏说诗多牵强附会,常把表现人之常情的诗作拉扯到政教、美刺上去。宋人说诗较为通达,朱熹《诗集传》云:“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得其旨矣。
诗凡三章,章六句。首章“緜緜”二句写眼前景物。诗人流落到黄河边上,见到河边葛藤茂盛,绵绵不断,不禁触景伤情,联系到自己远离兄弟、飘泊异乡的身世,感到人不如物。他流落他乡,六亲无靠,生活无着,不得不乞求于人,甚至覥颜“谓他人父”。处境之艰难,地位之卑下,可见一斑。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博得人家的一丝怜悯。“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直书其事,包含许多屈辱,许多痛楚,正如朱熹所叹:“则其穷也甚矣!”(同上)第二、第三章诗意略同首章,仅二、四、五、六句句尾更换一字,丰富了诗的内涵,反覆咏叹中稍有变化。此诗两句表达一层意思,六句有三层意思,两层转折。由绵绵不绝的葛藟对照兄弟的离散,是一折,由“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而竟不获怜悯,又是一折。每一转折,均含无限酸楚。诗人直抒情事,语句简质,却很感人,表现了飘零的凄苦和世情的冷漠。牛运震《诗志》评曰:“乞儿声,孤儿泪,不可多读。”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沉痛语,不忍卒读。”都对诗中表现出的流离之苦深为致慨,相信这也是每一位读此诗者的共同感受。
词臣谪去堕天南,诗墨从来榜寺檐。好事不须收拾去,世间遗集有香奁。
西星白,东星黄,南星雁,北星狼。赤熛不敢怒,威灵不敢仰。
招距不敢拒,叶光不敢抗。况尔罗侯曜,向午奸太阳。
太阳剥未复,光道日伥伥。太山有巨灵,目睹哭扶桑。
手取甘泉水,为日洗重光。明堂亮,太阶平,黄白泡灭,雁狼燐亡。
驽才又竭一年多,里巷犹烦作谤歌。赖有南山山色在,趁今老子未婆娑。
玉垒高无极。铜梁不可攀。双流逆巇道。九坂涩阳关。
邓侯策马度。王生敛辔还。敛辔惧身尤。叱驭奉王猷。
若吝千金重。谁为万里侯。戏马吞珠界。扬舲濯锦流。
沈犀厌怪水。握镜表灵丘。禺山金碧有光辉。迁亭车马尚轻肥。
弥想王褒拥节反。更忆相如乘传归。君平子云阒不嗣。江汉英灵信已衰。
承明非厌直,衰疾自投闲。江汉蒸炊内,盘盂嗒哈间。
层冰万里梦,谒帝九重关。愿借抟风翼,追游物外山。
冰纹窗子绿栏杆,水涨城河荡桨宽。怪底少年争下网,对门红袖隔帘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