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词围绕着边塞的寒夜进行描写。
上片全是用的景语,词人用“严宵”“拥絮”来透露塞上寒夜的寒冷,也从中透露出自己凄苦的心境。“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首句就写出夜的寒冷,这里的“絮”做两个解释,一个是上文所提到的棉被,意思便是半夜用被子裹着身体,还有一个就是指柳絮般的雪花。整句的意思便是严寒卷起雪花,令其如柳絮般飞舞在空中。不过从“频惊起”这三个字来推敲,这里的絮当做棉被来解释。因为夜里太过寒冷,几次从睡梦中被冻醒,屋内尚且如此,屋外的旷野上更不用说了,“扑面霜空,斜汉朦胧,逼毡帷火不红”。天空寒雾迷漫,银河仿佛横亘在夜空上的河流,被寒气所笼罩,在这样的天气下,军营里的炉火,再怎么添加柴火,也是烧不旺的。
下片词人便峰回路转,从景转心,开始了联想、回忆、幻境相结合的心理描写。“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香篝翠被浑闲事”,一段似梦非梦的描述,仿佛让读词的人与他一同回到了温暖的家中,守着暖炉,怀拥翠被,温暖舒适。这里的描述并非完全是身体上向往的舒适,更多的则是表达心理上的一种向往,向往自由轻松、宽松舒适的环境。“香篝”是古人在室内焚香所用的器具,而”翠被“则是背面鲜丽柔软的被子,这两样事物看似是纳兰对家的渴望,纳兰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浑闲事”,他“回首西风”,妻一切不过是想象出来的美梦一场罢了。最后两句:“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这时词人听到稀疏的钟声,而帐中只有“一穗灯花”,在灯光朦胧中,作者如在梦中,不知身在何处,孤凄情怀,只能以词写心,托物言志。
这首词写塞外的苦寒、孤寂、霜气卷着雪花阵阵飞起,扑面而来的是冬日寒冷的天空,情景交融,词人用词精妙,令人哀婉叹息。
浪打新亭,霜飞故国,谁许词场称霸。红豆金荃,漫向夜深誊写。
半閒钞、酒馆银墙,半偷传、妆楼罗帕。到如今、粗比牛腰,丛残卷轴蜗涎挂。
太息韦庄牛峤,问如何偏遇,极天兵马。珍重君家,重觅蛮笺细砑。
看残秋、满箧香词,是老夫、半生愁话。嘱宵阑、好护乌丝,莫使缸花灺。
中庭熨泠事多违,像设俄惊穗作帏。风雨夜花连子失,铅黄朝镜觉鸾非。
一篇潘赋空赍恨,数鼓庄盆未息机。俯仰便成今昔异,瓶银簪玉意何归。
华堂却是留髡处,赢得泼天狂兴。好事无多,欢场有几,须识千秋俄顷。
萍踪不定。听歌怨劳亭,落晖昏暝。戏语莺莺,独眠曾否绣衾冷。
无端教我恨也,记牵衣执手,如醉难醒。梦里江山,心头车马,何用当前人俊。
私情耿耿。对红烛乌丝,倏然孤咏。不解前因,何为离别永。
明月扬州路。是何人、玉箫低咽,伤心金缕?司李风流销沈后,一片竹西烟雨。
又瑟瑟、江天迟暮。绣陌弓腰看不见,上寒潮、淰淰荒江渡。
霜信紧,角声苦。
长堤曾系龙舻处。数前游、钿筝北里,画船南浦。十里春波明如镜,照见樊娘眉妩。
恨残照、西风无绪。旧事芜城重触忤。袅柔丝、不绾人愁住。
歌板在,忍重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