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词围绕着边塞的寒夜进行描写。
上片全是用的景语,词人用“严宵”“拥絮”来透露塞上寒夜的寒冷,也从中透露出自己凄苦的心境。“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首句就写出夜的寒冷,这里的“絮”做两个解释,一个是上文所提到的棉被,意思便是半夜用被子裹着身体,还有一个就是指柳絮般的雪花。整句的意思便是严寒卷起雪花,令其如柳絮般飞舞在空中。不过从“频惊起”这三个字来推敲,这里的絮当做棉被来解释。因为夜里太过寒冷,几次从睡梦中被冻醒,屋内尚且如此,屋外的旷野上更不用说了,“扑面霜空,斜汉朦胧,逼毡帷火不红”。天空寒雾迷漫,银河仿佛横亘在夜空上的河流,被寒气所笼罩,在这样的天气下,军营里的炉火,再怎么添加柴火,也是烧不旺的。
下片词人便峰回路转,从景转心,开始了联想、回忆、幻境相结合的心理描写。“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香篝翠被浑闲事”,一段似梦非梦的描述,仿佛让读词的人与他一同回到了温暖的家中,守着暖炉,怀拥翠被,温暖舒适。这里的描述并非完全是身体上向往的舒适,更多的则是表达心理上的一种向往,向往自由轻松、宽松舒适的环境。“香篝”是古人在室内焚香所用的器具,而”翠被“则是背面鲜丽柔软的被子,这两样事物看似是纳兰对家的渴望,纳兰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浑闲事”,他“回首西风”,妻一切不过是想象出来的美梦一场罢了。最后两句:“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这时词人听到稀疏的钟声,而帐中只有“一穗灯花”,在灯光朦胧中,作者如在梦中,不知身在何处,孤凄情怀,只能以词写心,托物言志。
这首词写塞外的苦寒、孤寂、霜气卷着雪花阵阵飞起,扑面而来的是冬日寒冷的天空,情景交融,词人用词精妙,令人哀婉叹息。
青冥鸟外檐,翠霭云中路。暇日从公游,淑景同人聚。
帡幪捲宿氛,晏温属新煦。陶潜思停云,乐广欣披雾。
空侯睇遥天,平荠数津树。阳焰展海帧,浮图象天柱。
绣槛狎鸥汀,朱窗见鱼步。鹭翿入镜明,?羽当屏度。
酌言深斝酣,讵觉层城暮。悬火已促归,芳草犹回顾。
惭赓玄晖吟,缅诵澄江句。
闽南自古龙蛇孽,犬羊阑入为窟宅。亢公仗钺起海东,剑跃蜿蜒弓霹雳。
一战筑京观,再战解椎结;三战合围漳州城,万灶星罗尽树栅。
弹丸小丑尚陆梁,登陴不畏河鱼疾。回看百雉蚤悬灯,照耀闉阇光为赤。
城头刁斗寂不闻,惟闻死声动筚篥。我军鼾睡声如雷,战马高嘶待横击;
平明两军仍相持,似借人命膏锋镝。嗟嗟!狡虏何其愚,何不肉袒辕门行自绝!
忆昔秋深胡马肥,烧荒猎火天成血。橐驼九陌换铜驼,指顾中原鲜坚壁。
不数年间杀运回,汉人复炽胡人灭。区区阱兽与釜鱼,天戈所指应无敌。
应无敌,多卤获;或献俘,或献馘。此时龙战血玄黄,功成谁念沟中瘠!
兵家奇正鲜常形,顿军坚城岂善策。试筹遁甲探阴符,大武何尝穷矢石!
人日今年风日好。彤云覆、龙楼晓。望春旗、影逐东风袅。
鸣玉佩、瞻天表。
黄扉紫阁层城绕。拥宫袍、玉尊倾倒。此地是神仙,更何处、寻蓬岛。
学书学剑两无成,学万人敌自有名。祖龙渡浙犹思取,白马封符始共争。
会稽拔剑先诛守,钜鹿沉船悉引兵。岂雠宋义为新赵,独虏王离酬故荆。
遇秦九战锋谁阻,坚壁诸侯膝尽行。上将初为人属项,雍王已立遂亡嬴。
夜击新安无遗卒,朝驰函谷肯留婴。不辞剽悍闻当世,稍伸六国报周京。
灞上趋还天子定,江中密弑霸王倾。自惑金言亡骨鲠,空馀高俎欲分羹。
鸿沟议割东西解,垓下重围四面声。一曲悲歌千载恨,拔山盖世总虚生。
问西陵有谁来往。南枝约略初放。懊恨封姨,抛下一天惆怅。
镂金不作护花铃,剪绣难成留春障。整整斜斜,声声点点,冷来心上。
衔泥燕子谁傍。料玉奴今夜,榻闲衾浪。两叶眉痕相向,碧愁红怏。
罗浮梦为晓云惊,苎萝人被东风葬。翠幕灯昏,紫陌杯寒,个侬同况。
熠耀生残照,葳蕤灭绿烟。嵌空云乍染,缀树绮逾鲜。
积气千山变,浮光万象迁。巑岏丹洞迥,缥缈赤城连。
飞鹫翔为岭,垂虹饮若川。镕金能布地,剪綵欲弥天。
梵帝开龙藏,轮王现宝莲。蜃楼银海结,雁塔火珠悬。
乱石支机下,高台行雨边。达观俱是幻,触望总成妍。
遍拾浑遗世,恒餐不问年。况逢鸾与鹤,心赏自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