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平缓流动的水啊,冲不走成捆的木柴。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和我驻守申国城寨。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缓流动的水啊,也飘不起成捆的柴草。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共我守卫甫国城堡。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缓流动的水啊,也流不动成捆的柳枝。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与我守卫许国城池。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春秋时代,周朝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还是比较混乱的时代。主要是周天子的权威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强大了。周平王的母亲是申国人,申国又常受楚国的侵扰。周平王为了母亲故国的安全,就从周朝抽调部分军队,到申国战略要地屯垦驻守,防止楚国侵扰。这些周朝士兵远离故乡,去守卫并非自己诸侯国的土地,心中的不满凄苦,当然有所流露,形成诗歌,就是《扬之水》。申国、甫国和许国的国君,都是姜姓。周平王母亲是申国姜姓公主,与甫、许两个诸侯国也是亲戚关系。所以,虽然周平王没有派士兵去戍守甫、许两国,但诗歌也牵连及之:反正是姜姓王太后娘家的人。
《扬之水》是以远戍战士的口吻来写的。全诗三章,各章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束薪”、“束楚”和“束蒲”;“戍申”、“戍甫”和“戍许”。薪、楚、蒲都是农家日常燃烧的柴草;申、甫、许是三个姜姓的诸侯小国。因此,全诗实际上把一个相同的内容,反覆吟诵三次,用重复强调的手法,突出远戍战士思家情怀。每章头两句“扬之水,不流束薪(楚、蒲)”,用流动的河水与不动的柴草对比,先让人视觉上有特殊印象:那河沟的水哗哗地流动,仿佛岁月一天天过去,不再回来;那一捆捆的柴草又大又沉,小小的河水根本飘浮不起,冲流不动,仿佛战士思家的沉重心绪,永不改变。有了这两句自然物象的起兴,很自然引出三、四两句“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甫、许)”,守着家园的妻子,当然无法与远戍的士兵一起。如果说,士兵如远离泉源的河水,越流越远;那么,妻子如坚定不移的柴草,不飘不流。如果说,日月如流水不断流失,思家情怀就如沉重的柴草,不动不移。分离的日子越久,远戍的时间越长,思念妻子也越强烈。终于,士兵喊出了自己心里的话:“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意思是:在家的亲人平安吗?何年何月我才能回家相聚呢?夫妻之情,故园之思,远戍之苦,不平之鸣,都融化在这两句问话之中,而士兵回家的渴望,强烈地震撼读者。
在诗歌句式上,采用不齐整的句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几种,这说明诗歌带有鲜明的口语化的倾向。口语化句子,正好比较朴实,比较真切地表达出下层人民出身的士兵的口吻,令人读之感到亲切诚朴。实际上,除了个别词语带有历史痕迹,在语义上需要诠解之外,这首口语化的诗歌,千载之下读之,仍是极易使人感动的。
这是一首戍卒怨恨统治者长期让他们久戍不归,而思念家人,希望早日回家的诗。据《毛诗序》说:“《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
金家兄弟早空群,倚马便作万言文。玉树辉辉照前后,弱冠英名在人口。
黉舍同游愧我先,相见每称吾小友。曾遌而翁好避諠,隐身西郭如乡村。
一生爱诵远公偈,累岁不识县令门。夫妇齐年人共羡,九月开筵对归雁。
请看二子接翅飞,好将文绣作斑衣。
金屋晓妆迟。微揾香腮。侬家情绪恰如丝。鸟啭歌喉花解语,真个相思。
写出好丰姿。晕透胭脂。深闺正在梦辽西。九十韶光难唤住,春去多时。
元龙白首尚英豪,笔底文澜起怒涛。吟兴长随江水涌,逸情遥逐岱云高。
曾从疆吏参戎幕,屈赴洪都佐法曹。今夕穷通都莫问,一囊风月借诗逃。
晓发建溪道,双旌拂曙行。长江净如苔,晴影上危城。
宦游当盛时,岂惮万里程。轮蹄满脩途,舟车戒晨征。
古驿出高阁,细雨鸣仓庚。君当英妙龄,昂藏负才名。
挟策对彤墀,袍笏承恩荣。乘骢峨豸冠,柏府扬休声。
挺挺冰雪姿,皎皎秋蟾明。宠命自天来,持节向南溟。
六诏古炎方,控引川与荆。君有经济才,旬宣看隆平。
蹇予海南时,误辱君褒旌。暌违几星霜,瞻恋恒萦萦。
兹当远别离,一尊话邮亭。川原阻且脩,缱绻难为情。
好风送微凉,绿树敷繁阴。孤鸟望中没,群峰天际横。
行行毋需留,新恩出承明。
数宵风雨碎花心,小巷香泥一尺深。君若归来贫亦好,羞郎妾面岂堪吟。
形化辞尘蜕,神归控玉虬。亦知生是寄,其奈逝难留。
往事犹萦抱,当年拟息游。行歌原寡和,命啸更无俦。
客偶传狂草,君偏赏谬悠。姓名烦记注,物色到荒陬。
委巷逢倾盖,晴溪约放舟。骊黄评共略,水乳味交投。
移日过花屿,轻阴爱麦秋。芳菲桥外圃,澹荡水边楼。
隔渚丛烟荻,当阶堕海榴。提壶听格磔,惊饵见游鯈。
槛列层峦小,帘窥竹影修。雪鳞尝破浪,碧叠劝新篘。
兴洽谁宾主,吟深始唱酬。告归情促刺,惜别语覼缕。
一自经年阻,重为度夏谋。荷香新涨浦,菱棹晚风讴。
三径哗言笑,中厨饰膳修。扃扉辞剥啄,解榻换衾裯。
妄志归渔猎,虚怀属校雠。借书劳远使,发箧任穷搜。
坠典陈绵蕞,雄图聚米筹。当餐时借箸,废寝屡然篝。
此意平生最,相看意气遒。忘言惟悦解,疑义迭咨诹。
特达知能许,迕疏愧莫售。怜才珍蕙柏,鉴品别薰莸。
轩盖讥乘鹤,衣冠哂沐猴。负涂群诧鬼,借面只怜优。
要路供麾斥,穷居切喔咻。力虽悭广厦,心每薄干糇。
念旧曾悬剑,分甘及敝裘。倾囊宁复虑,指囷动相赒。
缓急焚兼溺,安危鼓应枹。薪劳炊莫恤,绵薄绪还紬。
常恨枭难逐,尤悲雉即罘。孤踪轻舐触,平地乍戈矛。
意在忘亲串,情殷绝悔尤。聊城终藉鲁,北海为呼刘。
涸辙逢濡润,泥涂免躏蹂。冲冠还故璧,投杼息谗咮。
直道今亡矣,交情有是不。往来仍契阔,出处共浮沤。
予两逾闽嶂,君三上蒯州。风霜催蹀躞,烟水送夷犹。
献赋羞荆玉,因人耻蒯缑。壮颜销客路,生事寄诗邮。
便拟逃尘网,言归把钓钩。山青浓似黛,水碧澹如油。
好买篷编舸,旋牵屋傍洲。五湖客第宅,万卷薄公侯。
不敷云霄鹄,惟盟浩荡鸥。营营何日了,冉冉此生休。
夙世怀吞凤,儿时气食牛。乡人思款假,国土识骅骝。
冀北占游刃,秋风试射菆。高材来贝锦,大木撼蚍蜉。
暂滞扶摇翮,翻资烂熳游。诗篇闲煅炼,心肾苦雕锼。
昌谷无幽怪,香山有刻镂。清鲜宜沁齿,隽爽欲新眸。
先达倾中座,争言让一头。轮囷偏未遇,蹭蹬复何尤。
薄秩縻金马,浮荣视缀旒。原无东观志,聊慰北堂愁。
花傍轻烟发,春依寸草柔。悬鱼欢綵袖,跃鲤荐常羞。
匕筋关愉戚,几微审竞絿。良辰铺几席,妙午佐尊卣。
宛转温裀枕,辛勒洁厕牏。百年殊未慊,二竖竟何仇。
谥臂宁分痛,刲肝讵易瘳。吁号祈帝力,祷祀倚神庥。
返哺心徒折,衔枯索不收。肠摧声尽咽,泪竭血空流。
备礼宁唯峤,哀劳不啻裒。云山俱惨怆,风木倍飕飂。
骨立栖苫块,魂飞望首邱。家门戕荫芘,吾党失蓍龟。
里巷仃舂相,亲知泣道周。世难存鸑鷟,天岂纵鸺鹠。
茫昧呵安问,招呼返未繇。嗟予犹彳亍,顾影但啁啾。
顽石资砻错,推轮仗矫揉。弦哀良已断,斤妙故难求。
展卷追吟赏,持觞忆劝酬。不成书咄咄,谁为听忧忧。
重过溪山曲,依然水石幽。尘埃凝旧榻,灯火暗空帱。
絮酒成虚设,牙签永罢抽。却思凉月夕,同上泛湖桴。
一叶中流住,长空匹练浮。残更高秉烛,清咏数传瓯。
昔梦惊蘧蝶,余生悟爽鸠。向平身后事,任昉故人忧。
名未成千载,身还欠一抔。遗文须料理,门户赖绸缪。
天水论交密,夷门结契稠。衰迟无限望,凄绝若为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