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写诗人在晚秋时节,冒着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里行间流泻出一种跋涉之苦。其实,诗人现实的生活道路也是如此。首句的“杪秋”本已点明季节,但作者却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笔墨,进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次句的“幽”字,则是强调了诗人所行山谷远离市井,幽深僻静。
接着,具体写经荒村所见。厚厚的黄叶覆盖着小溪上的桥面,荒村唯有古树处处可见,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显得空旷。山谷深处的泉水声微流缓,水声时断时续,更衬出大地的寂静。几句诗,写尽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给人以衰败、寥落之感。
诗人处境险恶,眼前如此萧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触动了他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曾这样说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也想驱除胸中的郁闷。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独落漠之感。诗最后写的“机心久已忘,何事晾麋鹿”,表面上的超脱放达之态,实际上却反映了欲遣愁绪而不能,从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罢了。
全诗紧扣题目,以标题中的“荒”字笼盖全篇,使诗人笔下的画面,涂上了一层惨淡之色,霜露、幽谷、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和幽泉,无一不在它的笼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处处不离“杪秋”这个季节,使景物都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
诗人笔下的景色写得真实、自然,同时又处处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憬。诗人特有的心境与眼前寥落衰败的景象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报答春光酒一卮,贫中无酒著春欺。作诗细与东风道,未必东风肯要诗。
秦人一举坑长平,进兵直抵邯郸城。魏王睥睨不敢救,公子再拜咨侯嬴。
嬴知办此有朱亥,虎符窃出王卧内。袖椎椎杀晋将军,魏兵北乡秦兵退。
嬴送公子复何言,慷慨刎颈北风前。如姬且为公子死,抱关贱吏何所怜。
晓日波纹漾镜台,玲珑窗户压池开。钩帘远见孤村树,扫叶全呈一砌苔。
姊寄锡瓶缄茗去,婢携银合饷花来。欢边事事供诗本,解味闲情不费才。
城南学作瀼西屋,炎天试借吴郎宿。不知有何光怪发,一夜蛟龙怒相逐。
雨声彻旦雷声何,列缺不断高空痕。崩涛万壑吼万马,此时已齧孤亭根。
为客睡眼不曾著,遣涉滂沱问安乐。莫将风物动乡愁,且覆青州银凿落。
三山立天半,苍翠横古今。断厓三万丈,花落紫烟深。
路蟠一带危,上薄元气侵。乱霞导飞舄,閒云护行襟。
风岩虎豹穴,泉壑蛟龙吟。川明散众色,空碧生清音。
仰憩星河次,飞鸟下阶临。肃然刚风近,仙人抚瑶琴。
立身如此高,人世宁不钦。苍茫万里色,浩荡一寸心。
期为太清游,不独往山林。
日光烂阴崖,壮气振林木。炳炳金钱斑,雾泽文彩足。
夜深忽咆吼,惊却老僧宿。起视山月高,馀音在空谷。
诘旦饰仆夫,乘春寻旧山。扬舲渡莲蓉,九点青烟鬟。
祁祁啸徒侣,相见俱开颜。仲春梅未落,布席瑶林间。
行厨出芳醑,僧灶飏茶烟。合坐循齿序,嗣德歆前贤。
新规出意创,义例楣间悬。嚣尘喜远隔,逸思来无端。
吾侪惜短景,觞咏有余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