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我乘车驶出城的北门,马儿止步不愿前行。
我走下车来慢慢地行,抬手折下枯杨枝。
回头听见丘林中,噭噭啼哭有悲声。
向人打听时啼哭的人走出丘林,我问他为何哭的这样伤心。
他说“亲生母亲离开我死去了,后母又恨我这孤儿。
又饥又寒无衣无食,动不动就鞭打我。
骨瘦无肌肉,身子像枯树皮。
把我关在空屋里,父亲还不能知道。
我上坟地来看看母亲的坟墓,活着的和死去的永远分离了。
母亲怎么能看见我,我眼泪双流哭声嘶哑。
如今我被抛弃在这人世间,穷苦哪有止境?”
我记下这件事来传给后代人,要从这件事中深深地吸取教训。
驾出北郭门行:《初学记》作乐府诗;在《乐府诗集》里属“杂曲歌辞”,是作者拟乐府自创新题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传统。驾:把车套在马身上。
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樊(fán):《初学记》作“行”,本指关鸟兽的笼子,转为止而不前。
驰:车马疾行。
步踟(chí)蹰(chú):《初学记》作“少踟蹰”。步,行走。跨出一步为跬,再跨出一足为步。踟蹰,徘徊不进;犹豫。
仰:抬头,脸向上,与“俯”相对。
枯杨: 《初学记》作“杨柳”。枯,枯槁,草木失去水分或失去生机。
顾:回首,回视。闻:听见。
丘:因地势而自然形成的土山。
噭(jiào)噭:悲哭声。
啼:放声哭。
借问:询问。
斯:此,这。
殁(mò):死亡。
憎:恨,厌恶。孤:无父之称。
饥:饥饿,吃不饱。
寒:冷。
衣:服装的通称,含上衣下裳而言。王筠《说文句读·衣部》:“衣,析言之则分衣裳,浑言之则曰衣。”
食:饭食。
举:行动。
鞭:占代一种竹制刑具。
捶:通“棰”,棒击。
“骨消”两句:形容很瘦弱。
室:房屋,住宅。
冢(zhǒng):隆起的坟墓。
嘶:声音沙哑。
穷:困厄,不得志。
厄:困苦,灾难。
赀:计算物品的价格或数量。
规:典范。
这首诗主要借作者与孤儿的问答,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下后母折磨孤儿的家庭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心,和对于受害者的无限同情。
全诗富有乐府民歌风味,语言质朴,运用对话和白描手法,所写故事情节贴切逼真,行文质朴,生动感人。
该诗是一首叙事诗。共可分为四个部分。
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诗人用第一人称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也是乐府诗的常用手法,以示事件的真实性。诗人驾车出了城郭北门,马突然沉滞而不肯快跑。马的反常,已暗示出环境的异样。但诗人还未察觉,他下车犹豫了一阵,等候了一阵,见马总是不动就仰头折下一根枯杨的树枝,想鞭马前进。这四句是个引子,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同时也提起了一个悬念。
“顾闻”四句为第二部分,引出事件。四句意谓只听得小丘林子里,传来一阵阵悲哭之声,诗人问啼者: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这是事件的开端,写得很有层次,先闻哭声,再见其人,未知原因,故发疑问。完全按照客观现实情景写出。正是由于诗人的关切问讯,才引出下面孤儿诉说原委。
从“亲母舍我殁”到“穷厄岂有赀”十四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都是孤儿所说的话,也是全诗的主要内容,写得如泣如诉,真情毕露,舒缓而有致,质直而可信。这一部分共分为二层意思。前八句为第一层,是孤儿诉说后母虐待的情景。这几句话,是字字血、声声泪。后六句是第二层,写孤儿哭坟情状。孤儿上坟去探看生母的冢墓,目的是为了倾诉心中的悲愤和痛苦,孤儿在活的人中无处哀告,只能求告于死去的母亲,这本身就是无限伤心的事。而活着的孤儿毕竟和死去的母亲永远分离了,生身的母亲,既然见不到满腹委屈也就无法申诉所以孤儿热泪纷纷,只能大声哭喊嘶哑了嗓子。生母将孤儿丢弃在人世间忍受穷困煎熬,没有留下财产可供孤儿度日,孤儿不能独立生活,又摆脱不了后母的欺凌和虐待。这六句诗,一层深一层地展示了孤儿的悲惨遭遇和凄苦欲绝的心态——孤儿已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徘徊,如果不能继续忍受虐待,就只有追随生身母亲于地下。
最后两句是第四部分,是全诗的尾声。诗人又以第一人称出来说话,规劝后代人以此为教训,不要虐待孤儿。这在今天看来似乎近于画蛇添足,但在汉魏乐府中却是一种习惯写法,以此点明诗人写作宗旨。这种形式,对后来的乐府诗特别是中唐时代的新乐府有明显的影响。
水国冥濛秋日晖,渚宫行殿远霏微。巡回每叹林乌宿,促数频看社燕飞。
战决蚁封多胜负,卜占鸡骨少从违。频年射猎无朋侣,赢得高原雉兔肥。
离墨山前,善权洞口,一径红兰堪藉。露眼如啼,掩冉溪庄水榭。
趁雨摘、螺黛青分,带烟采、蝶裙碧化。妒归樵、满担清芬,日斜纤手刚盈把。
紫茎暗数漫剪,还取春泥垒,粉红墙罅。午困妆馀,惯是向人沾惹。
被玉轸、弹上银蝉,向犀奁、和些冰麝。待閒里、焙入龙团,小窗供夜话。
扰扰纷纷纵复横,那堪薄薄更轻轻。沾泥寥老无狂相,留物坡翁有过名。
送雨送春长寿寺,飞来飞去洛阳城。莫将风雨埋冤杀,造化从来要忌盈。
好学平生说仲舒,绛帷常坐五更馀。春来睡足三竿日,应是无人唤读书。
白云苍苍兮珠江泱泱,觉山之去兮谁与翱翔。
江水泱泱兮山云长,我思觉山兮安可忘。
飞云蒙头兮隐青霞,揽云月兮为家,觉山不来兮令我长嗟。
长嗟兮舒啸,四山暮兮猿鸟号噭。山容蹙兮予怀悄悄,青衿送子兮三水之表。
飞轮高晨台,控辔玄垄隅。手携紫皇袂,倏忽八风驱。
玉华翼绿帏,青裙扇翠裾。冠轩焕崔嵬,佩玲带月珠。
薄入风尘中,塞鼻逃当涂。臭腥凋我气,百阿令心徂。
何不飙然起,萧萧步太虚。
厓欲脱,峰欲飞。水洒洒,烟熹熹。石间老树不老色,翳萝悬阴石入黑。
调琴未了趣观泉,十处奇踪日相迫。紫虚万里丹霞开,直上倒景之高台。
佳云好花满嵩少,仙友为我今归来。莫嫌登山脚,曾踏东都路。
姚崇宋璟可人故,不然岂肯容易出山去。
国朝名画谁第一,只数吴兴赵翰林。高标雅韵化幽壤,断缣遗楮轻黄金。
忆昔京华陪胜集,郎君妙年才二十。江南春雨又相逢,笔底秋山那可及。
便欲追踪僧巨然,破墨烂熳还清妍。倚阑人待沧海月,悬崖树拂潇湘烟。
老夫□爱扁舟趣,风静波深疑可渡。顾生痴绝忽大叫,指点前峰问归路。
吴姬玉手好琵琶,少小声名到处夸。但使主人能爱客,年年来此看江花。
一抹晴空无际,烟光淡荡,微月当楼。点缀平芜树色,暮霭初收。
断霞边、慈乌千点,看反哺、争择枝头。漫凝眸。亲帏何处,旅梦难留。
飕飕。风吹鬓影,寒生肌粟,唤起千愁。不堪回望旧家,庭院早惊秋。
忆当初、栖迟三楚,今日个、落拓湖州。愿难酬。聊凭斑管,写我心忧。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