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台昭灵李夫人诗三首 其三 十二月一日夜方丈左台昭灵李夫人作与许玉斧

飞轮高晨台,控辔玄垄隅。手携紫皇袂,倏忽八风驱。

玉华翼绿帏,青裙扇翠裾。冠轩焕崔嵬,佩玲带月珠。

薄入风尘中,塞鼻逃当涂。臭腥凋我气,百阿令心徂。

何不飙然起,萧萧步太虚。

杨羲 (330—386)东晋时吴人,后居句容(今属江苏),字羲和。少好学,工书画,自幼有通灵之鉴。及长,性渊懿沈厚。与许迈、许谧交往甚密。许谧荐之相王(即晋简文帝),用为公府舍人。简文帝登位后,不复出。《真诰》、《清微仙谱》等称其为上清派创始人之一。永和五年(349)受授《中黄制虎豹符》;六年(350)又从魏夫人长子刘璞受《灵宝五符经》;兴宁二年(364)受《上清真经》,并托神仙口授,制作大量道经秘笈。宋宣和年间敕封为“洞灵显化至德真人”。
  猜你喜欢
桃溪喷火柳拖烟,如豆青梅已半酸。
燕子怯春归未得,一帘风雨杏花寒。

青尖簇簇两春山,翠垒峨峨十二鬟。彷佛阳台梦中见,试凭画手驻君颜。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幺弦诉。

春草全无消息,
腊雪犹馀踪迹。
越岭寒枝香自拆,
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阳无处觅,
吹入谁家横笛?

岁暮青山远,天空白雁残。孤舟凌夜发,长剑共谁看。

鼓角高城急,星辰大地寒。中宵起遥思,仓卒负渔竿。

否极泰斯来,其机良可见。不幸言而中,识者颇惊叹。

中国非无人,随波为士患。柬之虽已老,犹得称好汉。

玉人宁受教,舍汝难自贱。袖间惟缩手,谁与拨世乱?

腊日慈颜初度,绣衣北阙驰情。凤凰台下烟花簇,计是过家程。

鹤发鸾章日映,锦堂绿酒春生。雪毫写罢江南曲,紫阁正平明。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王君圭璋姿,宜在条理科。妙语天发成,莹彻非砻磨。

宗庙要琬琰,世岂无卞和。顾恐太分明,颇觉瓦砾多。

洛阳晓气浮春空,花风漾暖香濛濛。油车碧钿金騕袅,染露蹴烟移海红。

回廊复宫洞房隔,梦入瑶台买春色。叠柳蛾眉蜀帐昏,误识铜驼锦香陌。

鸾悲镜舞秋茫茫,帘移日光春昼长。春昼长,恨春草,胡蝶飞来鬓先老。

天险不可梯,白石不受鞭。空疑幻人试幻术,神输鬼运来尘寰。

跻涛驾浪径空阔,盘结钩锁金联环。又疑东海跃出万丈白玉虬,挟风噀雨飞上天。

天高九万不得上,翻身飞堕长江边。苍云半湿琼瑶冷,弱水不隔蓬莱境。

两岸遥分白月光,中流压破青天影。江吞湖吐水势雄,南极地缺栖鱼龙。

桥成壮观夺天巧,却笑造化无全功。

绝塞居閒暂息机,晚云看尽揽征衣。夕阳下地群鸦集,风色横天一隼归。

壮岁自伤尘鬓改,故人渐觉尺书稀。酒酣独立苍茫里,何处高鸿避缴飞。

霞散澄江绮,风微浪不生。前山衔落照,远水浸孤城。

客意偏宜晚,渔舟信是轻。谁家茅屋近,隐隐读书声。

深院静,小阑傍。标致不寻常。尽他桃杏占风光。谁敢斗新妆。
玉堂中,梁苑里。休把雪来轻比。莫吹长笛巧摧残。留取月中看。

凤纪颁夷岛,鸿钧入后台。人方循海迓,天已送春来。

岁稔民同乐,官微老暗催。捧符经半载,步德未能该。

月明行十里,寂静濑溪船。远火时过树,幽禽早宿烟。

村斜穿径入,石碎断桥悬。对此羁怀满,临风独扣舷。

犍为城下{牛羊}牱路,空冢滩西贾客舟。
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

无情岁月去如流,眼底蹉跎两鬓秋。不是冯唐元易老,祗缘宋玉独多愁。

思家旧业如江燕,结社初心似海鸥。明日长歌云外笠,五湖添个钓鱼舟。

兹游亦已屡,今上最高峰。水落洞庭远,山围吴会重。

顾瞻悲浊世,凌厉觅奇踪。独羡鸱夷子,扁舟欲往从。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