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可以辞官,可以守穷,但不可一日无酒,饮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对于他来说,停止饮酒将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渊明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诗中每句用一“止”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
这首诗大意并不难懂,总体来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要“止酒”(戒酒)罢了。但这首诗的“止”字解释起来还真麻烦,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释,“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这四句就解释不通了。“止”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止于”,说得直白点,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荫”“荜门”“园葵”“稚子”就是都渊明乐意停留在这上面了。但按这个意思解释后面“止酒”又解释不通了。因为“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这两句明显是说“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对自己又好处”。看来这篇中的“止”字,还是前后分成两个意思的。
另外,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个特点,每句都带一个“止”字。朱自清先生推测此体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体,就应该有所留传。但在陶渊明此诗之前,又没有例子流传下来。这未免让人对朱自清的推测难以信服。清代陈祚明和吴瞻泰都认为这种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写法是陶渊明开创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说,此前已有此体,陶也当是此体较早的作者之一。当然这种写法被后人发扬广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贺双卿,有一首《春从天上来·饷耕》,就是这种诗词极至。
丛生山上下,影在月中央。受性老弥辣,开花晚更香。
凤飞五云里,意欲周八极。浩荡乘天风,超遥纵八翼。
赵兄英妙行玉山,青云羃䍥巫云间。扪参附井弄明月,挽汲平玉归伊颜。
深灌莽络罗美才,子云相如安在哉。何时破浪驾飞艇,共看玉峡之水从天来。
五凤楼头百八钟,万鸦飞动晓天红。玉绳影转瑶阶日,金薤香生紫阁风。
夺锦文章清禁里,登瀛人物玉堂中。回看人世仙凡隔,弱水浮埃迥不同。
乱石何巉岩,长堤更宛转。狭岸忽陡起,急濑如注坂。
回旋聚流沫,骇浪洒雪霰。舟行良已难,下上劳拽挽。
翻思游川峡,江石尤险远。瞿塘十二滩,波浪激雷电。
回视过兹洪,反若历平坦。乃知所观大,小者不挂眼。
莫跨鞍,莫跨鞍,跨鞍未必家平安。鞍高足小跨不过,露出绣鞋人共看。
东家娶妇有鞍跨,西家无鞍争笑话。谁知一跨心胆粗,乱走胡行都不怕。
呜呼跨鞍不如不跨好,俗礼纷纷奚足道。
金炉香烬日初永,鼓吹声闻厌蛙黾。槐阴满地翠且重,水畔坐移帘底影。
飘飘天末轻风来,凉生小殿胜蓬莱。苑墙花雾尚红湿,来青楼下净飞埃。
谈边霏雪能销暑,宾从凭谁供笑语。綀衣隔竹敲南薰,一曲潇湘带烟雨。
支颐尤爱诵南华,逍遥物外奚纷哗。小奴引绠汲深井,为我细煮黄金芽。
朱阑绣户遮筠箔,翠袖红裙恣欢谑。扰扰浮生醉梦中,白昼如年惜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