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多病偶求欢”,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浇愁,以求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此处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反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托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感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 “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几如此。
杜牧因刚直敢言,屡次进谏,多次被流放。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他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穷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笔架山形奇且牢,上与列宿如相遭。光华照地夜初白,苍翠插空秋正高。
大年登楼手可摘,杜甫上天诗更豪。乡人翘首望山斗,我亦念之心孔劳。
归来海内日徜徉,之子犹然滞楚乡。末路相看嗟鸟尽,后车未载困鹰扬。
歌传郢雪还谁和,佩有江兰秪自芳。莫向人间争皂白,鸡虫得失本茫茫。
方舟凌广湖,挂席南风驶。湖水荡悠哉,东西旷涯涘。
匡庐之山何崔嵬,居然形势向湖开。青天缥缈烟霞窟,白日照耀金银台。
延袤周遭五百里,诸峰矗矗干霄起。牙错封提两郡雄,阴晴坐变千崖里。
瀑布常飞双白虹,东林早晚坐闻钟。白莲池上今谁主,三笑溪边尚有踪。
其中幽胜难缕指,洞天福地应无比。杖履真堪托此山,红尘趍走徒为尔。
平生几度此经过,梦想神游日已多。未能长往空回首,杀杀山灵奈尔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