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功在将来未易名,九重今已彻贤声。龙蛇劣笔何堪似,碑字因君满帝城。
半山亭下老苔钱,凿破玻瓈引碧泉。一片玉蟾留不住,夜深飞入镜中天。
大地山河,无非佛者。此为真身,孰则为假。滔淊清湘,瑶影如泻。
一草一木,亦皆潇洒。月明露寒,绿烟浮野。山禽涧鹿,悉谈般若。
我来自北,金鞍铁马。一笑石上,得清净舍。巍乎梵宫,朱门碧瓦。
弹指毗卢,风斯在下。
长夜何漫漫,月照室南端。别离未云几,桂树生秋寒。
西风夜来度,凉绕庭前树。蕊蕊叶底花,团团叶上露。
花开不相见,花落隔乡县。出户独徬徨,花前月如练。
月色迥然秋,相望不胜愁。朝为山中水,日暮出山流。
流波无回澜,夏来若循环。愿言缄此辞,寄彼凌风翰。
吾于所爱者,将别不更视。视之恨转生,恨乃根爱起。
吾家小阿牛,解笑未有齿。昨宵梦寐中,对我笑不止。
全身涴娘怀,白足舞侈侈。小儿无异态,是否即此子?
恨我忆未真,忽觉又不似。思来益绵绵,事事攻腠理。
此事岂不佳,不见无宁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