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起拍二句,言“楚女”飘零在外,寄居于水乡的临河楼宇中。“楼枕小河春水”的“楼”是“楚女”暂栖之所,可推测为一歌楼舞馆,临水构筑。“春水”,点明季节。“枕”字下得别致。
“月孤明”三句写暮春月夜之景而隐含伤春离别之情,说“楚女”自伤身世、月夜难眠。“风又起”,从听觉着笔,表明“楚女”虽然置身床榻而长时间处于不眠状态。“杏花稀”(系“楚女”的想像之辞)虽为景语,但其中亦寓有惜春、伤别之意。月本无所谓孤不孤,但对于欲归不归的楚女来说,它却显得孤独凄清,物象染上了人的主观情感色彩。加之“风又起,杏花稀”,其景象就更凄清,不眠的人儿,心情可想而知。这里既写暮春之景,又寓有自伤身世飘零,自伤老大,自伤离别的情绪。
过片二句写女子服饰,分别从头上玉钗、乌黑的鬓发及衣裙上金线所绣凤鸟图案着笔,一句写她的头饰和美发,一句写她用金缕盘绣成凤鸟图纹的舞裙,对“楚女”的形态进行描写。金玉锦绣的字面,恰好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空虚索寞。“楚女”如此艳美,然而却长期漂零在外,其独居凄怆之情亦自在不言中。于是最后三句要借“八行书”,诉千里相思隔魂梦萦牵之情,恰值月夜闻雁,便欲凭雁足传书,以道相思之意。言作书寄远,并点明题旨。这数句与李商隐“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春雨》)异曲同工,虽然明说着欲凭鸿雁寄相思之意,其实隐含的意味却是鸿雁长飞,锦书难托,确有含蓄不尽之情。
引手星辰逼太微,荡胸云物散空霏。莫山好处青成案,秋月明时雪打围。
竹洗佳人千点泪,荷翻仙子六铢衣。西岩定有渔翁宿,障雨拦风不肯归。
昔我曲江观恐涛,越山不及吴山高。如何古有任公子,一钓乃能连共鳌。
我今杖藜寻翠麓,地有白云人不俗。丹房火冷碧窗虚,夜半秋声撼林竹。
踏歌连臂下仙坛,目断西山吴彩鸾。桂花飞帘作香雪,转首便觉秋阑珊。
人生欢乐难再得,始信光阴如遇客。陶令空披漉酒巾,谢公谩著登山屐。
庵前堵墙如白虹,洞门不掩来江风。分师半席师已许,经筵蜡烛摇秋红。
郊何为寒岛何瘦,新雨能来宁论旧。今宵烂熳得好晴,知是何人补天漏。
少壮而老理则常,胡能不死凋三光。放麑西巴诚不忍,歌凤接舆无乃狂。
兹游可继五君咏,祀事同陪匪乘兴。中庭坐待明月来,树影团团一时并。
顾公读书处,乃是林塘居。竹树久凋谢,红翠何稀疏。
鱼鸟非昔游,风烟尚遗墟。身灭名不朽,流闻千载馀。
凤九员外古之狂,生友死友醉忽忘。少年杀贼桐树冈,贼平弃刃归故乡。
故乡荦确文山阳,日星在上分光芒。古朴拙塞为文章,有司苦以绳尺量。
行年七十身且强,山行百里携糇粮,闲来觅醉如渴羌。
蓂荚无端换叶新,闺心客况不同春。知君未是封侯骨,费尽黄金莫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