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首联点题。“魂梦悠扬”,向读者显示:下文“还在故人家”云云,皆为梦游,并非实事。悠扬,指飘忽无定。“奈何”,处置、对付的意思。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诗云:“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大致与此联境界相似。整句是说:魂梦悠扬,不由自主,直至夜来,还在故人之家。“故人家”,即指旧时所恋之人家。元稹《酬乐天见忆兼伤仲远》诗云:“瘴畏新病骨,梦到故人家。”也写因思念而魂驰故人之家。
颔联写相会时的情景。“香蒙”对“户映”;“蜡烛”对“屏风”;“时时暗”对“故故斜”,对仗十分工整。上联已点出夜晚,这里“蜡烛”之语承上文而来,很是自然。而用了“香蒙”、“时时暗”等语,则更有朦胧之致,正是幽会时的情景.下句写户上的屏影。烛光欲明还暗,飘移不定,照射于屏风而投在户上的影子,也就摇曳不定而“故故斜”了。“故故斜”三字,用语十分婉丽。故故,是屡屡、常常的意思。杜甫《月三首》 诗:“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也以“故故”与“时时”构成工整的对仗。
颈联转到“故人”。“檀的”是古代女子脸上点饰的红点,如杜牧《寄沣州张舍人笛》诗云:“檀的染时痕半月,落梅飘处响穿云”。慢调,则是指随意调弄。银字管,指有银字作饰的管乐器,古代笙笛类管乐器上常用银字作饰,以表音色的高低。白居易《南园试小乐》诗有“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之句,其中“银字”就是“银字管”。云鬟,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鬟是指环形的发髻,云鬟也称云髻,形容女子发髻浓密如云。折枝花,是指插于云鬟之上的饰花。从这一联中可知,梦中的“故人”,乃是一位女子,她云鬟高耸,檀的为饰,正在华年。弦管悠扬,表明她又是妙解音律。这一联中,“檀的”对“云鬟”;“漫调”对“低缀”;“银字管”对“折枝花”,对仗也十分工丽。
尾联写惜别。虽然佳期难得,但是临近天明,又不得不别。一个“又”字,透露出无限惜别情意。洞口,指神仙所居的洞口,这是从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化来,唐人李阳冰《阮客旧居》诗云:“阮客身何在,仙云洞口横”;赵嘏《早出洞仙观》也有“露浓如水洒苍苔,洞口烟萝密不开”之句。此处用“洞口春深”之语,正暗示一别之下,夭上人间,后会难期,故云“人间别”。赊,是长、远的意思。李商隐《无题》 诗云:“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末联的意境正与此相似。诗人虽未明说,然而相怜之深、相思之苦,溢于言外。
青云覆嘉林,明月映珠津理绝有连气,况乃在人伦。
历落帅生姿,礼食先一旬。采撷极玄史,词赋落㻞璘。
我生弱冠余,良游非抚尘。子为膳部郎,予入南成均。
今上岁丙子,再见集庚辰。前后各倾展,言笑日温新。
家能造清酒,儿能娱父宾。昔是新相知,今为旧比邻。
上计边越来,醉我凤城春。笑谑不下楼,安知谁缙绅。
契阔四五年,流思月相巡。予满太常秩,子罴思江纶。
日夕梦我归,入门魂魄亲。交手无别言,但问瘦何因。
冠带即延酌,易我以山巾。尺寸了不殊,形影若可循。
世人言我汝,同心徒异身。今看巾帻交,益知头脑匀。
说梦未终竟,报我及城皞。岁寒冰雪中,松心竹有筠。
三叹此何时,灭没旁人嗔。眼观一堂内,梦见千里人。
见交等形隔,卧托乃疑神。素车尚前语,迷途犹见遵。
况我见为人,分明江海滨。立语卒不尽,且坐留饮醇。
易巾果所宜,梦与形骸真。盍簪此为契,弹冠安足陈。
南唐草创金陵日,君王材艺还非一。宫中初学书画图,人间早见丹青笔。
升元阁上朝置酒,九华山人前上寿。兴酣点染云雾飞,画成挥霍蛟龙走。
潇湘洞庭洲岛畔,雨叶风梢翠凌乱。珍重仍兼御字题,留传拟作山人玩。
人代悠悠朝市改,何言画本今犹在。呜呼金石亦销毁,细看粉墨无光彩。
我持此卷三叹息,英雄割据终何益。虎踞龙蟠尚复存,黄旗紫盖非畴昔。
富贵繁华如梦寐,千秋万岁皆相似。君不见西京空聚茂陵书,伤心不独江南事。
未到浏阳理民社,先闻浏阳有石马。石马巍然倚半空,编氓周人处其下。
石马作怪时夜鸣,周人作怪时横行。我今奉命来石马,人马俱听吾叮咛。
马为物之精,人为物之灵。马归天厩为云锦,人归皇极为俊英。
礼义生富足,公卿出白屋。田地宜勤耕,诗书宜广读。
毋玩法,毋欺公。毋奸盗,毋奸雄。安常守分无烦恼,鼓腹尧天日月中。
衣袂飘飘羽扇轻,草庐潇洒兴怀清。孤桐调逐秋云杳,老桂香陪夜月明。
附凤攀龙虽寡逐,呼鸥唤鹭足寻盟。兰台一任无声誉,竹帛从教缺姓名。
白石清泉皆属我,黄花翠竹正关情。日高丈六犹慵起,石枕松风梦未醒。
金山前畔水西流,一片晴山万里秋。萝月团团上东嶂,翠屏高挂水晶毬。
花落逢君,叶飞还去。吟装几日沿江渚。阿章遗石想苔封,第三泉水茶山路。
远渌浮天,冷香开暮。烟鬟翠亚蕲春树。竹间试谱竹枝歌,如闻横笛淩风语。
扰扰红巾剑影寒,江干未许卧袁安。烽烟数载惊心久,兄弟中年聚首难。
调协埙篪频按曲,花开锦绣每巡阑。丰城宝气知何在?惭愧司空刮目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