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乙卯中秋)

人生能有几中秋。人自多愁。月又何愁。老娥今夜为谁羞。云意悠悠。雨意悠悠。
自怜踪迹等萍浮。去岁荆州。今岁渝州。可人谁与共斯楼。归去休休。睡去休休。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溪上高眠与鹤闲,开樽留我待柴关。
园林月白秋霖歇,一夜泉声似故山。
宝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将临戎行。
二年孟春果来寇,高奴城下皆氐羌。
五原偏师急赴敌,昼夜不息趋战场。
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
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朝廷又选益经略,三幙贤俊务所长。
或取李悝备边策,或欲五道出朔方。
仲夏科民挟弓矢,季冬括驴齎道粮。
官军未进复犯塞,搴旗杀将何倡狂。
遂令士卒愈沮气,欲使乘障胆不张。
我愿助画迹且远,侧身西望空凄凉。
庶几一言可裨益,临风欲寄鸟翼翔。
所宜畜锐保城壁,转馈先在通行商。
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夺攘。
譬如蚊虻噆肤体,实於肌血无大伤。
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
诚知公虑若悲度,圣上听用同宪皇。
当时岂不历岁月,犹且众镇未陆梁。
况今鹰犬乏雄勇,便拟驰骋徒苍惶。
且缓须时励犀卒,终期拉朽功莫当。
吴门别后蹈沧州,帝里相逢俱白头。自叹马卿常带病,
还嗟李广未封侯。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前著豹裘。
想到滑台桑叶落,黄河东注荻花秋。

晓起穷忙作么生,雨中安否问秋英。枯荷倒尽饶渠著,滴损兰花太薄情。

攲斜古屋枕江干,恩赐残骸许挂冠。杵臼有声聊足食,羊牛识路自归阑。

不求客恕陶潜醉,肯受人怜范叔寒。儿辈渐还家暖热,预知灯火话团栾。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潺水依然绿,山城几易名。田腴知俗厚,民秀想时平。

关拥庞侯墓,人耕汉相营。峰回乡路近,日暮马蹄轻。

燕居而坐,是力田、孝弟明经才子。九命文章,憎蚤达、廿载三冬文史。

因韵敲盘,万言章马,捷敏谁能似。登楼入幕,书生聊复如此。

但须红袖添香,绿衣司砚,何物夸金紫。闻道更番,吟锦瑟、赢得佳人画里。

媚矣三姝,艳哉三妇,粲者皆子美。唐书再撰,大臣将荐君起。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柳色千家与万家,闲身行止属年华。残花落日小斋闭,几个春舟在若耶。

樽前风味忆苏州,橘酿初成泻玉舟。细滑钗茎烹雉尾,匀圆珠颗剥鸡头。

一窗疏影梅花月,两鬓生香桂子秋。三十年来乡国梦,每随江水向东流。

园林芳事已阑珊,梅未生仁笋未竿。
堤上柳棉风脱尽,绿阴应在雨中寒。

芦花方褥竹方床,葛帐含风薤簟凉。夜半起来山月白,满天清露洒衣裳。

落雪临风不厌看,更多还恐蔽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有鹿无仙鹿自奔,似骑黄鹤上秋旻。
何当快与刘根约,白玉床前看紫云。

高绾螺髻耸翠峰,飞崖泉落玉玲珑。白云掩尽天如水,几朵秀吐秋芙蓉。

道人藏修结萝屋,当檐玉立千竿竹。恍疑此地非人间,未信频来许尘躅。

吏民相共乐,浑不记相关。

穷途属岁晚,临水忽分悲。抱影同为客,伤情共此时。
雾色侵虚牖,霜氛冷薄帷。举袂惨将别,停怀怅不怡。
风严征雁远,雪暗去篷迟。他乡有岐路,游子欲何之。
山为骊龙盘,谷作骊龙腮。
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
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

一帘苍翠锁江关,千骑遥过水竹间。纡策顿看清瘴峤,著书空自愧名山。

经年怀抱谈应剧,绝璧登临兴转閒。坐对飞泉寒喷雪,聊烹新茗未须还。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