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
郎上长安,怎好说些烦恼。但叮咛、马蹄芳草。自来月下,把泪痕偷告。
梦儿中、教郎知道。
一纸家书,不觉低鬟微笑。报平安、归期尚杳。金钗翠凤,送香车须早。
怕春去、燕残莺老。
灯吐幽花岂我欺,客来惊见墨离离。平安有字诚堪喜,漂泊无家不自知。
此日禁花和露看,何时野鹤与云随?每怀竹下相从乐,煮茗谈诗事事宜。
玉笛吹残夜,声声太古情。美人何处觅,霜月正凄清。
下湘帘、绿濛濛处,凉云渐送春暝。小桃红煞斜阳里,闪得蝶魂无定。
风又紧。看碎糁、燕支绣个春愁影。蛮纱香静。恁负手寻花,扶头中酒,又做去年病。
兰闺里,也有一株湘锦。横枝正嵌窗镜。这时料已开成雪,都与茜裙争靓。
离梦醒。恐一桁珠阑,闲煞无人凭。将愁和闷。好写上银笺,倩他燕子,寄个断肠信。
崇冈逼天阙,迤逦入寒山。凉飙四面来,飘薄喷红泉。
吾行仗轻策,裹粮拟昔贤。伐木追险道,耸身陟高阡。
幽人何时来,彷佛生紫烟。侧闻华子期,长啸惊飞仙。
玉棺琢千载,金箓太上传。远眺天柱峰,孤光隐目前。
麻源望三谷,清泠何潺湲。响折谢公屐,高下声跫然。
少年负奇气,仗剑行九州。日月委菁鬓,风霜粘紫裘。
湛湛清泠渊,日暮思回舟。几宿山水窟,梦寐钧天游。
路逢庞眉翁,云是古许由。相携眺荒冢,迷骨高于丘。
箕山乃蓬岛,颍水即弱流。凡胎杳难升,路绝三千秋。
吾名在玉简,尘世那能留。寄语玄真子,迅速驰素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