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通篇写景的七绝。乍看起来,是一首绝妙的春日即景小诗。作者笔下绚丽的暮春景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前垂挂着锦绣的帷幕;远景,浓墨重彩的朱栏桥外,横斜着一泓清溪。在这无风无雨、气朗天清的春日里,桥下,绿水淙淙;空中,柳絮飞舞;地上,梨花铺雪。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以身历其境之感。读者可以从诗人描绘的优美图画中,享受到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难道仅仅是描写自然风光。从“碧瓦”这个别开生面的题目,我们可以窥视到作者的深意和奥妙。雕梁画栋的琉璃瓦楼房,不是富丽豪华的苑囿,就是王侯将相的宅邸。再联系诗中的绣幕、赤栏桥和附近大片的柳林梨园,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河山,在西湖歌舞升平,恰似燕雀筑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这首诗描写的焦点。诗以“碧瓦”为题,意在导引读者由此去寻求题旨。
首句“碧瓦楼”外观华丽、美轮美奂,却不知道楼里的人在做什么,被绣幕遮住了,人们看不见。诗人之所以不描摹幕后的情景,用心就在于让读者去想象:偏安一隅的王朝显贵,上至天子、下至宠臣,此刻都沉醉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中原的万里疆土,换来了他们的碧瓦楼。绣幕遮住的里面,肯定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也不值得一问。
诗的下联看似风花雪月的景语,实为感情至深的情语。现在是无风无雨、气朗天清、柳絮飞天、梨花铺地,但若一番风雨后,匆匆春归去,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借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不能长久的。诗人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坠绿残红、飞絮飘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与辛词相似,但笔调却更为凄婉。
这首诗画外有音,意寓言外。读者如深一层去体会,便能领悟到言此意彼的艺术魅力。
阿香油壁碾轻车。电光加。掣金蛇。一夜甘霖、普济万千家。
今岁麦秋知有望,民之乐,乐无涯。
新荷闹雨听鸣蛙。绿阴遮。暗窗纱。晓起钩帘、残溜滴檐牙。
人向画栏干畔立,罗衫薄,受风斜。
乃知帝王自有别,东都真主一言决。明章相继刚柔絜,永平建初谁敢埒。
鄛乡论相相乃亵,孝和委辔赤精竭。安帝之安安嬖媟,顺帝胡然顺彼辙。
天亦不假诸冲哲,冲帝如殇同短折。跋扈将军谁敢说,伏尸太尉空呜咽。
众口虽钳超臂齧,弑质迎桓徒自灭。桓灵比德阉人悦,五侯十侍深蟠结。
海内人豪空齿切,党祸既成炎绪爇。外兵已至诸熏绝,山阳出舍金刀缺。
武担初向西川截,哭庙终流北地血。两汉谁倾倾二孽,解酲以酒焉能雪。
北斗离离接上台,帝京人说是蓬莱。云门乐奏千秋引,竹叶春生万寿杯。
虎节暂随鸣佩入,熊轓应载赐金来。汉家公辅多循吏,谁道公无汲黯才。
孟冬之月天未寒,故乡喜气盈门阑。吾见今日作秦赘,朱丝却藉麟胶完。
六礼殊愧阮修薄,且喜门第皆衣冠。蘋蘩付托重贤淑,故事须知追孟桓。
鸡鸣昧旦相警戒,令汝九万扶摇抟。含香簪笔排鹓鸾,儿乎早致青云端。
秋日照荆榛,空山莽萧索。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
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
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
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酒尽云间月,诗成雨至风。支离如病鹤,吟咏杂寒虫。
摵摵朝梧叶,萧萧瘦竹风。飘零偶天末,憔悴祇江东。
磴道何岧峣,虚堂莽萧瑟。上有餐霞人,意閒貌古洗。
中者腹便便,卸襟带不结。或历落嵚崎,支离如自失。
或佩古青萍,草屦轻袍帻。情态虽各殊,总与人寰别。
道人不洒扫,空砌堆乱甓。巧栋閒窜鼠,破帷或走虱。
岩中诸香火,狞者烂金壁。独有古仙真,柴门掩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