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遥远的样子。
秦京道:通往长安的大道。
秦京:京城长安原属秦地,故称。
苍茫:旷远迷茫之貌。唐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岁暮:年终。
穷阴:指阴天,连续阴天的日子。穷,极也。
晦(huì):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朔(shuò):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沙渚(zhǔ):沙洲,水中可居者曰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此句言雪大,使雁迷失方向。
乌:乌鸦。
噪:喧鸣。
伫(zhù)立:指站立。出自《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这首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前往长安途中,遇到大雪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客行他乡的羁旅之愁,以及极不情愿赴京赴考试时的茫然心态和对未来的恓惶无依之感。全诗取景十分开阔,与心灵镜像呼应,运用比兴的手法,追求言外之意,描摹景物的同时,也塑造个人形象,显得含蓄隽永,回味悠长。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写出诗人在仕途上积极地迈出了第一步上京赶考,但前途未卜,路途遥远,真是“又是黄昏独自愁”。“苍茫”既是下雪的前兆,也是作者心情的忐忑的表现。“岁暮天”点明了时令,暮色苍茫增添了诗人的几分愁绪,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题目“遇雪”,但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为下文写下雪作铺垫。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描写了两个意象“积雪的山”“冰冻的河”与诗题相合,营造了苍茫寂寥的意境。
“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由于满山积雪,低飞的大雁找不到沙渚栖宿,饥饿的乌鸦在野田里觅食。落雁应是作者自喻,落沙渚是为了觅食,然后再继续前行,但落雁却找不到食物。诗人赴京科举,也正像“落雁”一样迷失。作者在描写雁和乌的手法上不同,雁落是为了觅食,比较含蓄,没直说。对乌鸦则直接用了“饥”字,饥饿的乌鸦肯定会叽叽喳喳叫,对比很强烈,用意明显,暗示自己很不情愿参加科举意愿和科场争夺激烈的担忧。“噪”字用得巧妙,以声衬静,突出环境的苍凉。“饥乌”这个意象隐含了愁的意蕴,为“客愁”作铺垫。暗示诗人对赴京赶考前途未卜的担心和茫然。此联有版本为“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集”是聚集之意,突出了乌鸦之多,暗合了诗人愁绪之浓。无论是用“噪”还是用“集”均不失为妙笔。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诗人把自己当“客”,隐隐约约再一次表明了自己这次科举的不情愿。“空”字传达的就是茫然。“不见有人烟”是实写,实写的背后是诗人在诉说孤独。
雪里幽怀百感层,相逢聊复话年登。帐中绿酒香应醉,镵底黄精湿未蒸。
王子扁舟无兴到,谢家新句有人能。诗坛定与屏风隔,梦里高歌达未曾。
独坐灯前。清兴修然。览新词、尽是遗编。风流谷老,豪宕坡仙。
最爱它、气格高,辞锋健,意机圆。太白临川。一代称贤。
欧阳子、千古争妍。词场三味,妙理难传。真个是、下诗坛,入画品,出文筌。
郁郁乔林,发厚于本。源厚且深,其流斯远。
维邢井宗,世服善仁。迨大父父,厥脩益勤。
父也在廷,祗帝任使。帝锡宠加,简升其子。
子尚贵主,联姻天潢。玉鞶麟衣,貂蝉煌煌。
乃作高堂,奉父与母。致隆爱敬,日献春酒。
春酒在尊,鼎荐芬芳。父母眉寿,允乐且康。
允乐且康,孝心孔宁。立身事君,维孝之经。
士奇作诗,用谂都尉。具庆百龄,令闻长世。
梦冷瑶华,花凝绛阙,素娥秋思多少。暮合纤云吹,占谢郎悽抱。
掩空弦、怨鹤飞回,耿残漏、夜乌啼觉。谁到。小骖鸾旧路,绀尘亲扫。
桂粟阑阴望渺。忆画烛笼秋,别怀钱绕。泪尽铜仙,携得玉槃空好。
暂将息、冰镜闲愁,懒斟酌、羽裳新调。留照。为红桥廿四,玉箫亲教。
行年七十犹为客,何处江湖着老夫。黑发空存数茎在,黄花也笑一钱无。
家徒活计如鸠拙,病起形容似鹤癯。独把茱萸仍独酌,酒酣不用阿孙扶。
乍黄昏庭院,骤雨初过,银浦暮云暝。撩起闲情银,开帘拜,一弯斜过虚径。
曲阑倚稳。逗眉痕、如许离恨。颦双蛾、悄向花间立,夜凉怯衣冷。
怎奈愁心难问。又无端照我,憔悴鸾镜。骨压丝儿瘦,带围减、怕消三五圆景。
碧天路永。盼那时、盈满重正。此际黯消疑,扶上秋千墙影。
竹坞题觞,药阑吹曲,七年一别天津。饧白芹香,相逢又值清明。
瞻园醉我花阴。渡秦淮、云碧山青。红楼酥雨,莺啼小窗,孤客曾经。
南唐旧事,折柳催花,歌残人远,双鬓星星。征衣料峭,重门咫尺三旌。
未听银筝。惯离愁、月冷江城。短长亭。春波半篙,皖口扬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