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
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花枝草蔓眼中开”,这句说眼见南园花草繁茂可爱。“开”主要是对“花枝”而言的,而诗中“草蔓”二字告诉读者,随着春深,绿草绿叶渐渐多了。万紫千红,逐渐会被“绿肥红瘦”的景象代替。“小白长红越女腮”这句用了一个比喻形容花朵的娇艳。“小白长红”就是白少红多的意思,也就是偏于红的粉红色,与“越女腮”连文,即以美人粉红的脸蛋来比喻花瓣色泽的鲜嫩。“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
“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己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七闽去天远,颠连苦无告。牧人受深寄,昧者覆为暴。
犀象杂金贝,饥渴剧饫膏。大言相鄙夷,餍夺心自恔。
岂无循廉吏,实病黑白挠。聪明属旒黈,听荧资所到。
李侯金闺彦,图史擅雠校。晨闻大夫奏,夕理武夷棹。
君子慎修职,宁适丰廪稍。蕉荔甘多毒,姜桂老堪芼。
所怀延平翁,扬休似明道。授受有源委,精微足深讨。
言立圣如在,表正愚可造。师匠久不兴,真妄如枘凿。
云何诮支离,肆诞长凶傲。异言古所诛,末学足深悼。
闽虽在海隅,前闻此渊奥。正谊从简编,良俗宜善导。
赠言不及他,持此永为好。
驱使毫端草木兵,新从诗界筑长城。三升酒助飞扬气,五噫吟多激楚声。
山下蘼芜愁妇泪,路旁禾黍故宫情。此身自处无他策,师友当时鲁二生。
烟蘖风篁乱墨痕,依稀貌得坝南村。归耕布谷应啼晚,好在春阴护子孙。
芳草春前绾别愁,除函又下殿东头。书回阊阖千门月,人上芙蓉万里舟。
望断浮云燕市远,歌残白雪楚天秋。依然法从偏承宠,三十参藩是壮游。
春山低压不成妆,捲起珠帘认渺茫。鸳翠巧于愁里故,螺青难比画时长。
从教西子倾吴国,肯使文君老蜀乡。莫指图中小颦处,恐惊胡马动渔阳。
郊晴宜晚眺,令节喜招寻。人以登高老,秋从过雁深。
渺然烟外水,况值醉时心。此际怀应远,狂歌到竹阴。
瘦骨亭亭,偏宜妆淡,共春争色。袅数枝帘外湘云,一片清波,谁惜天涯倾国。
最恨扫红东风劲,送零乱、幽香随翠陌。无言处、谩凝立画阑,犹见遗迹。
多情忍教抛掷。料双燕、归来难自识。算春光情钟,桃李那管,离愁狼藉。
嫩柳搓黄含烟露,更呜咽长堤悲倦客。斜阳晚,怅空写、生绡盈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