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眼见南园花草繁茂可爱,花朵颜色白少红多,色泽鲜嫩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飞落,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

注释

南园:园名,在福昌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

小白长红:指花有小又大,颜色各种各样。

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

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花枝草蔓眼中开”,这句说眼见南园花草繁茂可爱。“开”主要是对“花枝”而言的,而诗中“草蔓”二字告诉读者,随着春深,绿草绿叶渐渐多了。万紫千红,逐渐会被“绿肥红瘦”的景象代替。“小白长红越女腮”这句用了一个比喻形容花朵的娇艳。“小白长红”就是白少红多的意思,也就是偏于红的粉红色,与“越女腮”连文,即以美人粉红的脸蛋来比喻花瓣色泽的鲜嫩。“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

  “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己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创作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猜你喜欢
诗人辛国士,句法似阿驹。
别墅沧浪曲,绿阴禽鸟呼。
颇参金粟眼,渐造文字无。
儿辈例学语,屋壁祝蒲卢。
若非天上神仙宅,须是人间将相家。
想得当时好烟月,管弦吹杀后庭花。
钟鼓非乐本,本末犹相因。
仁声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贞观君,从古同隋陈。
风俗不粹美,惜哉世无臣。

凿开混沌著丹青,落石犹疑处士星。白鹤不归梅树老,鹭鸶飞上御书亭。

七闽去天远,颠连苦无告。牧人受深寄,昧者覆为暴。

犀象杂金贝,饥渴剧饫膏。大言相鄙夷,餍夺心自恔。

岂无循廉吏,实病黑白挠。聪明属旒黈,听荧资所到。

李侯金闺彦,图史擅雠校。晨闻大夫奏,夕理武夷棹。

君子慎修职,宁适丰廪稍。蕉荔甘多毒,姜桂老堪芼。

所怀延平翁,扬休似明道。授受有源委,精微足深讨。

言立圣如在,表正愚可造。师匠久不兴,真妄如枘凿。

云何诮支离,肆诞长凶傲。异言古所诛,末学足深悼。

闽虽在海隅,前闻此渊奥。正谊从简编,良俗宜善导。

赠言不及他,持此永为好。

驱使毫端草木兵,新从诗界筑长城。三升酒助飞扬气,五噫吟多激楚声。

山下蘼芜愁妇泪,路旁禾黍故宫情。此身自处无他策,师友当时鲁二生。

烟蘖风篁乱墨痕,依稀貌得坝南村。归耕布谷应啼晚,好在春阴护子孙。

芳草春前绾别愁,除函又下殿东头。书回阊阖千门月,人上芙蓉万里舟。

望断浮云燕市远,歌残白雪楚天秋。依然法从偏承宠,三十参藩是壮游。

春山低压不成妆,捲起珠帘认渺茫。鸳翠巧于愁里故,螺青难比画时长。

从教西子倾吴国,肯使文君老蜀乡。莫指图中小颦处,恐惊胡马动渔阳。

一枝九节称身长,扶得衰翁气力强。
色点湘妃红泪雨,骨凝王屋紫藤霜。
结交最与芒鞋密,寄友应含荜拨香。
独有探梅时节苦,相随江路雪茫茫。

晚来风定水㴠空,清夜迢迢坐未终。幽兴自贪湖上月,馀音谁托峄阳桐。

帆随树影移千里,枕撼波声落两洪。莫倚黄楼诗版在,壮游非复少年同。

右殿当年欲葺时,槎牙高桧碍檐榱。
人间斤斧难容手,天上风雷为转枝。
烟色并来春益重,月华饶得夜相宜。
真皇一驻銮与赏,從此声名四海知。
松竹森森灏气生,一帘疏雨故人情。
扁舟还载离愁去,不见西城刘叔明。

侧身天地岁时迁,岂意重逢北斗边。万里风波双眼内,三年悲喜一灯前。

独宜纵酒聊谐俗,何处狂歌可问天。莫向帝城怀往事,五陵松柏半荒烟。

古寺春山载酒谁,姑苏太守好襟期。振衣盘石虎先去,濯足剑池龙未知。

千顷白云孤阁迥,一方明月旧亭欹。凭栏俯吊长洲苑,寒食江村细雨时。

酒脯今宵列绮筵,祭诗醉灶不遑眠。亲朋索写宜春帖,儿女争求压岁钱。

痛饮每贻邻里笑,浪吟偏惹姓名传。回头顿觉前非悟,明日吾生又一年!

郊晴宜晚眺,令节喜招寻。人以登高老,秋从过雁深。

渺然烟外水,况值醉时心。此际怀应远,狂歌到竹阴。

月旦争推重,邦人得范模。
官资虽刺史,气味一寒儒。
简淡根真性,清廉律薄夫。
不知收卓行,曾入史编无。

瘦骨亭亭,偏宜妆淡,共春争色。袅数枝帘外湘云,一片清波,谁惜天涯倾国。

最恨扫红东风劲,送零乱、幽香随翠陌。无言处、谩凝立画阑,犹见遗迹。

多情忍教抛掷。料双燕、归来难自识。算春光情钟,桃李那管,离愁狼藉。

嫩柳搓黄含烟露,更呜咽长堤悲倦客。斜阳晚,怅空写、生绡盈尺。

句拈本色求圆净。柳周香艳词天性。佳句引传觞。秦欧自压黄。

选花黄白紫。馀色何堪此。更要索从前。挑灯共不眠。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