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歌女们在夜深人静时的遭遇。第一、二句点明时间“月转乌啼”,更暗示了此时是歌女们的凄凉酸楚的生活时刻。在一种正常人休息的正常时刻,却从“画堂”里传来了离情别恨的音乐声,可以窥见歌女们怀念家人的伤心碎腑之苦痛。第三、四句进一层写美人“愁闷”。不仅仅在于娱乐皇公贵族,而且还在于歌女顾不上去脱“罗衣”,早已被皇帝皇后脱下了,自然人格上受到侮辱。“画堂”,腐朽淫威的殿堂,哪能容得下纤弱“美人”。苏轼愤然而诉:“画堂”里充满了音乐传递的“离恨”和“愁闷”。
下片,特写歌女们的泪斑与残粉。第一、二句“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写斑斑血泪变“清泪”,泪向肚里流,这种“离恨”的表现。挥泪痛断柔肠,痛向心里藏,这种“愁闷”的心情。最后三句更进一层,突出两个典型细节:一是不愿旁人细问,二是背着灯暗暗地揩拭泪水,直至揩尽被皇公贵族们所侵染过的残妆和脂粉。从清泪、柔肠、嗔人、偷搵、拭残妆这些行为的表现,将被压迫、被侮辱的歌女形象活脱脱地推向世人面前,不得不为歌女感到同情和爱怜。
该词的艺术贡献,在于塑造了一位成功的“泪美人”形象,并为婉约词提供一种经过“雅化”的新风貌。苏轼写歌女不同于其他词家,重在写“神”和内心的“凉”,具有超脱尘俗、高洁晶莹的美感,是寻常的“宫体词”不能比的。
又匆匆、红桑阅尽,天涯无恙芳节。垂杨几费黄金缕,得似寸肠萦结。
芳草歇。见无数残红、错认啼鹃血。侵寻鬓雪。怅京洛风尘,沧州身世,容易故人别。
仙山迥,信有玉扃金阙。人寰下望愁绝。笙歌不破莺花梦,只是潮声呜咽。
清怨切。更谁念、五铢衣薄春寒彻。馀香更爇。千万捲珠帘,斜阳过也,著意看新月。
玉则美矣磨于物,砺能磨物粗其质。其温如玉润可磨,端溪紫石真无匹。
唐家中叶始得名,宋坑宣德已云精。石工斧凿越江底,耳边仰听闻涛声。
蛇行鼠穴日益下,燃膏不借三光明。琼浆玉髓恣求取,青花蕉白如脂凝。
水岩擅美匪自古,依稀记得明崇祯。与君两砚本一石,当时割玉为双璧。
分藏箧笥三十春,往往兴云成五色。为君不胫走文章,为君得路通仙籍。
笔飞墨舞信有神,载事纪言世谁敌。共形岂复计菀枯,同调何常异肝膈。
君不见干将莫邪出延津,为跃为潜各龙德。
忆昔霓旌下南苑,江亭晚色净年芳。重门深锁无人到,僧在翠微开竹房。
饥鹤拳苔,冻禽坠竹,虚堂似水无人。裹头兀坐,夜来残雪微晴。
一卷楞严转罢,黄梅花亸小窗阴。垂帘处,蒲团软美,松火通明。
试约西邻陈九,趁闲时料理,汤社茶经,寒香石铫,腾腾细煮松声。
未要玉纤轻捧,一壶春绿养诗心。凭相笑,浅斟低唱,负了销金。
半绕山根但一洼,真源凿破杳无涯。清澄灌或于陵圃,窈窕寻犹博望槎。
积雨冲堤蜗自国,微烟羃渚鹭专沙。欲行复坐皆云水,只属骚人与钓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