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多君欲问台湾事,曾作大将军现身。满目劫尘无法说,青天碧海哭诗人。
渺矣冥鸿迹,逢山得自如。片云随去住,孤鹤互相于。
出谷为求友,闻声独起予。凭君寄消息,白首老樵渔。
业盛唐尧际,功成文子军。累承三帝宠,六比五臣勋。
画角悲寒吹,愁笳咽晓云。圣朝忠义骨,今日委荒坟。
险阻思安土,乐天安可忘。念彼同怀子,暌别令心伤。
天地尚回转,日月会有常。咫尺乃千里,何况道路长。
滁云耿悬榻,婺雨暗山房。摩挲旧题句,中夜梦连床。
飞来钟,问胡不在名山胜境之灵峰,云雷古篆内奉字,知非野寺荒寮供。
何年弃掷西徼外,番铙胡钵羞铮鏦。鸿材非可寸莛击,节奏自发如风松。
已甘埋没香积底,编悬谁辨笙与镛。有唐古寺建白塔,幡盖大启金仙容。
非无钟鱼皆细响,不胫而走来駹邛。霜宇风清下玄鹤,天池夜静惊潜龙。
狮王呵护历年久,不与剑戟同销镕。三十六乳环带满,但有䀟泽苔痕封。
林钟中声中六吕,高下我欲咨瞽宗。贤侯博物冠今古,崇论宏议时横纵。
蒲牢争向笔底吼,鲸呿墨沼奔涛汹。搜罗金石到法物,非若檐铁声丁冬。
深山作宰十余载,每闻晨杵心惺忪。钟鸣鼎食满曹署,浮金碧玉多庸庸。
争如此钟能不朽,韵绕栾铣清而丰。君侯本是清庙器,要与凫追竽踪。
循良报最书上考,如彼振鹭翔西雍。景阳铿晓紫衣引,五色云气悬间从。
崇牙树羽东序上,噌吰鞺鞳随所摏。和声鸣盛在今日,知音师旷非难逢。
君不见,飞来钟。
僧房列肆养新花,傍水湘帘映日斜。白首禅心无著处,荼蘼香里晒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