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琵琶女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细细听来,乐声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

只见她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手抱琵琶,站在窗前。今晚的月亮照着她,好像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比美似的。

注释

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一丝风》、《诉衷情令》等。有唐词、宋词之分。唐词有单调、双调两体。宋词皆双调。

小莲: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冯淑妃名小怜(一作莲),能弹琵琶,善歌舞。此处借指琵琶女。

碧云天:意思是蔚蓝的天空。

绣阁:闺房,指女子的住处。幽恨:深恨。

莹玉:形容皮肤洁白。莹:玉色美石。

鬓梳蝉:将鬓发梳成蝉翼的形状。

绮(qǐ)窗:雕画美观的窗户。

素娥:传说月中女神名嫦娥,月色白,故又称素娥。

故故:故意或特意。唐、宋时口语。

婵娟:美好的样子。

赏析

  上片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内心的幽恨。苏轼借北齐善弹琵琶的冯淑妃的名字指称琵琶女,暗含着对她的技艺的赞许和肯定。“初上琵琶弦”,是说转轴拨弦,开始弹奏。听去果然不同凡响:“弹破碧云天。”古人形容歌声响亮和美妙,本有“响遏行云”之说(见《列子·汤问》),唐诗“歌遏碧云天”即由此而来。苏轼再加变化,用来夸说琵琶弹奏的高妙动人,是恰切不过,而又有创新意味的。着一“破”字,可能受到“鬼才”诗人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这句诗的启发,以突出其超常的艺术效果。由于受到词调字句的严格限制,苏轼不可能像白居易那样在《琵琶行》中对另一个琶琶女的绝技展开描写,而只是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以夸张和写意的笔法作了高度的概括,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说琵琶女技艺高超,还表现在:“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能把一个闺中女子内心深微、复杂的感情,都通过琵琶弹奏的乐曲传达出来,让苏轼“分明”地加以体认,这是很精湛的技艺。这两句虽然同样写听觉感受,却从曲调传写的情感(或心理内容)着眼,因而并不显得重复,而且多少接触到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也暗含着苏轼对她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上片写琵琶女,句句紧扣“琵琶”的弹奏,寥寥几笔,就能给人以比较鲜明、深刻的印象。

  下片转换角度,写琵琶女的外形美。过片“肤莹玉,鬓梳蝉”两句,从正面着笔写琵琶女的肤色白皙和鬓发俏丽,像是电影中的两个特写镜头,表现了琵琶女外形的美丽。接下去“绮窗前”一句,像是写了一个侧影,与上片联系起来看,这该是琵琶女弹奏之处,原来那美妙动听、曲传幽恨的琵琶声就是从这儿发出的。所以这一笔虽已虚化,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结尾以明月来衬托,使琵琶女更显得天姿国色,美丽动人。妙在将明月人格化,说明月在今夜特意随人行走(当明月发现琵琶女之后),似乎要同琵琶女比一比谁更美好呢。这是苏轼听到琵琶女弹奏时,恰好见到当空的一轮明月,灵感突发,因而获致的神来之笔

  从全词来看,上片为主,而下片为宾,下片所写的人的外形美,对于上片所写的技艺之精、乐声之美来说,也是一种衬托。苏轼使二者相得益彰,更突出了琵琶女美的形象。这是作品艺术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十月,该词是苏轼在宋道的家中见有女弹奏琵琶有感而作,同时作《宋叔达家听琵琶》一诗。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孤舟欲夜发,只为访情人。此地忽相遇,留连意更新。
停杯嗟别久,对月言家贫。一问临邛令,如何待上宾。

端门行欲贺新元,窃食无功只厚颜。可笑腐儒黄卷客,亦随朝士紫宸班。

感概复风流,交通遍五侯。
鸣钟平乐宴,击鞠茂陵游。
狡兔方多穴,苍鹰始下菙韛。
铃奴藏广柳,剑骑骋长楸。
云际寻橦技,花间笑躄楼。
害先除白额,梦已应黄头。
燕酒惟增气,秦筝漫送愁。
鸿毛轻一死,祇待报私雠。
黄河流活活,太行高巍巍。
王屋山以东,百泉山以西。
邹鲁盛文献,燕赵多雄姿。
右摩泰山碑,左蹑函谷泥。
郏鄏吊周公,曲阜拜宣尼。
或登广武叹,或上北邙悲。
平生几两屐,汗漫以为期。
绝交天下士,要为男子奇。
吴会偏王业,中原隔遗黎。
安得与黄鹤,比翼天上飞。
江河异风景,击楫感且欷。
阳运遘百六,兴否俄推移。
桑田变沧海,楚囚发孔悲。
我本槛车客,为我解絷维。
青蝇附天骥,万里相追随。
人生尚行乐,矧复新相知。
周道思下泉,王风怀黍离。
富贵岂不愿,忧患那自持。
人命危且浅,忽若朝露晞。
长恐折我轴,中道欲差池。
去我父母邦,我行且迟迟。
听我远游曲,寄我长相思。

潦倒高阳旧酒徒,莫颁新政下皇都。衣披一品寻常事,待写星槎第二图。

德夫知县。坐上将余便。索河传令。堂下落花,你咱分明亲见。稍知空,这攀缘,都不恋。争如修取来生善。早悟光阴,急急同飞箭。足爱前亲,好心长行方便。若回头,随我访,神仙面。

尺箦编黄芦,节□数须只。长短随所宜,张弛易为摘。

一傍系脚索,若网纲总缉。北人布为帆,南俗篷以荻。

舟师贪重载,高挂借风力。顺流与溯波,巨鹢添羽翮。

望从远浦来,一片云影黑。乱冲渚烟开,重带江雨湿。

百里不终朝,用舍从顺适。夕阳见晚泊,堆叠纷襞积。

水虽物善利,其助乃尔益。

昔居沈邱门,相过不盈里。蓬蒿启三径,杖履通彼此。

去颍已数年,居常梦湖水。陋巷君所安,所居未宜徙。

忆昨春风时,君手种桃李。二年当著花,今秋应结子。

同生记五人,次卿今禄仕。馀人皆及冠,谁最饱书史。

娟娟怀中儿,长女久生齿。侁侁乳下秀,相继今有几。

固陵好田园,往岁未疆理。菑畬无废功,计程万亿秭。

曩时豫君谋,家事最纲纪。欲令囊有钱,更使囷馀米。

伏腊足自了,衣食常好美。自兹谢俗徒,闭门唯隐几。

岂论陶朱公,未慕子贡氏。有志惧难合,到今可谁比。

将无尚瓢箪,幸不乏甘旨。南风素轻浮,众口巧排诋。

往闻里中儿,责望多苛礼。君从段干迫,讵免叔孙毁。

又闻泽宫射,吾子时见罢。有言厌尘劳,自誓不再起。

穷通非异门,出处皆一体。达生知顺天,偏智乃私己。

怪君未坦然,尚尔交忧喜。昨来赦书下,拔滞先贤士。

宁令有道卷,近自吾人始。丈夫龙蛇变,盖棺事乃已。

探穴必得虎,叱枭会胜雉。何能守一方,寂寥事行苇。

吾为诸侯客,正得戎曼鄙。簿书每陈前,弦诵不到耳。

时方尚鸿鹄,自愧杂蝼蚁。匠石悲运斤,郢人怨流徵。

非君美无度,孰与裁狂斐。思身若烦酲,淟涊不可洗。

弯弓辄堕雁,投竿常获鲤。寄书非无缘,勿爱缯与纸。

浴丹仙已远,甃冷藓痕鲜。断绠无人汲,空遗浸月泉。

红旭如铅海上来,苍苍烟雾小蓬莱。东风昨夜醇如酒,吹得桃花满树开。

君恩如草。秋至还枯槁。落落残星犹弄晓。豪杰消磨尽了。放开湖海襟怀。休教鸥鹭惊猜。我是江南倦客,等闲容易安排。

天下几人弹古琴,爱之不惜千黄金。春雷上天霹雳死,至今古调空消沉。

金徽玉轸久寂莫,断文剥落尘埃侵。钟期一去不复返,况乃四海无知音。

松风泠泠白日静,山水定以娱冲襟。无弦之趣世莫识,悠悠千载渊明心。

古人今人若流水,善听善弹能有几。六峰隐者吾故人,得天下名亦琴耳。

暮色绕柯亭,南山幽竹青。夜深斜舫月,风定一池星。
岛屿无人迹,菰蒲有鹤翎。此中足吟眺,何用泛沧溟。

别业藏幽胜,苔深人迹稀。秋声残叶乱,晚色断烟飞。

世事看棋局,生涯问钓矶。知音有山水,相对共忘机。

虎啸风生,龙跃云飞,时不再来。试凭高望远,长淮清浅,伤今怀古,故国氛埃。壮志求伸,匈奴未灭,早以家为何谓哉。多应是,待著鞭事了,税驾方回。
稼轩聊尔名斋。笑学请樊迟心未开。似南阳高卧,莘郊自乐,磻溪韬略,傅野盐梅。植杖亭前,集山楼下,五桂三槐次第栽。功名遂,向急流勇退,肯恁徘徊。

玻璃嵌面面,此室最宜冬。残雪明三径,孤云瘦一峰。

梧桐寒缚草,薜荔曲缠松。晴日初开处,南窗小梦慵。

梵王楼阁倚天开,不著人间半点埃。一石尚存垂钓处,两山高自庾关来。

风生贝叶猿声断,鹤唳空山客梦回。起望粤城何处是,老僧遥指白云堆。

日动畏高影,应嫌水至清。鼓琴人已往,濠上叹方生。

我丧残同域,尔无哀乐情。寂寥天地内,持此向谁鸣。

材大古难用,功多忌更多。忠怀冲日月,谗口肆风波。

此老今亡矣,苍生独奈何。应遗一时恨,千载不能磨。

桐荫下芦帘,凉亭生清樾。徙倚傍前村,乱蝉鸣不歇。

丛树低远天,山影青一发。原草醉夕阳,归鸟旋林没。

行歌独去来,坐上东山月。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