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呼啸的秋风让人无限忧愁,进也忧愁,退也忧愁。
异域戍边的人,哪个不陷入悲愁中?真是愁白了头啊。
胡人之处多狂风,树木萧瑟干枯。
离家日子越来越远,衣带渐宽人消瘦。
思乡的悲苦无法言说,就像车轮在心中旋转。
萧萧:寒风之声。
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故后即用以代指北方。飙(biāo)风:暴风。
修修:与“翛翛”通,鸟尾敝坏无润泽貌,这里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
思:悲。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
读这首诗,容不得人情感上有所酝酿,劈头便为一派浓重的忧愁所笼盖——一个苍莽悲凉的秋日,一场郁郁无欢的怅饮,本已令人愁闷难耐。何况还有那吹不尽的秋风,老是在帐外“萧萧”地响,更教人愁杀。“秋风萧萧愁杀人”,这一句突发的啸叹,正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烈烈秋风,“苍茫而来”,立时令人生出一种“不可遏抑”的困扰之感。“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扰着主人公的忧愁,竟怎样难以趋避、无可摆脱。受这困扰的,不止主人公一人:“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既称“何人”,又加“谁不”,这双重反问告诉人们:那忧愁正如病魔一样,已侵袭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使主人公所对无非忧者、所闻无非愁叹——这样的日子,真能耗蚀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的到来。难怪主人公要发出“令我白头”的幽幽哀叹了。
以上一节,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读者不免要问:诗中主人公是谁?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忧愁?第二节诗,正为读者解开了疑团:“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胡地”,即塞外胡人居处之地。主人公既呼之为“胡”,可见他自己不是胡人。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对于初到塞外的旅人来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异域风光,实在是新鲜而奇妙的。但作为戍卒而久居胡地,看惯了浩瀚的黄沙,见不到几多绿意。秋冬之际,唯有呼啸的飚风,时时摇撼着稀疏的高树。那滋味可就大不好受了。它们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忧虑、万里思情。读到这里,读者便可恍然大悟:主人公之所以“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之人之所以“谁不怀忧”,那都是心揣着有家难归的万里离思的缘故。在这样的断肠人眼中,无论是“飚风”,无论是“修树”,触目间全都化成了一片愁雾。故此二句看似写景,实亦写愁,正与上文“秋风萧萧愁杀人”相应,将满腹的忧愁“外化”了。
如果说,忧愁可以催人衰老,它首先带给人们的,则是憔悴和消瘦。“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诗中的主人公,正因为飘泊异乡、离家日远,被愁思消磨得茕茕骨立了。但诗人却不肯明言,而是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松)”,以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写得含蕴不露而哀情深长。一位形销骨立的戍卒,就这样独伫于塞外荒漠,默默无语地遥望着万里乡关:“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他不是无语可说,而是心中塞满了愁思,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要描述这样一种痛苦之状,笔墨是难以胜任的。但人们在极度痛苦之中,想象力就往往特别活跃,笔底口中便常常跳出奇语。《卫风·河广》的主人公,在眺望黄河彼岸的故国时,思归心切,就唱出了“谁谓河广,一苇杭(渡)之”的奇句。而这首歌的主人公,为抒写胸中难以排遣的痛苦,竟想出了“肠中车轮转”这一奇喻。用滚滚车轮在肠中的转动,写主人公无可言传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得教人吃惊。也正因为如此,戍卒那离家万里的痛苦怀思,才以更强的力度震荡了读者的心弦,使人不能不为之悚然动容。
有人认为,《古歌》所抒写的,是“游子天涯之感”,恐怕不确。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它应该就是“胡地”戍卒的思乡怀归之作。东汉曾多次对羌人用兵,战争均延续十数年之久。朝廷之将贪功而无能,至使离乡征戍之卒“进不得力战,退不得温饱”,大批丧生于“胡地”、边境。这正是《古歌》之类思乡之作产生的背景。这首歌熔抒情、写景于一炉,在“秋风萧萧”中抒写困扰戍卒的愁思;又将它融于异乡的修树、荒漠的飚风之中,变得更加蓬勃、纷扬;最后忽设奇喻,将其化为辘辘车轮,在肠中滚转不已。如此形象的情感抒写,显示出汉乐府民歌在抒情艺术上已有怎样长足的进步。能够与它比美的,在汉代,恐怕只有“长于抒情”的《古诗十九首》了。
藁砧不拟赋刀环,岁岁携家出玉关。海燕双栖春梦稳,何人重唱望夫山。
强胡自谓天骄子,单于王庭在边鄙。自从獯鬻二千年,呼揭薪犁三万里。
狼烟忽起照秦云,诏传三十六将军。蓬莱殿颁双豹纛,骕骦厩赐五花文。
此日嫖姚奉旄节,此时骠骑持铁钺。风随代马蹴长城,星逐吴钩下高阙。
漠南漠北尽胡沙,万丈天山虏尚遮。属国将降犹转战,匈奴未灭敢言家。
阗颜城下芦笳月,浦类海边刁斗雪。饮器争棒月支头,卷旗半带阏氐血。
插羽飞书夹道欢,鸣铙归奏残胡灭。拜爵应歌吉甫诗,铭功不用燕然碣。
洗兵瀚海且平胡,侯骑萧关塞草枯。无复秋风蹛林会,不劳夷邸筑西都。
碧天雨过秋高,夕阳红处孤村远。卷帘凝睇,平林如画,飞云未返。
露结蒹葭,花疏萍蓼,别怀难遣。怅征帆一叶,久悬心曲,偏不共、归鸦转。
暮色苍茫莫辨。倚高楼、情长目短。带围风小,衣篝月淡,去时秋浅。
尺素传辞,寸笺达意,几番迟卝。到今朝细划,蟾光十分,又盈盈满。
我生虽晚未嫌迟,眉宇还欣挹紫芝。潞国精神真矍铄,汾阳福泽不差池。
从知文苑推前辈,况有书香笃本支。剧幸比邻欢喜地,年年欢喜进琼卮。
三月既望日在丑,入山独访杜陵叟。执经愿逐彭戴游,登门忽作籍湜走。
贱子半生俗生骨,先生一见笑开口。相将促膝话后前,细数离悰自别后。
手出珣玗累有千,目眯点画忘其九。或如支离五粒松,或如臃肿十围柳。
宛委或如夏后碑,破碎或如亚父斗。自谓青山云荡胸,不羡黄金印系肘。
抉拾如从沙拣金,搜剔如妨苗乱莠。苔花千载绣山灵,松岭三年契石友。
小技宁夸虫蚀书,壮夫耻效虎初孛殳。几疑入水呈龙龟,不须破壁搜蝌蚪。
天铲龂龂属巨灵,怪事咄咄惊耆耇。先生生本具慧眼,往往云砂随指嗾。
每逢出岫垂车轮,便教蜡屐携尊卣。凝眸高瞩向烟霄,回睨旁观尽朦瞍。
乍看千叶散芙蓉,倏飘一发悬岣嵝。寻踪直上峰顶高,凿险终镵石皮厚。
金翘破处露累累,鸿宝携来读某某。兹事从来想绝无,闻言那不惊顿有。
传观一似鱼得珠,狂喜争同囚脱杻。世上儿曹尽叶龙,近今书手同瓦狗。
真儒居处亦精灵,天文隐现信非偶。新语传闻十二州,好诗裒集三千首。
南宫之袖不胜藏,青田之根急须掊。会向严陵去趣书,莫教豪客来争取。
才劣谁怜觅句难,诗成莫涤多生垢。摩挲空作三宿恋,惆怅难为期月守。
稽留山阁知缘深,坐对春风惭学朽。何时负笈归天台,日餐云母杖灵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