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钓鱼竹竿细又长,曾经垂钓淇水上。难道不把旧地想,路远无法归故乡。
泉源汩汩流左边,淇水荡荡流右边。姑娘长大要出嫁,父母兄弟离得远。
淇水荡荡流右边,泉源汩汩流左边。嫣然一笑皓齿露,身佩美玉赛天仙。
淇水悠悠日夜流,桧木桨儿柏木舟。驾车出游四处逛,以解心里思乡愁。
籊(tì)籊:长而尖削貌。
尔思:想念你。尔,你。
致:到。
泉源:一说水名。即百泉,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入淇水。
行:远嫁。
瑳(cuō):玉色洁白,这里指露齿巧笑状。
傩(nuó):通“娜”,婀娜。一说行动有节奏的样子。
滺(yōu):河水荡漾之状。
楫(jí):船桨。桧、松:木名。桧(guì),柏叶松身。
驾言:本意是驾车,这里是操舟。言,语助词,相当“而”字。
写(xiè):通“泻”,宣泄,排解.
此诗写一位远嫁的女子思乡怀亲的感情。全诗四章,内容都是远嫁女儿脑海中的形象活动。全诗从回忆与推想两个角度来写,可分两大部分,前后各两章,分别成一层意思。
开头两章,是远嫁姑娘的回忆,都是关于婚前家乡与亲人的事。首章回忆当姑娘家时在淇水钓鱼的乐事:“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和伙伴们一起到淇水钓鱼游玩,这是多么惬意的事,不可能忘记。可惜眼下身在异乡,再也不能回淇水去钓鱼了,“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次章回忆离别父母兄弟远嫁时的情形。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离别的场面和离别的情怀,最使人难忘。远嫁的女儿回忆起这个场景,思念之情不可抑止。第一章、第二章共八句,重点在回忆,强调的是思乡怀亲之情。
第三、四两章是进一层意思:希企。眼下远嫁女儿已是人家的媳妇,故乡亲人都见不到。回忆激起的情怀,化作热情的企望:希望能有一天重归故乡。三四两章,便是想像回乡时的情景。淇水、泉水依然如故,“淇水在右,泉源在左”,与第二章两句一样,只是句子位置变化一下,实际上是用复沓的手法,表示重来旧地的意思。这时候,出嫁女已不再是姑娘家时持竹竿钓鱼那样天真了,而是“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一副成熟少妇从容而喜悦的样子:故乡,我终于回来了!仿佛为了重新找回少女时代的感觉,这位少妇又到淇水。不过,这次不是钓鱼了,而是“桧楫松舟”,乘船游赏。不过,旧地重游,也不能排解远嫁多时的离愁。三四两章想像回乡的场景,正是远嫁归不得的少妇幻想的场景。想像得越真切越具体,现实中远离故乡不得归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所以,驾船游赏故乡的想像,根本不能解决思乡怀亲的愁思。
《卫风·竹竿》是写一位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而思念家乡的诗歌。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光,伴随着这些青年渡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因此,每当他们远离故乡,回首往事,思亲怀乡的时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现在脑际。淇水、家乡、亲人、亲情,都融化在一起,激起心中感情的波涛。这首诗,正是带着这种感情的波涛而写就的。
关于诗的主旨,《毛诗序》说:“《竹竿》,卫女思归也。”写的是一位远嫁的卫国女儿,思念家乡的情怀。至于作者,魏源在《诗古微》中考证,以为“亦许穆夫人作”。这位许穆夫人是卫公子顽的女儿,嫁在许国。后来许穆夫人的兄长戴公掌权时,卫国被狄人攻陷,卫国灭亡。许穆夫人既不能回卫国吊唁,便写了《鄘风·载驰》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诗意来看,《卫风·竹竿》并没有痛心吊唁的沉重,只有思乡怀归的忧思,不像亡国之音。魏源说《卫风·竹竿》是许穆夫人所作,并没有实证,只是一种推测。现代多数学者把《卫风·竹竿》看作一位远嫁的卫国姑娘思念家乡的歌声。
若问文章事,应须折此心。中原谁掘起,陆地看平沉。
矫矫西京气,洋洋大雅音。百年堪屈指,几许在词林。
草昧推何李,闻知与见知。机轴虽不异,尔雅良足师。
后来富文藻,诎理竞修辞。挥斤薄大匠,裹足戒旁岐。
模拟成俭狭,莽荡取世讥。直欲凌苏柳,斯言无乃欺。
当代无文字,闾巷有真诗。却活一壶酒,携君听竹枝。
下直缣囊卷。正梧阴、日斜人散,篆烟风遣。江上白云游子梦,几载青衫常泫。
千百结、银蛾缠茧。归到洞庭霜乍落,看橘盈、怀袖寒香浅。
温凊暇,彩衣展。
岂须名就亲方显。趁高秋、鳞松虬曲,珠泉帘扁。手进晨葩鸡黍洁,绝胜杞根花犬。
料衰病、欢然扶免。自昔英才公府掾,每起家,台阁谙朝典。
裙屐习,早除剪。
翘首郎星媚远天,琴书同上米家船。挂帆夜渡横江雪,击楫晴分海市烟。
村舍椒盘夜献岁,田家鸡骨报丰年。诗情到处堪乘兴,为寄阳春及野禅。
鸣鹤在阴,戢其左翼。肃雍和鸣,在川之域。假乐君子,祚尔明德。
思乐重虚,归于其极。嗟我怀人,惟馨黍稷。
鸣鹤在阴,其鸣喈喈。垂翼兰沼,濯清芳池。假乐君子,其茂猗猗。
底之瑰宝,有粲琼环。乃振褧裳,袭尔好衣。嗟我怀人,启襟以晞。
鸣鹤在阴,其仪蔼蔼。谓天盖高,和音于迈。假乐君子,笃膺俊乂。
穆风潜烈,兴云戢荟。德茂当年,时愆嘉会。安德鞶藻,改尔缟带。
嗟我怀人,心焉慷忾。
鸣鹤在阴,载好其声。渐陆仪羽,遵渚回泾。假乐君子,祚之笃生。
德耀有穆,如瑶如琼。视流濯发,灭景遗缨。安得风云,雨尔北冥。
嗟我怀人,惟用伤情。
先生祖实康乐公,于今为庶称老翁。派流白鹤溪上住,乡里群豪趋下风。
叩门过我惊我侬,头戴笠子心忡忡。谈空说有丘壑志,抗尘走俗山泽容。
自言千里窜荆棘,此身飘泊如飞蓬。山妻未老发半秃,纫针主馈全妇功。
大儿学诗次学礼,小儿五尺儒门童。前年去年兵蔽野,单堠双堠人举烽。
孤舟如叶载雨雪,朝浮暮泛西复东。寒蝇穴窗死钻纸,泥龟曳尾生脱筒。
只今僦屋在美里,黍穗雨黑波摇空。米如买珠薪束桂,坏壁四立鸣哀蛩。
杜陵迁居忧国难,阮籍命驾嗟途穷。鹪鹩无枝何所寄,乌鹊三匝将奚从。
结心泗川得管子,为借一亩幽人宫。我为斯文雅识面,迟迟细语倾深衷。
我开船屋秋水中,绿波碧树红芙蓉。推窗面面远山入,引钩个个游鱼逢。
好事独许米老得,清赏当与岑参同。画张神笔骇疟鬼,书著芸香辟蠹虫。
槽头夜滴百斛酒,佳菊烂发花丛丛。蟹斫两螯白雪满,橘摘并蒂黄金重。
荐君之酒饯君别,莫辞大酌玻璃钟。君不见绕屋水流流入淞,五湖四海三江通。
君归只在泗川上,百里那消风一篷。君好去,莫匆匆,足衣足食可御冬。
回首虹光贯明月,新诗多附高飞鸿。
野寺乘春到,萦纡一径赊。风声残叶乱,人影夕阳斜。
醉墨怀僧壁,歌钟失帝家。冯唐多逸兴,随处岸乌纱。
菊酒花糕作重九,故人书来笑开口。江湖浩荡羡沤翁,泉石支离怀鹤叟。
沤鹤相逢各启颜,长安念我太清孱。新声廉墅尊前泪,旧隐皋亭画里山。
家山远隔青霞外,何日扁舟趁花海。绮阁红梅小市桥,卜邻佳约应相待。
霜落园林忆听枫,雨馀门径识樵风。吹笙坐月低双髻,踏叶寻秋瘦一筇。
幔亭仙眷都无恙,更托微波溯惆怅。越客空令结网丝,吴娃枉自留弓緉。
廿载侵寻重惘然,别时衣袂去时筵。记从燕市槐花里,梦到横塘两桨船。
风光掩冉成抛掷,每为佳辰忆畴昔。琼浆纵复饮蓝桥,金勒愁看经紫陌。
曾倚残春哭衮师,庞家灵照绝娇痴。篝镫戏写嬉飞帖,点笔工雠播诺词。
凤城赁舍西华近,独抚危弦属凄引。病榻摊书旅即家,朝衫贳酒官仍隐。
谁寄金泥小字缄,归心和雁落江南。凭将木石肠千转,当作秋窗一夜谈。
名流垂画舫,才致近归君。夜拥青藜杖,朝挥白练裙。
悲歌辞上谷,握手对南薰。吾辈何摇落,同淹麋鹿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