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

先秦·佚名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钓鱼竹竿细又长,曾经垂钓淇水上。难道不把旧地想,路远无法归故乡
泉源汩汩流左边,淇水荡荡流右边。姑娘长大要出嫁,父母兄弟离得远。
淇水荡荡流右边,泉源汩汩流左边。嫣然一笑皓齿露,身佩美玉赛天仙。
淇水悠悠日夜流,桧木桨儿柏木舟。驾车出游四处逛,以解心里思乡愁。

注释

籊(tì)籊:长而尖削貌。
尔思:想念你。尔,你。
致:到。
泉源:一说水名。即百泉,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入淇水。
行:远嫁。
瑳(cuō):玉色洁白,这里指露齿巧笑状。
傩(nuó):通“娜”,婀娜。一说行动有节奏的样子。
滺(yōu):河水荡漾之状。
楫(jí):船桨。桧、松:木名。桧(guì),柏叶松身。
驾言:本意是驾车,这里是操舟。言,语助词,相当“而”字。
写(xiè):通“泻”,宣泄,排解.

赏析

  此诗写一位远嫁的女子思乡怀亲的感情。全诗四章,内容都是远嫁女儿脑海中的形象活动。全诗从回忆与推想两个角度来写,可分两大部分,前后各两章,分别成一层意思。

  开头两章,是远嫁姑娘的回忆,都是关于婚前家乡亲人的事。首章回忆当姑娘家时在淇水钓鱼的乐事:“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和伙伴们一起到淇水钓鱼游玩,这是多么惬意的事,不可能忘记。可惜眼下身在异乡,再也不能回淇水去钓鱼了,“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次章回忆离别父母兄弟远嫁时的情形。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离别的场面和离别的情怀,最使人难忘。远嫁的女儿回忆起这个场景,思念之情不可抑止。第一章、第二章共八句,重点在回忆,强调的是思乡怀亲之情。

  第三、四两章是进一层意思:希企。眼下远嫁女儿已是人家的媳妇,故乡亲人都见不到。回忆激起的情怀,化作热情的企望:希望能有一天重归故乡。三四两章,便是想像回乡时的情景。淇水、泉水依然如故,“淇水在右,泉源在左”,与第二章两句一样,只是句子位置变化一下,实际上是用复沓的手法,表示重来旧地的意思。这时候,出嫁女已不再是姑娘家时持竹竿钓鱼那样天真了,而是“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一副成熟少妇从容而喜悦的样子:故乡,我终于回来了!仿佛为了重新找回少女时代的感觉,这位少妇又到淇水。不过,这次不是钓鱼了,而是“桧楫松舟”,乘船游赏。不过,旧地重游,也不能排解远嫁多时的离愁。三四两章想像回乡的场景,正是远嫁归不得的少妇幻想的场景。想像得越真切越具体,现实中远离故乡不得归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所以,驾船游赏故乡的想像,根本不能解决思乡怀亲的愁思。

创作背景

  《卫风·竹竿》是写一位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而思念家乡的诗歌。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光,伴随着这些青年渡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因此,每当他们远离故乡,回首往事,思亲怀乡的时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现在脑际。淇水、家乡亲人亲情,都融化在一起,激起心中感情的波涛。这首诗,正是带着这种感情的波涛而写就的。

  关于诗的主旨,《毛诗序》说:“《竹竿》,卫女思归也。”写的是一位远嫁的卫国女儿,思念家乡情怀。至于作者,魏源在《诗古微》中考证,以为“亦许穆夫人作”。这位许穆夫人是卫公子顽的女儿,嫁在许国。后来许穆夫人的兄长戴公掌权时,卫国被狄人攻陷,卫国灭亡。许穆夫人既不能回卫国吊唁,便写了《鄘风·载驰》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诗意来看,《卫风·竹竿》并没有痛心吊唁的沉重,只有思乡怀归的忧思,不像亡国之音。魏源说《卫风·竹竿》是许穆夫人所作,并没有实证,只是一种推测。现代多数学者把《卫风·竹竿》看作一位远嫁的卫国姑娘思念家乡的歌声。

  猜你喜欢
鬓云斜插映山红。春重淡香融。自携纨扇出帘栊。意欲扑飞虫。
蔷薇架下偏宜酒,纤纤手、自引金钟。倦歌佯醉倚东风。愁在落花中。
岭南为郡带名曹,万里江山兴咏饶。
皇宋声诗归雅正,有唐门地本逍遥。
雪霜思苦虽侵鬓,金紫恩深已佩腰。
旧草满囊胜薏苡,几联乘醉写芭蕉。
进来圣主回天眷,抄逐蛮僧过海潮。
何事曹南得披览,韶程风什似闻韶。

当年狂直叩龙墀,谪堕闽山省旧非。须信宽恩若天地,才周岁律已容归。

阻风三日不舂粮,浪逆篙横未到庄。
碧水赖知饶夜月,青山已复下残阳。
每吟秋兴空多泪,欲赋西片细作行。
行止定非臧氏力,艰难险阻自须尝。
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
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
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
疑师得仙去,白日上蓬莱。
负米困风尘,靦颜白头亲。
欢息执戈革,走也犹幸民。
依依孔墙梦,拍拍芹水春。
安得万里风,驾予往问津。

名遂功成不肯闲,故乡曾见几人还。百年扶杖华颠老,争看钱家锦绣山。

阴阴乔木障晴晖,的的冰蕖照碧漪。秋暑困人仍御扇,晚风生竹却添衣。

百年蓬鬓关心切,千里莼羹与愿违。杖屦频来约他日,不妨先筑钓鱼矶。

无财有至乐,岂不在读书。
朝夕坐展卷,何必论三余。
无位有大权,岂不在作史。
上下古今间,褒贬由一己。
左氏本彬彬,马班亦继起。
文采烨以光,直笔垂千纪。
云胡魏晋来,祗以饰怒喜。
所恶西施<女虽>,所好无盐美。
鉴别昧人伦,传闻凭口耳。
掘井得一人,渡河乃三豕。
编简虽浩繁,君子意所鄙。

君今笑入天台山,余亦欲田箕颖间。白日风传紫芝曲,莫教人识是商颜。

我行三十日,至此醴水头。客心念岁尽,晚具稍使优。

遥怜思子人,对食双泪流。劝母莫泪流,儿今饭澧州。

大盘登鲇鱼,小盘鲙丝浮。湖虾点鸡子,汾酿凝新瓯。

大胜母家食,菘菔间脯脩。吁嗟儿亦父,心事可自由。

哽咽难再道,弃置观衾裯。

楚氛动地日扬尘,汉水迷天少问津。千里含沙交虺蜮,诸生反袂泣麒麟。

扣阍披愫知无路,破柱除凶合有人。陂复且须天自定,冱寒当复见阳春。

何人始变山阴池,岩岩鲁郡初哉基。再变即为元和脚,石版照耀光四夷。

我来西京游太学,端甫塔石名空垂。此外尚有仅存者,魏公苻公崔太师。

俗工磨洗日以远,如形附影神先离。明伦堂外秋霪霁,几家垣壁相倾欹。

有光熊熊自东起,衡门之右墙之厜。刮苔剔藓渐见字,东川节度尚书碑。

晋阳文字河东楷,健笔一扫何淋漓。万年县郭开元土,几经转徙依人篱。

童也敲火牛砺角,猪以为圈鸡同埘。急走京兆长揖告,岂哀其穷运转之。

东风吹春泮水湄,墨香潋滟韶光迟。是日释菜习礼竟,导我碑林观所移。

乐毅岂复置屏脚,兰亭毕竟归漕司。摩挲拂拭慎模拓,墨卿楮客纷吁嘻。

雨洗斜阳照愈炯,寒霜太白芒尤奇。取以吾家旧本较,神采锋颖争毫丝。

想当砻石下笔时,心正笔正凝神思。紫丝一靸孰寄远,赤箭五两能扶衰。

昔也何晦今何显,遥遥千载风镫驰。说置左右举版筑,奚当富贵歌扊扅。

四座有客争好事,随喜赞叹无浮词。佥曰太守力所及,请为退老开涕洟。

幼安之石旧有例,三日不去吾非痴。吁嗟从此辙则满,空斋万手喧毡锤。

甘泉先竭木先伐,人物互盗非吾欺。鸿飞已冥弋何篡,鸡其自惮为人牺。

敬语太守三叹息,德我罪我乌乎知。但取万本足秘笈,归来虹气夜夜冲门楣。

卫河回岸午钟沈,福地清幽试共寻。一径莓苔迎客净,四时花木掩关深。

轻帆自幻风前影,逝水难留定后心。欲向已公参半偈,萧萧松际已潮音。

边尘捲风天地黑,铁骑长驱满南北。厓山孤主长在无,一夜愁心遍头白。

丈夫耻作负恩生,举手擎天天已倾。孤城如斗犹百战,苍苍不遣功勋成。

龙虎可骑不可扰,怒气吹人山亦倒。君臣大义心自明,白日青天悬皎皎。

岭海间关草树寒,四顾无人双泪弹。国破家亡惟一死,首阳有薇那忍餐。

节义文章理不烂,万丈红光烛霄汉。我怀往事悲复歌,凛凛英风鬓丝乱。

勾吴于越通舟车,南走瓯闽城百馀。凿山架桥穷奥区,班春不行犹一墟。

此邦自与桃源并,不能深藏即人境。五百年间阅战争,淳朴散尽狙诈生。

修龄踰八帙,五福萃诸身。翟服仪容旧,鸾绫谥诰新。

艰难共淮楚,褒表建齐秦。曾听呼儿道,仲华能笑人。

惭愧先鞭早识途,中郎强仕亦非迂。使星民社分三事,地北天南各一区。

奉职夙期书竹帛,哦诗好共纪舆图。乘槎吾占瀛壖美,海上三山异两都。

潇潇风雨洗秋旻,顿觉乾坤万象新。画栋云飞嗟帝子,铜盘露冷泣仙人。

凤凰览德翔千仞,燕子辞巢别故邻。欲颂河清献明主,天颜一笑物皆春。

儒道无盛衰,立教尚中正。旁流及先释,往往出幻境。

岧岧长泰山,古寺历梯磴。高阁何崔巍,留笠志名胜。

复有罗汉迹,凿空作佐证。飞仙及化人,我亦疑未定。

或者解天巧,游戏偶乘兴。不妨作狡狯,醒世使生敬。

老僧谈往事,附会惑观听。怪事何所无,不语宪诸圣。

长廊古碑昏,苍然四山暝。传闻任悠悠,栖迟爱玄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