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硕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当时以身材高大为美。此指卫庄公夫人庄姜。颀(qí):修长貌。
衣锦:穿着锦衣,翟衣。“衣”为动词。褧(jiǒng):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齐侯:指齐庄公。子:这里指女儿。
卫侯:指卫庄公。
东宫:太子居处,这里指齐太子得臣。
邢:春秋国名,在今河北邢台。姨:这里指妻子的姐妹。
谭公维私:意谓谭公是庄姜的姐夫。谭,春秋国名,在今山东历城。维,其。私,女子称其姊妹之夫。
荑(tí):白茅之芽。
领:颈。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
瓠犀(hùxī户西):瓠瓜子儿,色白,排列整齐。
螓(qín):似蝉而小,头宽广方正。螓首,形容前额丰满开阔。蛾眉:蚕蛾触角,细长而曲。这里形容眉毛细长弯曲。
倩:嘴角间好看的样子。
盼:眼珠转动,一说眼儿黑白分明。
敖敖:修长高大貌。
说(shuì):通“税”,停车。农郊:近郊。一说东郊。
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有骄:骄骄,强壮的样子。“有”是虚字,无义。
朱幩(fén):用红绸布缠饰的马嚼子。镳镳(biāo):盛美的样子。
翟茀(dífú):以雉羽为饰的车围子。翟,装饰马车的雉羽。茀,车篷。
夙退:早早退朝。
河水:特指黄河。洋洋:水流浩荡的样子。
北流:指黄河在齐、卫间北流入海。活活(guō):水流声。
施:张,设。罛(gū):大的鱼网。濊濊(huò):撒网入水声。
鱣(zhān):鳇鱼。一说赤鲤。鲔(wěi):鲟鱼。一说鲤属。发发(bō):鱼尾击水之声。一说盛貌。
葭(jiā):初生的芦苇。菼(tǎn):初生的荻。揭揭:长貌。
庶姜:指随嫁的姜姓众女。孽孽:高大的样子,或曰盛饰貌。
士:从嫁的媵臣。有朅(qiè):朅朅,勇武貌。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是赞美是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夫人庄姜的诗。其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句对庄姜之美的精彩刻画,永恒地定格了中国古典美人的曼妙姿容,历来备受推崇。
《卫风·硕人》通篇用了铺张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了有关“硕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要说她的出身——她的三亲六戚,父兄夫婿,皆是当时各诸侯国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她是一位门第高华的贵夫人。第三、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特别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连续六句用了叠字。那洋洋洒洒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北流入海;那撒网入水的哗哗声,那鱼尾击水的唰唰声,以及河岸绵绵密密、茂茂盛盛的芦苇荻草,这些壮美鲜丽的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那些男傧女侣,他们像庄姜本人一样,皆清一色地修长俊美。上述所有这一切,从华贵的身世到隆重的仪仗,从人事场面到自然景观,无不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衬托着庄姜的天生丽质。而直接描写她的美貌者,除开头“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的扫描外,主要是在第二章。这里也用了铺叙手法,以七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犹如纤微毕至的工笔画,细致地刻画了她艳丽绝伦的肖像——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发无缺憾的人间尤物。但这些工细的描绘,其艺术效果,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
此诗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孙联奎《诗品臆说》拈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并揭示出其所以写得好的奥窍。在他看来,“手如柔荑”等等的比拟譬况,诗人尽管使出了混身解数,却只是刻画出美人之“形”,而“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却传达出美人之“神”。还可以补充说,“手如柔荑”等句是静态,“巧笑”二句则是动态。在审美艺术鉴赏中,“神”高于“形”,“动”优于“静”。形的描写、静态的描写当然也必不可少,它们是神之美、动态之美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么其搔首弄姿也许会成为令人生厌的东施效颦。但更重要的毕竟还是富有生命力的神之美、动态之美。形美悦人目,神美动人心。一味静止地写形很可能流为刻板、呆板、死板,犹如纸花,了无生气,动态地写神则可以使人物鲜活起来,气韵生动,性灵毕现,似乎从纸面上走出来,走进读者的心灵,摇动读者的心旌。在生活中,一位体态、五官都无可挑剔的丽人固然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但那似乎漫不经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却更能使人久久难忘。假如是一位多情的年青人,这一笑一盼甚至会进入他的梦乡,惹起他纯真无邪的爱的幻梦。在此诗中,“巧笑”“美目”二句确是“一篇之警策”,“倩”“盼”二字尤富表现力。古人释“倩”为“好口辅”,释“盼”为“动目也”。“口辅”指嘴角两边,“动目”指眼珠的流转。可以想象那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令人销魂摄魄。几千年过去了,诗中所炫夸的高贵门第已成为既陈刍狗,“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动人,“活活”“濊濊”等形容词更不复运用,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却仍然亮丽生动,光景常新,仍然能够激活人们美的联想和想像。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原是六朝画家所总结出的创作经验,它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创造活动。此“阿堵”即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现人物莫过于表现眼睛。不过“眼睛”应作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泛指一切与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灵性精神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此诗中倩丽的“巧笑”。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也是以“永恒的微笑”获得永恒的魅力。总之,任何艺术创作都要善于捕捉与表现关键所在。一个“关键”胜过一打非“关键”。
这是卫人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歌。《毛诗序》曰:“《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历代学者多赞成毛序的说法。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浪说芦灰止水年,笙簧重奏古来天。阳枢不转春消息,老木寒巢噤帝鹃。
每思忝窃长知愧,何有行藏可待明。壮不如人祇录录,老将及耄更平平。
故交契予情文厚,佳句驰来格律清。拟策疲驽追逸步,却愁重趼趣脩程。
楚天秋色动征桡,北望燕山道里遥。此去酒垆谁击筑,一时江月正吹箫。
云生驿路铜龙晓,沙满关城铁骑骄。劳苦中丞高谏议,可无书讯下云霄。
层青何崔巍,左右束山峡。乔荫森参天,岩巘互积压。
中界一线堤,登顿苦力怯。万古擅形势,风云护周匝。
桓桓胡将军,昔此驻戈钑。受困伪汉余,星沈一军泣。
遗容依古佛,香火阅僧腊。夜半松涛翻,犹疑阵云合。
官邮孟冬初,倚筇凌巀嶪。书生愧毛锥,怀古气空慑。
萧条四山风,日晚冷巾袷。惊禽向客啼,扑面堕残叶。
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眼前万事去如水,天地何处一沙鸥。
吾将蜕形归玉阙,遂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使之深识造化骨。
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指示铅汞两个字,所谓真的玄中玄。
辛苦都来只十月,渐渐采取渐凝结。而今通神是白血,已觉四肢无寒热。
后来依旧去参人,勘破多少野狐精。个个不是真一处,都是旁门不是真。
恐君虚度此青春,从头一一为君陈。若非金液还丹诀,不必空自劳精神。
有如迷者学采战,心心只向房中恋。谓之阴丹御女方,手按眉间吸气咽。
夺人精气补吾身,执著三峰信邪见。产门唤作生身处,九浅一深行几遍。
轩后彭祖老容成,黄谷寿光赵飞燕。他家别有通霄路,酒肆淫坊戏历鍊。
莫言花里遇神仙,即把金篦换瓦片。树根已朽叶徒青,气海波翻死如箭。
其他有若诸旁门,尚自可结安乐缘。有如服气为中黄,有如守顶为混元。
有如运气为先天,有如咽液为灵泉。或者脾边认一穴,执定为之呼吸根。
或者口鼻为玄牝,纳清吐浊为返还。或者默朝高上帝,心目上视守泥丸。
与彼存思气升降,以此谓之夹脊关。与彼闭息吞津唾,谓之玉液金液丹。
与彼存神守脐下,与彼作念相眉间。又如运心思脊骨,又如合口柱舌端。
竦肩缩颈偃脊背,唤作直入玉京山。口为华池舌为龙,唤作神水流潺潺。
此个旁门安乐法,拟作天仙岂不难。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谓胎息。
手持念珠数呼吸,水壶土圭则时刻。或依灵宝秘法行,直勒尾闾咽津液。
或参西山会真记,终日无言面对壁。时人虽是学坐禅,何曾月照寒潭碧。
时人虽是学抱元,何曾如玉之在石。或言大道本无为,枯木灰心孤默默。
或言已自显现成,试问幻身何处得。更有劳形采日月,谓之天魂与地魄。
更有终宵服七曜,谓之造化真血脉。更有肘后飞金精,气自腾腾水滴滴。
更有太乙含真气,心自冥冥肾寂寂。有般循环运流珠,有般静定想朱橘。
如斯皆是养命方,即非无质生灵质。道要无中养就儿,个中别有真端的。
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可怜愚夫自执迷,迷迷相指尽无为。
个般诡怪颠狂辈,坐中摇动颤多时。屈伸偃仰千万状,啼哭叫唤如儿嬉。
盖绿方寸无主人,气虚气散神狂飞。一队妄想争唱鬨,以此诳俗诱愚痴。
不知与道合其真,与鬼合邪徒妄为。一才心动气随动,跳跃颤掉运神机。
或曰此是阳气来,或曰龙虎争战时。或曰河车千万迎,或曰水火相奔驰。
看看摇摆五脏气,一旦脑泻精神羸。当初神祖留丹诀,无中生有作丹基。
何曾有此鬼怪状,尽是下士徒阐提。我闻前代诸圣师,无为之中无不为。
尽于无相生实相,不假想化并行持。则有些儿奇又奇,心肾元来非坎离。
肝心脾肺肾肠胆,只是空屋旧藩篱。涕唾津精气血液,只可接助为阶梯。
精神魂魄心意气,观之自是而实非。何须内观及鉴形,或听灵响视泓池。
吞霞饮露服元气,功效不验心神疲。演说清虚弄炉火,索人投状赍金宝。
敢将蛙井藐沧溟,元始天尊即是我。虚收衔号伪神通,指划鬼神说因果。
今朝明朝又奏名,内丹外丹无不可。欺贤罔圣昧三光,自视祸福皆懡㦬。
招邀徒弟走市廛,醉酒饱德成群夥。大道从来绝名相,真仙本自无花草。
教他戒誓立辛勤,争如汝自辛勤好。一人迷昧犹自可,迷以传迷迷至老。
此辈一盲引众盲,共入迷途真忧恼。忽朝福尽罪报来,获罪于天无所祷。
三元九府录其愆,迫魂系魄受冥考。举世人人喜学仙,几人日日去参玄。
各自妄诞自相高,不务真实为真诠。古人好语须切记,工夫纯熟语通仙。
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我昔工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
有一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翻思尘世学道者,三年九载空迁延。
依前云水游四海,冷眼看有谁堪传。炷香问道仍下风,勘辨邪正知愚贤。
归来作此翠虚吟,犹如杲日丽青天。扫除末学小伎术,分别火候鍊药物。
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促将百脉尽归源,脉任气停丹始结。
初时枯水依寒岩,二兽相逢如电掣。中央正位产玄珠,浪静风平云雨歇。
半时之间见丹头,软似绵团硬似铁。此时南方赤凤血,采之须要知时节。
一般才得万般全,复命归根真孔穴。内中自有真壶天,风物光明月皎洁。
龙吟虎啸铅汞交,灼见黄芽芽白雪。每常天地交合时,夺取阴阳造化机。
卯酉甲庚须沐浴,弦望晦朔要防危。随日随时则斤两,抽添运用在怡怡。
十二时中只一时,九还七返这些儿。温养功须常固济,巽风常向坎中吹。
行坐寝食总如之,性恐火冷丹力迟。一年周天除卯酉,九转工夫月用九。
至于十月玉霜飞,圣胎圆就风雷吼。一载胎生一个儿,子生孙了又孙枝。
千百亿化最妙处,岂可容易教人知。忘形死心绝尔汝,存亡动静分宝主。
朝昏药物有浮沉,水火爻符宜检举。真气薰蒸无寒暑,纯阳流溢无生死。
有一子母分胎路,妙在尾箕斗牛女。若欲延年救老残,断除淫欲行旁门。
果将流形永住世,除非运火鍊神丹。神丹之功三百日,七解七蜕成大还。
聚则成形散成气,天上人间总一般。宁可求师安乐法,不可邪淫采精血。
古云天地悉皆归,须学无为清净诀。缚住青山万顷云,捞取碧潭一轮月。
玄关一窍无人知,此是刀圭甚奇绝。夜来撞见吕秀才,有一丹诀犹奇哉。
却把太虚为炉鼎,活捉乌兔为药材。山河大地发猛火,于中万象生云雷。
昔日混沌今品物,一时交结成圣胎。也无金木相间隔,也无龙虎分南北。
不问子母及雌雄,不问夫妻及黑白。何人名曰大还丹,太上老君吞不得。
老君留与清闲客,服了飞仙登太极。更将一盏鸿濛酒,饵此刀圭壮颜色。
任从沧海变桑田,我道壶中未一年。悬知汝心如铁坚,所以口口密相传。
妙处都无半句子,神仙法度真自然。速须下手结胎仙,朗吟归去蓬莱天。
仙羊一片石,坛坫事追随。结发弄柔翰,綵笔竞纷披。
歧路羡冥鸿,谁当振羽仪。寂寞扬子云,法言何太奇。
遥吟长天末,傲骨窄嵚崎。奋剑并长驱,淩风倚峨眉。
擅美奏齐竽,一时同见知。楚楚文物邦,声名非所宜。
邈矣世间人,笑比宁馨儿。云霄期壮怀,亡何伤远别。
远别岂不苦,尊酒愁肠结。仆夫整往路,驾言来车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