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江华长老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
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
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屛。
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
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
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注释
长老:对寺庙住持或德高年长之僧的尊称。
机:关键、要点。
舂(chōng)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
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跏趺(jīafū):佛教徒结跏趺坐的略称,双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偶:谐合。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内容单一。

  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句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句为第二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句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称合理。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衬托手法。先写老僧话少心静,再写居室空荡,生活简朴,环境天然,意在衬托“长老”内在的充实以及对佛道的精熟。在此诗第三节以生活环境的自然幽雅来衬托主人的涵养。另外,此诗所布的“虚白”,如长老的家世如何,缘何而投空门,乃至姓名法号等等,读者都不得而知。诗人有意将此谈化,恰恰突显了中心内容,使“熟”字成为此诗的诗眼。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长者对佛的热情与虔诚,“长者”就像是为“佛”而生,为之痴迷,愿为之倾尽生命的坚定执著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

  柳宗元的赠诗答诗,一般都是写给好友亲朋的。像此诗这样写给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侣,是少之又少。这就反映出诗人对老和尚的敬慕以及贬谪生活孤独寂寞之情。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老的敬仰与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旧痛欲罢不能的心境。

创作背景

  此诗是柳宗元写给一位江华籍老和尚的赠诗。此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期(805—815年)。江华籍老和尚是写此诗前一年才由舂陵移居永州的。此诗应是诗人住龙兴寺时,出入寺庙观察有感后而写的。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禹功远矣世犹思,谁谷吾州赖两陂。待与閟宫碑岁月,并为神作送迎诗。

汉家分列宿,东土佐诸侯。结束还军府,光辉过御沟。
农桑连紫陌,分野入青州。覆被恩难报,西看成白头。
此生文字送分阴,覉旅无材发噤吟。
鬓底星星侵晚色,胸中落落负初心。
端知坐索长安米,那复能弹单父琴。
投老襄阳真自弃,蹇驴东去乱云深。
芳兰无意绿,弱柳何穷缕。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繁花如二八,好月当三五。愁碧竟平皋,韶红换幽圃。
流莺隐员树,乳燕喧馀哺。旷望恋曾台,离忧集环堵。
当年不自遣,晚得终何补。郑谷有樵苏,归来要腰斧。
家乏两千万,时当一百五。飔飔杨柳风,穰穰樱桃雨。
年芳苦沉潦,心事如摧橹。金犊近兰汀,铜龙接花坞。
青葱建杨宅,隐辚端门鼓。彩素拂庭柯,轻球落邻圃。
三春谢游衍,一笑牵规矩。独有恩泽侯,归来看楚舞。

年年今日酒,多为菊花斟。歌管谁能那,芳菲乍可临。

罢场园赋入,闭户草虫吟。敢向誇朋辈,悠然岁暮心。

风厉群木落,菊萸涵露清。令辰届重九,促驾仍遐征。

逡巡及僧舍,整拂尘冠缨。怀哉宋二苏,此地馀荒茔。

石人俱摧仆,垄土相将平。趋祠拜遗像,祇荐陈芳馨。

缅彼蛾眉山,西望千里程。兹丘亦何谓,云胡冒其名。

徘徊盻林壑,恍若闻金声。感彼词垣仙,托此舍卫城。

文章白日丽,忠槩秋霜明。徒令后来士,仰止生深情。

争问官侬子谓谁,看来似不是农师。
向人羞道闲陪涉,说与豳风七月诗。

质非坚固不禁寒,又被严霜剥蚀乾。月出皎兮天共老,桑之落矣树同残。

枫桥偶泊吴江冷,石径全遮蜀道难。不必芭蕉堪作纸,柿林采取肄书丹。

秋浪渺无际,皓月涌冰盘。半帆风意初定,幽思满湖天。

四望乾坤清冷。一曲霓裳谁度。清夜杳飞仙。试想广寒殿,娇舞斗婵娟。

越瑶岛,升碧汉,照人间。莫教有缺,惟愿长似此团圆。

果是清辉先得。快此扁舟游赏。一醉梦悠然。跨鹤觅佳句,飞破岳阳烟。

雨秀风明,烟柔雾滑,魏家初试娇紫。翠羽低云,檀心晕粉,独冠洛京新谱。沈香醉墨,曾赋与、昭阳仙侣。尘世几经朝暮,花神岂知今古。
愁听流莺自语,叹唐宫、草青如许。空有天边皓月,见霓裳舞。更后百年人换,又谁记、今番看花处。流水夕阳,断魂钟鼓。

衔石难教补恨天,伤心薄命有谁怜。向平事业安排了,愿守鳏居学老禅。

胜游正拟暮春天,清兴犹堪点也怜。祇为古今同乐事,便携朋辈到晴川。

登楼望处云连树,倚棹歌时月满船。仿佛舞雩风韵在,不知今昔是何年。

山容凉雨洗,湖色远天空。漾演送孤棹,飘飖乘好风。

浴来鸥鸟伴,穿尽蓼花丛。指点伊人处,江桥几度通。

东城大道何逶迤,中直清庙表六扉。右临景灵秘馆之翼翼,左带相国浮图之巍巍。

道旁第舍多赩赫,车无停轮马交策。风尘勃郁千丈高,素衣化缁双眦塞。

南阡穷巷我所居,上下省户两岁馀。病躯羸乘实厌畏,每趋径路宫城隅。

宫墙倚空背环极,隐嶙楼台露金碧。朝霞夕照天半明,墙下行人徒眩惑。

我尝入谒得纵观,威容物采严且完。鸾车岁岁躬献享,孝思肸蚃通神欢。

重门设卫日常阖,灵境那令世人杂。但见长松怪石列若屏,突兀阴森两遮匝。

我家东南沧海涯,乘时偶来观德辉。归飞故隐自有期,何必于此空叹欷。

芳树丛丛合,春光簇眼前。潮争桥路狭,船护柳阴圆。

云划天边雨,村拦草际烟。篷窗无个事,兄弟对床眠。

谆嘱弥留际,遗赀纳小星。恐郎身复病,累妾目难瞑。

怕过伤心地,为延得道僧。营斋发宏愿,绣佛写金经。

高楼补山阙,山翠当窗分。坐对兴非一,万象相主宾。

虚檐乍雨过,淡冶怡我神。蔚然关中彦,雅意在作人。

兹楼虽昔枸,弦诵今始闻。黾勉赴兹会,讲萟同莘莘。

金春而玉应,叩触皆天真。所得良不浅,淹留忘日熏。

五柳古高士,望亦情尤殷。矧予服儒服,讵敢远道津。

漉酒未瑕学,学垫林宗巾。

今夕离家远,灯花尽意开。绿烟浮小晕,红焰落轻煤。

影照频占喜,心挑莫见猜。遥知儿女坐,欢笑对银台。

客里厌芳尘,凄凉又问津。
向南人去远,归北马嘶频。
野水荒城暮,孤舟海树春。
故乡非久别,已觉鬓毛新。
一尉为官亦已轻,后来封爵一何荣。
骨青相貌由来异,羽白威神俨似生。
尝遣阴兵随义旅,不从私铸长奸萌。
自当血食钟山上,仍与钟山换却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