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昔游三首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鉴赏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作者十年浪迹江南,不受拘束的生活。漫长的生涯中,诗人只突出了一个“自献自为酬”的场面。两个“自”字,把他那种自斟自饮,自得其乐,独往独来,不受拘束,飘然于绳检之外的神态勾画出来了。这神态貌似潇洒自得,实际上隐约地透露出不合时宜的愤世之感。

  诗的后两句正面写到“念昔游”的“游”字上,但是并没有具体描写江南的景色。“秋山春雨”只是对江南景色一般的概括性的勾勒,然而爽朗的秋山和连绵的春雨也颇富于江南景致的特征。“春”、“秋”二字连用,同前面的“十载”相呼应,暗示出飘泊江南时日之久。诗人寄情山水,徜徉在旖旎风光之中,兴会所致,不免吟诗遣兴。写游踪又突出江南的寺院,正如作者在《江南春绝句》中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风光尤胜之故。“倚楼”关切吟诗。“倚遍江南寺寺楼”,并烘托出游历的地域之广,也即是时间之长,又回应开头“十载”。

  诗人到处游山玩水,看来似乎悠然自在,内心却十分苦闷。这首忆昔诗,重点不在追述游历之地的景致,而是借此抒发内心的情绪。愈是把自己写得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而且是年复一年,无处不去,就愈显示出他的百无聊赖和无可奈何。诗中没有一处正面发泄牢骚,而又处处让读者感到有一股怨气,妙就妙在这“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上面。

  第二首诗在《会稽掇英总集》中在《宿云门寺》。此诗记叙作者游云门寺的经历。不是云门寺外的猛雨,杜牧待不住,不会宿寺过夜的,大约在近侍郊宫的时候,也逢见过大雨,就联想到羽林军士又直又长又亮的矛枪。

  第三首诗开门见山,提到李白在水西寺题诗一事。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诗中云:“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描写了这一山寺佳境。杜牧将此佳境凝炼为“古木回岩楼阁风”,正抓住了水西寺的特点:横跨两山的建筑,用阁道相连,四周皆是苍翠的古树、绿竹,凌空的楼阁之中,山风习习。多么美妙的风光!

  李白一生坎坷蹭蹬,长期浪迹江湖,寄情山水。杜牧此时不但与李白的境遇相仿,而且心绪也有些相似。李白身临佳境曰“幽客时憩泊”;杜牧面对胜景曰“半醒半醉游三日”,都是想把政治失意后的苦闷消释在可以令人忘忧的美景之中。三、四句合起来,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在蒙蒙的雨雾中,山花盛开,红白相间,幽香扑鼻;似醉若醒的诗人,漫步在这一带有浓烈的自然野趣的景色之中,显得多么陶然自得。

  此诗二、四两句写景既雄峻清爽,又纤丽典雅。诗人是完全沉醉在这如画的山景里了吗?还是借大自然的景致来荡涤自己胸中之块垒呢?也许两者都有,不必强解。

创作背景

  杜牧曾因仕途失意,长期飘泊南方,“倚遍江南寺寺楼”。其中云门寺在唐代高僧荟萃,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曹溪说法,云门寺高僧善现住持曾事之。李白曾到此游览,并题有《游水西简郑明府》一诗。《念昔游三首》是杜牧在若干年后追忆那次游踪而写的组诗。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西来不复见青牛,问遍生涯两鬓秋。但受郢人夸鼻斲,岂知蒙叟是腰舟。

柱头寂寞千年鹤,波面分明一点鸥。不向虚中问消息,磻溪终老但垂钩。

暂留山驿又晨兴,西望旌麾想旧朋。三院华簪曾对直,两川兵印复交承。

年光头鬓华如雪,世态心情冷似冰。境上凭诗驰远意,青泥寒晓入云登。

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
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
雾阁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
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春梦似杨花。绕遍天涯。黄莺啼过绿窗纱。惊散香云飞不去,篆缕烟斜。

油壁小香车。水渺云赊。青楼珠箔那人家。旧日罗巾今日泪,湿尽韶华。

平生愿作虬髯客,人道才如李药师。独对丹青洒雄泪,不曾真受美人知。

短锸长镵出万峰,凿开混沌作玲珑。市朝可是无巇崄,更向山林巧用工。

铺扬排比代行篇,爽口哀梨泛指弦。谢后颜前谁抗手,龛头拜倒李东川。

岩边茆屋出林梢,乱石支床雪半消。拗得松枝重洒扫,壁间犹挂旧时瓢。

信信信,人生赖此为司命。无信徒然血肉躯,牛马襟裾何足敬。

湖山满目旧游空,风景荒凉客路穷。
雨意忽生桐叶外,秋光都在木樨中。
乾坤混混多游骑,江汉寥寥有断鸿。
自古隐人多嗜酒,却怜无酒醉新丰。

六十一年似,窗隙白驹驰。人家守岁痴计,明日怕容辞。

万事才堪一笑,何必朱颜年少,谁不侮吾衰。只看屠酥酒,先酌襁中儿。

无以为,闲檃括,谪仙诗。人生日日浑醉,百岁以为期。

三万六千场耳,一日杯倾三百,巧历算能推。试问自今去,余有几何卮。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皖公标楚甸,兹岭孕奇形。翠积枞江浒,崇冠吕蒙城。

戒途入中林,平冈驻我旌。延望失来吕,周览多所经。

峨峨石窗矗,窅窅岩岫冥。离离云朝隮,粲粲树敷荣。

关弓射鸣雁,群谷振弦声。仰怜山人居,俯悦洞下耕。

苍龙启春候,金虎收光精。权家既非学,农用或可明。

愿言同载者,为尔铸阿兵。

天命有晋,光济万国。穆穆圣皇,文武惟则。在天斯正,在地成德。

载韬政刑,载崇礼教。我敷玄化,臻于中道。

轩冕朝元涌翠埃,中天鸡唱内门开。云开五凤层楼矗,日绕群龙法驾来。

谒者引班联宝凤,上公称寿进金杯。撞钟告罢宫花侧,人指儒冠锡宴回。

瀑色清明气犹雄,非烟非云非白虹。
兜罗绵光秀罘罳,瑠璃□影摇帘栊。
风吹银潢渍苍壁,日照玉柱惊青空。
谁言物象要有尽,我觉端倪殊不穷。
思涌回翔掀舞时,句在缥缈空蒙中。
更将七字写亭午,倚天长剑拖芒锋。
江乡十年别,京国累日同。在客几多事,俱付酒杯中。

驿平山不见,况见洞庭君。震泽湖光远,吴兴水派分。

鱼鳞秋后雪,莺脰树边云。忽作洛生咏,声愁老婢闻。

普请开田力已齐,纷纷带水又拖泥。
展开两手人休问,昨夜三更月落西。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