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萤》是梁简文帝萧纲的咏物诗之一,此诗通过“类星陨”、“若生花”、“疑神火”、“似夜珠”一连四个比喻,把萤火虫的异常光彩鲜明地表现出来,并以此托物寓意,采用拟人手法,表示只要遇到知音,便要不惜一切,奉献出微薄的力量。
“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写的是萤火的产生与出现。古代传说夏末秋初时腐草化为萤,故云“本将秋草并”。如今它出现在夜空,在晚风中悠悠地飘荡、“今与夕风轻”的“轻”字用得恰当,它既是形容风,又是形容萤火。读者闭眼一想,便似乎感到初秋微风的吹拂;又似看到暗夜中点点萤火,是那么轻盈可喜。残暑已经消退,清新的秋夜令人多么适意!
接着的四句描绘萤火的形象。
“腾空类星陨,拂树若生花”,二句写萤火在庭院中飞舞,说它如星星陨落,已让人感到有趣,不过这意象前人已经用过,如潘岳的《萤火赋》说“彗似移星之流云”。“拂树若生花”则叫人感到诗人想象之丰富。当然,潘岳也曾形容道“熠熠若丹蕊之初葩”。说萤火像初开的红色花朵,但那还只是静态的比喻。萧纲这儿用了“拂”字、“生”字,便富于动态。树丛本是黑黝黝的一片,忽而这里那里闪现出光亮,似乎花儿在顷刻间绽放。“拂”字表明那光亮不是静止的,而是轻盈地流动着;那“花”也就乍明乍灭,这里谢了那里又开了,宛如节日的焰火。多么奇异的景象!多么天真的意趣!
“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二句写萤火飞入了室内。诗人换了一种写法:不说萤火如何如何,只说它在一片漆黑中看见了屏风被神气的火光照亮,门帘仿佛缀上了颗颗夜明的宝珠。因为闪闪烁烁,不点自亮,所以说是“神火”。诗人那种孩子般的惊喜,流露于诗句之间。
“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轻。”诗人设想萤火虫是很愿意被喜爱它的人所收拾的。它说:倘若您愿意拾取我这发光的小虫,那我毫不吝惜自己的微躯。以这种拟人的写法结尾,更给全诗增添了几分妙意!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田里欢传岁有秋,已占休證叶龟畴。连朝霪雨忻从欲,一念通神只反求。
暂向岭边宣主泽,每先天下为民忧。藩方久袖为霖手,百万苍生愿未酬。
我行访道真劳哉,岂意万里逢君来。琳宫误落丹篆笔,惊起电火龙池雷。
龙池雷息丹篆裂,蚀食真铨窃仙骨。投笔归来帝未知,长揖金华紫薇客。
相携历井扪箕斗,侧身太行一挥手。俯眠苍茫八极深,始悟丹经一刍狗。
旧传石髓在兹山,惝恍灵光石缝间。可怜中散餐不得,王烈一去何年还。
九原劫灰无日起,我独从君探奇伟。君知混沌非死生,我亦空同无表里。
哦诗寄谢山中云,采芝种术非殊勋。太行山倾河绝泻,此时正到无何野。
夏届春归花尚红,披襟更喜故人同。烟霞秀色山堪饱,松竹浓阴圃可宫。
盘荐畦蔬无异味,堂开瓮牖有薰风。栖迟自笑真疏放,惭负清时奏最功。
话别三年矣。恁迢迢、菊苗水长,鲤鱼风起。日暮停云江东望,喜慰相思片纸。
更备述、先人遗事。成佛生天非虚说,奉心香、一瓣南朝寺。
新俎豆,旧桃李。
参禅留带同龛地。算当年、坡仙去后,祗公能嗣。风月江山传千古,应有英灵恋此。
转自愧、苏瑰无子。卅载浮名先心死,痛粗官、难继楹书志。
今昔感,泪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