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黄昏和清晨的天气变换,山水之间的景色如同清灵的光芒。
山水的轻灵让人愉悦,使其在山水之中游历而忘记回去。
从峡谷出来的时候时间还早,等到上船的时候天气已经晚了。
四周的树林和山壑中聚积着傍晚的景色,天上的晚霞凝聚着夜晚的天空中飘动。
菱叶和荷花在蔚蓝的河水中交相呼应,蒲和小麦在一处相依生长着。
持着拂尘在南边的小路上走动,很开心地欣赏东面的门窗。
忧虑的东西少了自然觉得没有烦心事,心情畅快就会觉得很顺心。
送给希望保养身体的人上面这些话,希望他们能用这个方法来养生。
注释
昏旦:傍晚和清晨。清晖:指山光水色。
娱人:使人喜悦。憺(dàn淡):安闲舒适。这二句出于屈原《九歌·东君》:“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分忘归”,意思是说山光水色使诗人心旷神怡,以致乐而忘返。
入舟句:是说乘舟渡湖时天色已晚。
林壑:树林和山谷。敛:收拢、聚集。暝色:暮色。霏:云飞貌。这二句是说森林山谷之间到处是一片暮色,飞动的云霞已经不见了。
芰(jì技):菱。这句是说湖中芰荷绿叶繁盛互相映照着。
蒲稗(bài败):菖蒲和稗草。这句是说水边菖蒲和稗草很茂密,交杂生长在一起。
披拂:用手拨开草木。偃(yǎn掩):仰卧。扉(fēi非):门。“愉悦”句是说:愉快地偃息在东轩之内。
澹(dàn淡):同“淡”。这句是说个人得失的考虑淡薄了,自然就会把一切都看得很轻。
意惬(qiè窃):心满意足。理:指养生的道理。这句是说内心感到满足,就不违背养生之道。
摄生客:探求养生之道的人。此道:指上面“虑澹”、“意惬”二句所讲的道理。

鉴赏

  起首二句即对偶精工而又极为凝炼,从大处、虚处勾勒山光水色之秀美。山间从清晨的林雾笼罩,到日出之后雾散云开,再到黄昏时暝色聚合,一天之内不仅气候冷暖多变,而且峰峦林泉、青山绿水在艳丽的红日光辉照耀下亦五彩缤纷,明暗深浅,绚烂多姿,变态百出,使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昏旦”、“气候”,从时间纵向上概括了一天的观览历程;“山水”、“清晖”,则从空间横向上包举了天地自然的立体全景。而分别着一“变”字、“含”字,则气候景象之变态出奇,山光水色之孕大含深,均给读者留下了遐思逸想。两句看似平常,却蕴含博大丰富。

  “清晖”二句,用顶真手法蝉联而出,承接自然。虽由《楚辞·九歌·东君》中“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句化出,但用在此处,却十分自然妥帖,完全是诗人特定情境中兴会淋漓的真实感受,明人胡应麟云:“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如‘清晖能娱人’之类,虽非锻炼而成,要皆真积所致。”(《诗薮·外编》)即指出了诗人并非故意效法前人,而是将由素养中得来的前人的成功经验,在艺术实践中触景而产生灵感,从而自然地或无意识地融化到自己的艺术构思之中。“娱人”,使人快乐;“憺”,安然貌。不说诗人留恋山水,乐而忘返,反说山水娱人,仿佛山水清晖也解人意,主动挽留诗人。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出谷”二句承上启下:走出山谷时天色还早,及至进入巫湖船上,日光已经昏暗了。这两句一则点明游览是一整天,与首句“昏旦”呼应;同时又暗中为下文写傍晚湖景作好过渡。

  以上六句为第一层,总写一天游石壁的观感,是虚写、略写。“林壑”以下六句,则实写、详写湖中晚景:傍晚,林峦山壑之中,夜幕渐渐收拢聚合;天空中飞云流霞的余氛,正迅速向天边凝聚。湖水中,那田田荷叶,重叠葳蕤,碧绿的叶子抹上了一层夕阳的余辉,又投下森森的阴影,明暗交错,相互照映;那丛丛菖蒲,株株稗草,在船桨剪开的波光中摇曳动荡,左偏右伏,互相依倚。这四句从林峦沟壑写到天边云霞,从满湖的芰荷写到船边的蒲稗,描绘出一幅天光湖色辉映的湖上晚归图,进一步渲染出清晖娱人、游子憺然的意兴。这一段的写法,不仅路线贯穿、井然有序,而且笔触细腻、精雕细琢,毫发毕肖。在取景上,远近参差,视角多变,构图立体感、动态感强;在句法上,两两对偶,工巧精美。这一切,都体现出谢诗“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特点。虽系匠心锻炼,却又归于自然

  “披拂”二句,写其舍舟陆行,拨开路边草木,向南山路径趋进;到家后轻松愉快地偃息东轩,而内心的愉悦和激动仍未平静。这一“趋”一“偃”,不仅点明上岸到家的过程,而且极带感情色彩:天晚赶忙归家,情在必“趋”;一天游览疲劳,到家必“偃”(卧息)。可谓炼字极工。

  末尾四句总上两层,写游后悟出的玄理。诗人领悟出:一个人只要思虑淡泊,那么对于名利得失,穷达荣辱这类身外之物自然就看得轻了;只要自己心里常常感到惬意满足,就觉得自己的心性不会违背宇宙万物的至理常道,一切皆可顺情适性,随遇而安。诗人兴奋之余,竟想把这番领悟出的人生真谛,赠予那些讲究养生(摄生)之道的人们,让他们不妨试用这种道理去作推求探索。这种因仕途屡遭挫折、政治失意,而又不以名利得失为怀的豁达胸襟,在那政局混乱、险象丛生、名士动辄被杀、争权夺利剧烈的晋宋时代,既有远祸全身的因素,也有志行高洁的一面。而这种随情适性、“虑澹物轻”的养生方法,比起魏晋六朝盛行的服药炼丹、追慕神仙以求长生的那种“摄生客”的虚妄态度,无疑也要理智、高明得多。因而不能因其源于老庄思想,或以其有玄言的色彩,便不加分析地予以否定。何况在艺术结构上,这四句议论也并未游离于前面的抒情写景之外,而是一脉相承的,如箭在弦上,势在必发。

  此篇除了具有刘勰所指出的那些宋初诗歌的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两个明显的个性特点:一是结构绵密,紧扣题中一个“还”字,写一天的行踪,从石壁——湖中——家中,次第井然。但重点工笔描绘的是傍晚湖景,因而前面几句只从总体上虚写感受。尽管时空跨度很大,但因虚实详略得宜,故毫无流水帐的累赘之感。三个层次交关之处,两次暗透时空线索。如“出谷”收束题目前半,“入舟”引出题目后半“还湖中”;“南径”明点舍舟陆行,“东扉”暗示到家歇息,并引出“偃”中所悟之理。针线细密,承转自然。其次,全诗融情、景、理于一炉,前两层虽是写景,但皆能寓情于景,景中含情。像“清晖”、“林壑”、“蒲稗”这些自然景物皆写得脉脉含情,似有人性,与诗人灵犀相通:而诗人一腔“愉悦”之情,亦洋溢跳荡在这些景物所组成的意象之中。正如王夫之所评:“谢诗……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古诗评选》)结尾议论,正是“愉悦”之情的理性升华,仿佛水到渠成,势所必然。前人赞其“舒情缀景,畅达理旨,三者兼长,洵堪睥睨一世。”(黄子云《野鸿诗的》)信非溢美。全诗充满了明朗奔放的喜悦情调,确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敖陶孙诗评》)难怪连大诗人李白也喜欢引用此诗佳句:“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瞑色,袖上云霞收夕霏。”(《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即此亦可见其影响之一斑。

创作背景

  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秋天,谢灵运托病辞去永嘉(治所在今浙江温州)太守职务,回到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的庄园里。石壁精舍就是他在北山营立的一处书斋。精舍,即儒者授生徒之处,后人亦称佛舍为精舍。此诗当作于元嘉元年至三年(公元424-426年)之间。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猜你喜欢
鸣珮随鹓鹭,登阶见冕旒。无能裨圣代,何事别沧洲。
闲夜贫还醉,浮名老渐羞。凤城春欲晚,郎吏忆同游。
峭石帆收,归期差,林沼年销红碧。渔蓑樵笠畔,买佳邻翻盖,浣花新宅。地凿桃阴,天澄藻镜,聊与渔郎分席。沧波耕不碎,似蓝田初种,翠烟生璧。料情属新莲,梦惊春草,断桥相识。平生江海客。秀怀抱、云锦当秋织。任岁晚、陶篱菊暗,逋冢梅荒,总输玉井尝甘液。忍弃红香叶。集楚裳、西风催著。正明月、秋无极。归隐何处,门外垂杨天窄。放船五湖夜色。
隔涧竹扉深,苍童引客寻。
虽然乖昭语,犹得见园林。
野蔓时妨步,山蝉亦好吟。
石根泉数斗,清冷应人心。
扫残竹径随人坐,凿破苔矶到处棋。
一水楼台开晓镜,万山花木领先春闱。
雪中便有回舟兴,林下岂无烧笋时。
莫待东风吹柳絮,眼穿笼鹤绕湖飞。
玉局祠前,铜壶阁畔,锦城药市争奇。正紫萸缀席,黄菊浮卮。巷陌联镳并辔,楼台吹竹弹丝。登高望远,一年好景,九日佳期。
自怜行客,犹对佳宾,留连岂是贪痴。谁会得、心驰北阙,兴寄东篱。惜别未催鹢首,追欢且醉蛾眉。明年此会,他乡今日,总是相思。

王孙踪迹惯天涯。草绿春归不忆家。晚风和月到窗纱。

惜年华。飞絮游丝共落花。

宫袍随马舞春罗,柳色花香满御河。欲了赓歌明日分,春风还奈此恩何。

契阔经年阻曳裾,满簪华发愈萧疏。
五禽聊作林间戏,双鲤忽传江上书。
诗句方惭成间断,交情岂谓益勤渠。
开缄更诵惊人语,恍若相从听佩琚。

旧京雄白下,别思满清秋。月绕南枝梦,霜飞北雁愁。

世应疑伏枥,谁合赋登楼。不尽山阴兴,终移雪夜舟。

孙侯高堂竹石图,笔意迥与寻常殊。山城五月困炎暑,坐我如对寒冰壶。

侯言此图不易得,吴兴赵公好风格。昔者亲逢落笔时,茧纸寒翻雪花色。

竹丛隐石石作堆,海气乱拂秋云开。夫人当坐共叹息,松雪斋前风雨来。

承平馆阁日多暇,承制文章此其亚。往事苍茫四十年,万里江南见遗画。

当时亦有陇西公,直以健笔争相雄。岂知书法自无敌,况尔勋阀谁能同。

楚也怀贤心未已,束发临池费千纸。可怜生晚堕穷荒,不见中朝盛才美。

昨朝会宴池南亭,临图慷慨思吴兴。停杯怜我重真迹,许以捲赠无难形。

吁嗟吴兴不可作,孙侯高谊犹堪托。便令清晓送琼枝,即扫茅屋看金错。

我到流江一月馀,相思长把案头书。门前几树垂杨柳,比似别时今更疏。

赫赫陇西杰,奕叶何光辉。一门见三子,不同乡里儿。

三妇名家姝,玉貌长蛾眉。大妇居中堂,夜织流黄机。

中妇具朝餐,泉出江鱼肥。小妇二十馀,金刀新制衣。

青松与女萝,百岁欣相依。未及白头日,双凤俄分飞。

入房洗粉黛,岂复施珠玑。盘龙掩明镜,宾鹤琴中悲。

生既不同室,死则须同归。鸿雁犹有信,妇道安可暌。

残灯冬夜长,素月光徘徊。共绩还共语,白玉当不灰。

有子官已高,少壮忽复衰。丈夫少气节,恒惧白刃威。

女子乃如上,盐山同巍巍。

灵源无点污,常应常清净。阴阳已罢交,子母同宫庆。冲虚葆真,一廓圆明辉心镜。头头照破归寂灭,妙用弘法,海变通无竟。具真行。慈悲形道本,惨怛心无争。普施咸利物,执谦德为权柄。圆成八百无漏果,顿超云步稳,脱凡归圣。
西风不管鹊巢寒,成阵飘来响更乾。
最是山房秋思客,梦回疑作雨声看。
虬髯如云眼如月,胸次毫端一泓雪。
政恐儒冠或误身,尚友虚无老庄列。
松阴泉影绿悠悠,此时此意如何说。
三真跨鹤夜相从,长啸一声山谷裂。
数点烟香出庙门,女娥飞去影中存。
年年岭上春无主,露泣花愁断客魂。

乐我琴书散我忧,沽回归与老妻谋。一旬刚趁三朝市,个月才梳两日头。

篱菊开残还欠酒,菜根生老尚无油。回文手段从来拙,空看人修五凤楼。

车遥遥,去乡国。心摇摇,忘南北。车轮方,行客伤。车轮转,故乡远。

行止难,客自怜。

船官风破浪,关吏鼓通晨。

海上灵山孕神秀,万木苍苍碧云溜。山头霁色苍朝霞,树里岚光宜晚照。

尘嚣迥隔绝纤埃,金仙之宅如蓬莱。神房半自花间出,定室多从松下开。

胜槩岧峣真绝境,目极神驰与俱永。飞岩踏上听天鸡,叠巘攒云愁半岭。

终南太华休争奇,其中佳趣人不知。岩扉静掩薜萝月,法水光涵祇树枝。

不用伤心怨迟暮,且须载酒随玄度。玉堂词客解长歌,挥洒何须便归去。

自笑狂吟非等伦,丽句从来贵有邻。他年诏许还山日,结社应须访旧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