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 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湾清澈的江水,岸边碧柳千条,回想起二十年前在这旧板桥上的事。
曾经与佳人在此告别,只可惜到如今依然没有消息,再无联系。
注释
今朝:今日。

鉴赏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一曲”犹一湾。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迤逦展开,着一“曲”字则画面生动有致。旧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旧”字不但见年深岁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不过,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此诗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然此诗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诗歌对精炼有特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梁苑”句指实地名,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地名不必坐实。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删此两句构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你喜欢

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

道傍横尸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

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

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

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

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

燕拂危樯,斜日外、数峰凝碧。正暗潮生渚,暮风飘席。初过南村沽酒市,连空十顷菱花白。想故人、轻箑障游丝,闻遥笛。鱼与雁,通消息。心与梦,空牵役。到如今相见,怎生休得。斜抱琵琶传密意,一襟新月横空碧。问甚时、同作醉中仙,烟霞客。
道人身世已盟鸥,便好乘云御气休。
何足风波吾一点,盍思舟楫彼迷流。
从教水击三千里,别是烟飘十二楼。
松以碧涛成夜吼,山为翠浪接空浮。
初非孔圣乘桴志,薄类梁僧渡苇谋。
庐阜插篙空木末,武夷停櫂尚岩头。
争如太乙真人叶,往盪须弥绝顶秋。
昔者天孙失机石,我疑博望乃牵牛。
却无沧海桑田事,底用浮家泛宅愁。
个里且吹无孔笛,向人只下直针钩。
而今性水涵孤月,休遣禅河起一沤。
逝者如斯曾不返,凭谁为我问阳侯。

寓意标名气象雄,快哉岂为一襟风。端期骥子穷经敏,早向蟾庭射策通。

奔逸伫当跻捷径,栖迟暂此寄尘踪。过门大嚼徒虚语,未若芝兰志不同。

百战淮西仅奏功,澶渊欲战已平戎。
三纡相绂犹公道,长为莱公羡晋公。

天南消息近成虚,一卷新诗当尺书。谁看坠鸢偏击棹,似闻鸣犊竟回车。

蛮夷总在天威外,越巂应非王会初!读罢瑶篇还涕泪,行吟何独有三闾!

伊昔三逸人,醉卧扪白云。
其间欧醉翁,翊戴建殊勋。
山灵岂羡尔,应复勒移文。
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当富春秋。
为供文字逢青眼,要策功名真黑头。
濯以清泉尘已蜕,衣之文锦翠如虬。
呼童除放陈丰馔,少劳精神并汝酬。

雨后青山画不如,算心人去有谁居。紫云空锁神清洞,不见丹崖四字书。

天王理万国,势必委诸吏。制字从一史,执法不可二。

奈何雍也面,胸臆伏私意。两讼一求捷,两役一求避。

含糊卒未决,徐徐较馈遗。酒果若羔雁,书画及弊器。

到官一物无,去官百需备。此县与彼县,大率不相异。

独有楚县尹,不肯作此事。无钱买归舟,仆马亦憔悴。

凤双鸾偶。天上人间有。檐玉无声花影瘦。夜浅春浓时候。

别来几度寒宵。六桥风月迢迢。灯下有谁相伴,一方红湿鲛绡。

客中谁与慰羁孤,喜得高阳旧酒徒。一辈俊才仍濩落,十年相见总江湖。

略惊憔悴颜非昔,为阅崎岖胆渐粗。各有故园三亩在,莼鲈香里得归无。

翁家多桂郁成堆,几度秋风几世栽。好是麟儿成宅相,蟾宫又折一枝回。

游历南洋十数年,医人尝自问心田。我公即得岐黄术,还幸传家子象贤。

一棹朝常暮至宜,萍蓬踪迹本无期。太湖东望如彭蠡,阳羡西瞻似武夷。

柳色才匀莺啭候,芦芽犹短雁归时。思乡日月愁肠断,消遣惟凭四韵诗。

粉墙红杏半离披,春满人间花自知。
幽鸟不言如有思,等闲飞上海棠枝。

忆昔初识公,其岁当壬午。两地合云龙,侨札通午纻。

吴门与暨阳,来往互宾主。矻矻商古今,硁硁订出处。

龙跃终升天,云散难作雨。遥遥两地分,间隔寒与暑。

云龙今复合,情深逾昔者。齿增易惊惕,道进无违拒。

相期同惜阴,晚节师侃禹。

应门有子乐三余,百尺高梧学士庐。独坐石边无底事,兴来时课数行书。

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秦。水隔人间世,花开洞里春。
荷锄分地利,纵酒乐天真。万事更何有,吾今已外身。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