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面”三句,点龙舟赛的地点及远观赛场。“大溪”,即指苕溪。言在清明时节的德清苕溪水面上,有人组织了一次龙舟竞赛。远远望去,水中、岸上彩旗飘扬,香烟缭绕,条条打扮得五彩缤纷的龙舟像飞梭般地穿过了白练似的溪面。“桃花”三句,述竞渡时的声威。“三十六陂”,“陂”,本指池岸、湖岸,这里指宽阔的苕溪,曲折漫长如一个连一个的大小湖泊。此言在曲折漫长的溪岸两傍遍植桃树,桃花映水,更增喜庆气氛。龙舟像水晶宫中刚睡醒的神龙般威风,并且龙舟上的赛手们还齐声呐喊和发出雷鸣似的锣鼓声壮阵、指挥;岸上、舟中的看客也发出了嘈杂的助威声,各种声响汇聚成了炸雷般的轰鸣声。上片遥观龙舟竞渡。
“去如箭”三句,言龙舟竞渡需要争出高低名次,因此每条舟中的划桨手都是齐心协力,使龙舟驶得如离弦之箭般的快速。船首上有人拿着号旗上下翻飞地指挥、协调,舟中锣鼓声声催急,众舟齐发在溪面上劈波斩浪激起条条白练和雪花似的白沫。“东风”三句,转述清明天气。言温润的春风拂面而来,夹带着龙舟上新漆的桐油味,时间已经不早,天上逐渐聚起了灰云,遮阴了阳光,微风中开始飘起了毛毛雨,使看客们也渐渐感到了寒冷意。中片是近观龙舟竞渡的细节描写和印象。
“洲上”三句,言溪中的小沙洲边飘浮着青青的绿萍,来这儿参加清明竞渡而互争高低的赛手们的热烈气氛和看客们营造出来的节庆氛围,早已冲淡了为悼念屈大夫的死,而流传下来的划龙舟的记念意义。“怀沙人”,即指屈原怀沙投水而亡的传说。“残日”四句,转述赛场情景。言时近黄昏,夕阳西坠,一眼望去两岸的桃花林已成朦胧一片。远处屏障般的群山也被夕阳烧成了酡红色;近观溪中,竞渡结束后停着的龙舟以及看客们的乘船几乎把整条溪面都塞满了。“阑干倒”六句,述观赛的看客。言因为了要观看这次竞渡比赛,四处赶来的乘舟纵横交错地放倒阑干停靠在两岸边,船舱敞开着以利观赛。舟中的女眷们又在开始敷粉施脂整理观赛时弄乱的脸部、头发,以致溪面上弥漫起一股浓郁的脂粉香。更何况天色虽是近晚,比赛也已经结束,但主人的余兴却未尽,所以通过高卷舱篷的船舱,还可以见到舱内管弦齐奏,娇娘莺唱的寻欢场面。“阑干倒”句紧接“连棹”句而来。“千红妆靥”是为了要取悦于夫婿或主人们也,即所谓“女为悦己者容”。“簪柳门”三句,状歌妓,也是紧接“笙歌”句而有感而发。此言在乘舟中的歌妓,因为白天抽空上岸尽兴游玩,临晚头簪柳枝姗姗来迟,已是疲劳不堪了。但是主人有令重开歌宴,她不敢不遵。所以从勉强吹奏出来的玉笛声中,传递出一种哀怨的氛围,笼罩着黄昏中的水面,以示其身不由己的苦衷。“重云”两句,兴尽归家。一“阁”字,可释为赛手和看客们居住的楼阁、庭阁,家中之阁也。此言大家回家后,已是乌云四合,室内一片昏暗,顷刻之间大雨就跟着下来了。结句与中片“澹阴送昼”,“轻霏弄晚”的天气遥相呼应,并点题“清明”,突出了一天之中忽晴、忽雨、忽阴、忽霖的“春天天气孩儿脸”的气候特色。下片写看客们(包括词人)观赛后兴尽而归,又无淋漓之苦的结局。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金盘脍嘉鱼,玉瓒酌黄流。为君寿圣善,欢乐盈林丘。
孝子贵修身,天爵为公侯。非义而富荣,毋乃贻亲忧。
不逢尧舜禅,宁戚终饭牛。嗟予亦有母,欲养无珍羞。
采兰不盈掬,中道化为莸。鸡鹜日争食,凤饥呜啾啾。
勖君孝不匮,永锡尔同俦。
一榻陋容膝,老身兀枯株。淹留恒鲜悰,况兹岁云徂。
儿女虽苟完,丧乱多异居。同也久乡曲,奔走一饭驱。
凤也妻女累,近亦反故庐。拙谋康最少,甥馆横溪隅。
阿巽孀七载,忍弃吴氏孤。靓家食指繁,绩纴勤养姑。
市廛病株守,环偶锥刀趋。顾我此相守,出入孙符俱。
孩乌颇机警,戏弄聊与娱。止酒动经年,宿病无由祛。
晚餐率减半,夜枕气始舒。宴游多却避,礼节那能拘。
亲友既少存,存者亦暗疏。骎骎齿发敝,勉勉筋力馀。
抚事百感集,来岁知何如。存亡且未测,艰苦焉足虞。
骨肉姑眼前,开怀尽斯须。地炉熟春茶,明烛散郁纡。
忽忆孤山梦,风雪随吟驴。梅花千载心,皎若沧海珠。
服之配明月,阅时终无渝。
北军南军和议时,两垒对立龙鸾旗。群雄棋峙国瓦解,乃与妇董光门楣。
星辰错乱风云气,乾坤造就冰雪姿。浑家性命葬鱼腹,一舸涕泪随鸱夷。
长眠自足为义鬼,后死只望予孤儿。儿在腹中兵在目,忆夫心头臂消肉。
日昼惨惨阴灵啼,夜黑冥冥波浪触。马驼碛远暗尘土,鸡犬村空疏树木。
峄山谁收白玉骨,蔡州地陷黄金屋。太尉前归明主化,招抚姑存寡妻宿。
羞看人面问消息,强通语笑宽羁束。伯顺见义勇著鞭,锐士协力锋争先。
道傍弩伏荆棘底,掌上珠还江海还。将门有后传世世,墓祭无所从年年。
湘妃掺袂溯寥廓,汉女结佩穷幽玄。缟衣綦巾共缥缈,文鱼赤鲩长周旋。
唇亡未久齿亦丧,独闻其风犹凛然。中原山河想如故,目断几点滕州烟。
满城风雨泊孤舟,一枕篷窗动旅愁。记得前年春社后,曾随飞燕傍朱楼。
高楼生紫烟,遍绕琅玕树。一出西郭门,仿佛函关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