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请告诉居住在远方的朋友,天气虽有些微的寒冷,但不必为它发愁。
春风吹来已经离我们不远,已经吹到了屋东头。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夜晚。
太原:军镇名,又名三关镇。防区在今山西内长城以南,西起黄河,东抵太行山,在今山西省。
寒甚:即甚寒,很寒冷。
寄语:传话,告诉。
天涯客:居住在远方的人。
轻寒:轻微的寒冷。
底用:何用,底,犹“何”,汉以来诗文中多用其义。
屋东头:这里是说春天解冻的东风已经吹到屋东头。意思是春天已来得很近了。

赏析

  《除夜太原寒甚》是诗人客居太原,除夕夜天寒难耐时有感而作。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然而,诗人却栖身远方,又恰逢大寒,确实令人寂寞难熬。环境虽然极其艰苦,但是诗人在寒冬之时想到春天很快就要来到,希望“天涯客”不必忧愁,表现出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出语却极为平淡。旧的一年过去了,诗人未能返回温暖的南方,与家人团圆。而是寄旅太原,滞留在寒冷的北方,在官舍度岁。远客在外,难免乡愁,况且旧年之中,诗人经受了诸多的艰难和劳累,但他鼓励自己和同僚说:“流落天涯的他乡之客们,不用为这一点轻微的寒冷发愁。句中的“轻寒”与诗题中的“寒甚”对比强烈,“寒甚”是客观的存在,“轻寒"却表现了诗人对严寒的藐视和对战胜困难的信心,诗人深知只有蔑视它,才能战胜它,以此鼓励友人,激励自己。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指明前途,加强信心。和前两句有同样的鼓舞作用。在诗人眼中,尽管风寒冰坚,但除夜一过,新年即已开始,春天随之来临。温暖的春天,正孕育在残冬的严寒之中,和煦的春风很快就要吹遍大地。春风是那么逼近,似乎就在屋子的东头,只要侧耳倾听,即可捕捉到它那令人欢欣的声音。随着春风的来临,大地回暖,万木复苏,新的一年开始了。诗人迫不及待地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期待着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舒展自己的抱负,建立新的功业。

  《除夜太原寒甚》这一富于哲理意蕴和人生体悟的诗篇,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像寒冷的天气不会长久一样,困难也只是一时的,应该振奋精神,看到困难后的光明前景。除夕虽然寒冷,诗人于谦又客居他乡,但是诗人却没有天涯游子常有的孤独和伤感,而是非常自信地告诉和自己有相同境况的天涯游子:“寒冷不足畏惧,春天即将来临。”最坏的日子都会过去,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趋势往往就是这样富有哲理。 

  这首诗写的是除夜的寒冷,读来却给人以春天的喜悦和暖意,诗中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不畏任何艰难困苦,蔑视严酷的恶劣气候,满怀信心地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乐观精神。诗的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因此这首小诗有它的象征性,也含有一定的哲理,诗人以平白轻松的语气,抒发激越豪情,显示了诗人铮铮骨气与刚毅果敢的上进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于谦在正统初年任山西巡抚时。诗人自幼生活在杭州。而太原地处北方,与故乡有很大差异。除夕时天寒地冻,诗人独自一人,寒夜守岁,赋诗述怀,寄语新春,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猜你喜欢
可怜瑶台树。
灼灼佳人姿。
碧华映朱实。
攀折青春时。
岂不盛光宠。
荣君白玉墀。
但恨红芳歇。
凋伤感所思。
疾风江上起,鼓怒扬烟埃。白昼晦如夕,洪涛声若雷。
投林鸟铩羽,入浦鱼曝鳃。瓦飞屋且发,帆快樯已摧。
不知天地气,何为此喧豗.
卧病当秋夕,悠悠枕上情。不堪抛月色,无计避虫声。
煎药惟忧涩,停灯又怕明。晓临清鉴里,应有白髭生。

满腹诗书,馀事到、穰苴兵法。新受了、乌公书币,著鞭垂发。

黄纸红旗喧道路,黑风青草空巢穴。向幼安、宣子顶头行,方奇特。

溪峒事,听侬说。龚遂外,无长策。便献俘非勇,纳降非怯。

帐下健儿休尽锐,草间赤子俱求活。到崆峒、快寄凯歌来,宽离别。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孏身。
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
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
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
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
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
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
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
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词臣工笔墨,亦足致功勋。
细草平戎策,兼为谕蜀文。
一言关治乱,千载有知闻。
应笑垂纶叟,愁吟对海云。
风行水上偶成文,暖入园林自在春。
换国虽工非我有,呕心得句为谁珍。
三生戒老诗堪画,千古长庚笔有神。
不用临风叹奔逸,箪瓢一笑舜何人。
似笑山人不到家,争将晚节尽情夸。
三秋不陨芙蓉 ,九月犹开窅窳花。

沙树历历沙草荒,江上谁开刍牧场。马群所聚凡五十,饮秣而俯嘶而昂。

寐讹浴涉踶且骧,或乳或驻或轧疮。三纵五横不成行,若驓若?青紫黄。

乌骓赤兔照夜白,连钱桃花斗文章。牝兮牡兮未可辩,亦莫可识驽与良。

相骨相肉俱已矣,老夫两眼徒茫茫。但爱各各无羁缰,自纵自得肥而駉。

肥哉肥哉空老死,未试何以知尔长。我知马亦待驾御,人马两得气始扬。

请看沟汗流血浆,争前欲逐左贤王。追风掣电一般走,五十之中当有彊。

李将军言:部曲尝掠人妻,既数年,携之南征,值其故夫,一见恸绝;问其夫已纳新妇,则兵之故妻也。四人皆大哭,各反其妻而去。予为作《浮萍兔丝篇》。

浮萍寄洪波,飘飘束复西。
兔丝罥乔柯,袅袅复离披。
兔丝断有日,浮萍合有时;
浮萍语免丝,离合安可知!
健儿东南征,马上倾城姿;
轻罗作障面,顾盼生光仪。
故夫从旁窥,拭目惊且疑;
长跪问健儿:“毋乃贱子妻?
贱子分已断,买妇商山陲;
但愿一相见,永诀从此辞。”
相见肝肠绝,健儿心乍悲,
自言“亦有妇,商山生别离,
我戍十余载,不知从阿谁?
尔妇既我乡,便可会路歧。”
宁知商山妇,复向健儿啼:
“本执君箕帚,弃我忽如遗。”
黄雀从乌飞,比翼长参差,
雄飞占新巢,雌伏思旧枝。
两雄相顾诧,各自还其雌。
雌雄一时合,双泪沾裳衣。

羡君天下士,犹恋碧山游。盛世须英物,明珠肯暗投。

秋风桑柘里,晴日凤凰楼。语及箕裘事,生儿已食牛。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
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
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
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
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
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
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
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
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
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
从以万马群,旌旃蔽村坞。
惟知口打贼,未辨狸搏鼠。
徵求徒浚民,万分一无补。
空令贫者毙,复使富室窭。
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
今春濒汉州,秋种不入土。
如何十万师,不办一朝貯。
传闻许汝郊,平民尽俘掳。
秋高马首南,跬足仰谁御。
栖山无定居,处邑复多惧。
无资忧殍踣,有粟畏攘取。
怀安昔所戒,随众谋远举。
第恐向他州,未保终安堵。
悠悠四海间,托身定何所。
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
君家聚族多,巢幙多风雨。
胡为事远游,遄归莫容与。

红炉轻拨护春寒,一卷《骚经》读未阑。夜永不知明月上,瞥惊梅影到阑干。

种豆向南陇,秇禾满东菑。不辞终岁勤,食力在所期。

维时失总御,疆土有侵移。戎马无定交,彼此更戕之。

稛载已不遗,征责方在兹。三农舍之去,离析当告谁。

念昔劝垦辟,里胥费言辞。如何场圃间,满目但蒿藜。

难兄两别驾,难弟一参军。从仕信多誉,传家仍茂文。

嗟余空白发,期子在青云。寂寞题诗罢,林窗日半曛。

不用茱萸子细看,管取明年各强健。
百和香凝宝络,长生酒满金尊。葱葱佳气蔼庭萱。同把椿龄祝愿。
玉树已生谢砌,孙枝复长于门。贮看百了共千孙。此去公侯衮衮。
戊午七月阴气寒,重云低湿天漫漫。
高檐流泻下檐溢,旅人愁绝居人冤。
市井滂沱岂足计,老农涕泣犹辛酸。
两年巨川舟楫乱,田莱风过生微澜。
会稽涌溢鉴湖水,黄岩移徙陶家山。
积骸荒沟如敝屣,余生骨立皮肤乾。
秋来黄云蔽满野,瘦妻弱稚期朝餐。
谁知造化不可料,恩加鱼鳖嬉禾田。
日光弗睹动逾月,瓦鸣昼夜愁珊珊。
安得长梯扫氛翳,云汉万里清光还。
腐儒抚事泥灾变,频搔白首空{上髟下满}{上髟下满}。

自昔南交地,蛮烟万里馀。地经和仲宅,人习素王书。

秬鬯分藩旧,苴茅锡命初。须令知汉大,不必问金车。

野景陶情皆得意,凡夫举目尽堪愁。
秦川几度埋番骨,棘路还曾耸玉楼。
幻体不知波上沫,狂心须认镜中头。
浮生役役贪荣者,求到真空卒未休。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