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行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墙宇,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小车斑斑响黄土扬尘时已晚,丈夫在推车,妻子在拉车。走出家门一片渺茫往哪里去呢?
青青的榆荚用来止住我的饥饿,希望得到一个使人活命的地方一家人在一起有口粥喝。
那边风吹枯黄的野蒿,望得见矮矮的围墙,也许里面的主人会给你一点东西吃吧。
轻轻敲门不见人,屋里没有烧饭的锅主人也逃荒了,只有徘徊失望地在空巷里眼泪如雨下。
注释
行:指的是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班班:古代手推木轮车行进的声音。
榆:木名。其叶、荚及树皮可食。旧时北方灾年饥馑,常以充饥。
疗饥:言充饥如治疗疾病。
乐土:安乐之地。
共哺糜(mí):一起喝粥,即有碗饭吃。糜,即糜子,黍之不粘者,可以做粥。
饲汝:给你饭吃。
踯躅(zhízhú):徘徊不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对灾民夫妇推小车流浪情景,生动地勾勒了一幅悲惨的明末流民图,表现诗人对灾民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这首诗采用新题乐府形式,以白描手法真实而简练地刻画了一对灾民夫妇形象,悲切凄惨,哀哀动人。

  这首诗是作者导演的一幕饥民流离剧: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通向前台,已是薄暮时分,远远望去,从黄尘纷扬的路上,出现了杂沓而来的独轮车。全台静默,只听见车轮辘辘之音由远而近,终于有一辆来到了前台——分明是一对疲惫不堪的夫妇,女的在前拉扶车把,男的在后勉力推行,车上大抵是些锅盆、铺盖之类,自然还有几个面呈菜色的小儿女,这就是开篇三句展现的景象。“班班”叙小车之多,可知流离者非止一家。向“晚”而“黄尘”未歇,正是久旱不雨所造成的。寥寥几句,展示饥民流亡景象,宛然如在目前。

  接着三句,可以视为这对夫妇的凄惶唱叹。“出门茫然何所之?”咏叹当日离家情状:瞻念前路,旱情茫茫,离家出走,又能逃往何处。“青青者榆疗吾饥”,叹息夙行夜宿,沿途竟无粒米进肚,只能采食榆叶充饥。榆叶椭圆而小,故能抵御久早。“愿得乐土共哺糜”,则暗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诗经·魏风·硕鼠》,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汝),适彼乐土”之语,讥刺统治者“重敛”,害得百姓纷纷逃亡,欲寻找一片“乐土”安居;二是汉乐府《东门行》,叙饥寒交迫的城市贫民铤而走险,妻子啼哭牵衣劝阻,有“他家但愿富贵,贱妻与君共哺糜”之语。诗人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句,含蓄地指明:饥民之流离,岂止旱灾所致,更有统治者横征暴敛之故。若非如此,则家存蓄积,又何惧眼前之旱。而这对夫妇所企望的“乐土”,又不过是求得一点薄粥(糜)糊口而已,可见愿望之低微。

  随着出现的,是一个“喜剧”式场景:“风吹黄蒿,望见坦堵,中有主人当饲汝。”蒿而称“黄”自然也干枯了,不过,它们大约长得较高,一度挡住了视线,恰好一阵晚风吹来,终于让这对夫妇“望见”,前方竟有一带院墙。此句一本作“风吹黄蒿见坦堵”,施蛰存先生以为“有一‘望’字较佳”,大约带有无意中望见的惊喜意味,更觉传神。

  “中有主人当饲汝”,便是“望见坦堵”后的微妙对白:既是院墙,想必是村巷、人家。虽然他们也未必宽裕,但给口稀汤喂你,大约总不是奢望吧。一个“汝”字点明,说话者当是在前的妇人,而且从慈母心理上说,这“汝”亦应指车上颠簸已久、饥肠辘辘的小孩而言。全诗至此似乎透出了一线光亮,连那台上的“灯光”,也仿佛柔和了起来。

  “叩门无人室无釜”,则是整个剧情的转折。只是在舞台上,应该伴有一连串动作:先是夫妇奔到垣前,然后是怯生生地逐家“叩门”,但毫无反应;随手一推,门竞没有上栓,“吱呀”一声推开,夫妇俩踏进门槛左顾右盼,最后相顾愕然:偌大一个村巷,竟然空无一人。不仅空无一人,就连一个举炊做饭的釜锅也不存——显然他们也因绝粮,而家家户户逃亡了。这结局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意味深长。走到哪里,都是村巷空空,可见“饥民流离”状况很普遍。

  幕布是在这对夫妇“踯躅空巷泪如雨”中落下的——他们携儿带女,从“黄尘”中挣扎而来;在“望见坦堵”的时刻,也曾萌发过一线希望;而今希望全已破灭,还能到哪里。村巷空寂无声,暮色中惟闻这对可怜夫妇的呜呜涕泣之音;作为回应的,只有那身处黄蒿中小儿女的惊惶呼唤。

  这首诗,采用的是乐府民歌式的叙事体,这类叙事之作,大多篇制短小,结构却别具匠心,往往大刀阔斧删去背景,甚至也不交待来龙去脉,只截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片断或一幕场景,以传神的人物对话和细节刻画,表现惊心动魄的社会现实。

  《小车行》是陈子龙自作的“新乐府”,从精神到手法,都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但于继承之中,又有创新:在表现一对夫妇的流离情状时,还注意勾勒“班班”众车的背景和氛围,这就起到了以一概百、以少见众的效果;在简略的情节发展中。也有景物描写和情节转折,便在短制中翻出了波澜;最后以“踯躅空巷泪如雨”收结,留不尽凄怆于诗外,又带有抒情诗的意味。

创作背景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作者中进士,殿试在三甲,选得惠州司李。是年六月,京城(北京)与山西大旱。七月,山东蝗虫为灾,流亡遍野。作者出京南归,在赴任途中,眼见饥民流离的惨状,深有感触,特写此诗。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猜你喜欢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复移守胶西⑶,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⑷,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秋风作霜枫叶丹,扁舟未发龙山湾。
山头窣堵半天出,十年笑我几往还。
今年结束值重九,爱此山水照高寒。
亲朋话别情总厚,兄弟白首仍苍颜。
相留一笑不易得,争挈美酒罗盘餐。
登高正尔在高许,下视扰扰直尘寰。
追思姑孰有故事,雅宴亦复同此山。
虽云小异得佳客,主人须蝟怀胸奸。
沧波至今洗遗恨,岂若我辈同清欢。
是时郊原新雨足,历历烟树明江干。
放怀自知人境异,极目顿觉天宇宽。
惜无五弦寄妙手,已有征雁横云端。
南飞休论九万里,东游更渡五百滩。
明宵酒醒会相忆,梦绕百级凭飞栏。
波面参差万萼红,直忧绛蜡日边融。
却应绝艳无仙骨,何事清香属钓童。
绿芰间成新样锦,画船撑动乱霞丛。
便能移植金堤畔,早恨曾淹浊水中。
一等生成劳化匠,独教荣落对熏风。
逢时得地俱难偶,古来贤才与尔同。
彩缕谁云能续命,玉奁空自锁遗香。
白头旧监悲时节,珠合无人夏日长。
乐天未信果知天,枉为琵琶弦系舡。
须识屈信常事耳,暑寒代序月移躔。

轩辕丘畔矢欹斜,望尽群山隐翠华。却喜九隆归日御,谁从三保访星槎。

愿同笮马扶车辇,欲傍旄牛听鼓笳。清酒一钟拚倒醉,恰如衙探杏园花。

吴田百亩岁常荒,家计萧然只草堂。却有春眠浓似酒,不将朝市博江乡。

我昔未遇君,先与君兄交。闻有弱冠弟,关览凌群髦。

但视兄卓奇,知非人过褒。邻郡面易谋,鄙愿胸久操。

意外君能来,来适与我遭。炯炯秋虹姿,天云轩之高。

我意颇自雄,为君嗒焉挠。应使大地春,黯色惭蓬蒿。

抑我壮犹废,畏厕后生豪。芜陋膺滥名,讵能君识逃?

矧得应与刘,左右森联镳。一席罗众奇,谁复分鹬鷮?

不知何善缘,投漆尽如胶。使我宛转肠,辘轳等所劳。

急敞庭东楹,拂拭檐蟏蛸。濯露江城岚,合束孤篁梢。

篁底三五莺,静翼纠缠牢。照以苔光澄,绮谢花云包。

轧轧清语声,冰茧空机缫。为呼灶下童,挈瓶沽邻醪。

真性挟与流,未容禁酕醄。我箧长物无,尚有鸊鹈刀。

日夕愁露芒,至此更难韬。委蒙君等爱,幸弗讥狂骚。

天壤万路宽,势独穷吾曹。中原气清旷,坐看诸君翱。

弗忘秃羽鹙,伏病荆榛巢。杯酒屋漏中,誓已千秋要。

千秋绵寸心,古哲通兰虈。而况咫尺踪,不隔山川遥。

撤樽风雨来,入夜闻颾颾。浩歌君子行,壁影舒裳袍。

才见沧溟浴晓珠,俄看倒影上天衢。丹炉夜火知全伏,药室晨光觉渐虚。

野马未穿延客榻,阳乌先照活人书。在家早起君休厌,屦迹朝来满户除。

清时许下钓鱼台,猿鹤深知苦怨猜。万古行藏天与定,青山不久便归来。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合江亭前秋水清,归人罢市无馀声。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楼台渐稀灯渐远,何处吹箫犹未断。凄风凉叶下高桐,半夜仙人来绝巘。

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倚篷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灯花何太喜,似报天雨霁。客情念还家,如瞽不忘视。

到家问松菊,早作解官计。青镜发萧萧,及此霜雪未。

江南雪消春渐回,溪东溪西梅花开。
幽人作诗兴不浅,时复杖藜携酒来。

几年南楚听哀猿,自昔江湖忆帝阍。粉骨何禆天下事,赐环难报圣君恩。

馀光久记仁人里,引重仍惭长者言。安得新官来棹速,更随春色到乡园。

蒙安供董率,鸦步共追陪。天际风花合,山腰龙窟开。

工期岁月积,俗吏斗稍材。落日归旗子,鸣鸡唤小催。

锣敲夫上档,梆击匠登台。地势凭穿?,宫门任往来。

夯声震空谷,锄隙及荒峐。日色凝黄瓦,云光映白灰。

胯车推饷食,驿马送银枚。木克飞晴练,阿林结翠堆。

何时威勒竣,不必陟崔嵬。

丹凤飞来寄海滨,青郊濛雨茜峰新。人烟树色遮全断,水影山光望未真。

欲写天池五彩羽,已分帝阙万家春。遥看霁后平畴上,点点清流泛碧银。

雪消鸳瓦东风暖,已觉金虬刻漏长。
禁里春寒犹未放,日华先拂赭袍光。

漉酒巾笼五岳冠,懒携琴鹤上朝端。丹房昼睡烟霞暖,紫府夜归星斗寒。

诗就几教山鬼泣,剑灵那许俗人看。麻姑报道桑田变,一曲仙棋尚未残。

只向诗中写取真,已将怀抱再三陈。

能销忙事成閒事,不薄今人爱古人。

郢客岂能陪下里,巴歌非复旧阳春。阳春欲奏谁相和,素是诗家倍益亲。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