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一对灾民夫妇推小车流浪情景,生动地勾勒了一幅悲惨的明末流民图,表现诗人对灾民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这首诗采用新题乐府形式,以白描手法真实而简练地刻画了一对灾民夫妇形象,悲切凄惨,哀哀动人。
这首诗是作者导演的一幕饥民流离剧: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通向前台,已是薄暮时分,远远望去,从黄尘纷扬的路上,出现了杂沓而来的独轮车。全台静默,只听见车轮辘辘之音由远而近,终于有一辆来到了前台——分明是一对疲惫不堪的夫妇,女的在前拉扶车把,男的在后勉力推行,车上大抵是些锅盆、铺盖之类,自然还有几个面呈菜色的小儿女,这就是开篇三句展现的景象。“班班”叙小车之多,可知流离者非止一家。向“晚”而“黄尘”未歇,正是久旱不雨所造成的。寥寥几句,展示饥民流亡景象,宛然如在目前。
接着三句,可以视为这对夫妇的凄惶唱叹。“出门茫然何所之?”咏叹当日离家情状:瞻念前路,旱情茫茫,离家出走,又能逃往何处。“青青者榆疗吾饥”,叹息夙行夜宿,沿途竟无粒米进肚,只能采食榆叶充饥。榆叶椭圆而小,故能抵御久早。“愿得乐土共哺糜”,则暗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诗经·魏风·硕鼠》,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汝),适彼乐土”之语,讥刺统治者“重敛”,害得百姓纷纷逃亡,欲寻找一片“乐土”安居;二是汉乐府《东门行》,叙饥寒交迫的城市贫民铤而走险,妻子啼哭牵衣劝阻,有“他家但愿富贵,贱妻与君共哺糜”之语。诗人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句,含蓄地指明:饥民之流离,岂止旱灾所致,更有统治者横征暴敛之故。若非如此,则家存蓄积,又何惧眼前之旱。而这对夫妇所企望的“乐土”,又不过是求得一点薄粥(糜)糊口而已,可见愿望之低微。
随着出现的,是一个“喜剧”式场景:“风吹黄蒿,望见坦堵,中有主人当饲汝。”蒿而称“黄”自然也干枯了,不过,它们大约长得较高,一度挡住了视线,恰好一阵晚风吹来,终于让这对夫妇“望见”,前方竟有一带院墙。此句一本作“风吹黄蒿见坦堵”,施蛰存先生以为“有一‘望’字较佳”,大约带有无意中望见的惊喜意味,更觉传神。
“中有主人当饲汝”,便是“望见坦堵”后的微妙对白:既是院墙,想必是村巷、人家。虽然他们也未必宽裕,但给口稀汤喂你,大约总不是奢望吧。一个“汝”字点明,说话者当是在前的妇人,而且从慈母心理上说,这“汝”亦应指车上颠簸已久、饥肠辘辘的小孩而言。全诗至此似乎透出了一线光亮,连那台上的“灯光”,也仿佛柔和了起来。
“叩门无人室无釜”,则是整个剧情的转折。只是在舞台上,应该伴有一连串动作:先是夫妇奔到垣前,然后是怯生生地逐家“叩门”,但毫无反应;随手一推,门竞没有上栓,“吱呀”一声推开,夫妇俩踏进门槛左顾右盼,最后相顾愕然:偌大一个村巷,竟然空无一人。不仅空无一人,就连一个举炊做饭的釜锅也不存——显然他们也因绝粮,而家家户户逃亡了。这结局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意味深长。走到哪里,都是村巷空空,可见“饥民流离”状况很普遍。
幕布是在这对夫妇“踯躅空巷泪如雨”中落下的——他们携儿带女,从“黄尘”中挣扎而来;在“望见坦堵”的时刻,也曾萌发过一线希望;而今希望全已破灭,还能到哪里。村巷空寂无声,暮色中惟闻这对可怜夫妇的呜呜涕泣之音;作为回应的,只有那身处黄蒿中小儿女的惊惶呼唤。
这首诗,采用的是乐府民歌式的叙事体,这类叙事之作,大多篇制短小,结构却别具匠心,往往大刀阔斧删去背景,甚至也不交待来龙去脉,只截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片断或一幕场景,以传神的人物对话和细节刻画,表现惊心动魄的社会现实。
《小车行》是陈子龙自作的“新乐府”,从精神到手法,都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但于继承之中,又有创新:在表现一对夫妇的流离情状时,还注意勾勒“班班”众车的背景和氛围,这就起到了以一概百、以少见众的效果;在简略的情节发展中。也有景物描写和情节转折,便在短制中翻出了波澜;最后以“踯躅空巷泪如雨”收结,留不尽凄怆于诗外,又带有抒情诗的意味。
礼乐衣冠,浑靠定、堂堂国老。出双手、把天裂处,等闲补了。
谢傅东山心未遂,周郎赤壁功犹小。事难于张赵两元台,扶炎绍。
恢鹤禁,迎商皓。开兔苑,延枚叟。喜奎星来聚,旄头都扫。
重译争询裴令貌,御诗也祝汾阳考。更何须、远向海山求,安期枣。
学士宋王孙,画马皆龙姿。曾写飞黄出天厩,尚留云影落瑶池。
池头马官锦靴裤,缓鞚长牵时拂顾。万里精神开绢素,百年毛鬣生风雾。
吁嗟内乘无人识,想见奔腾过都国。翠仗朱轩数往来,金羁玉勒增颜色。
只今天子罢南征,又闻东巡辽海城。安得四马忽然生,登台一顾千金轻,天上常随八骏行。
桓桓陆尚书,灭贼气雄决。矫矫朱督抚,威棱被闽浙。
人生在草莽,谁其辨英杰。陆本棱魂生,感触念空热。
朱也遘家难,伶仃茹荼蘖。一遭毅皇宠,淮海荡流贼。
故乡开制府,熊貔亘阡陌。一受世庙简,往静海夷窟。
两省兼镇巡,一切从军法。齐刘跳兖豫,中原日流血。
番舶薮权贵,根株两盘结。黠者多观望,鄙夫共推掣。
二公身任之,誓斩朝家孽。当时狼山上,丰碑势嵽嵲。
至今闽海头,清夜鬼淅沥。骄矜与峭深,繇来豪隽色。
一朝壮心遂,遑念他人觖。丹书不议劳,青史有余责。
所以朝廷上,人人避疆埸。
云深石涧寺,树老远公房。终日风□□,□秋景气凉。
醍醐蒙□味,□□□□□。□见无生理,空山坐道场。
汉阳江山秋风悲,落叶凄凄愁别离。江头壮士凄相见,并马踌躇数回盼。
青衫乌帽无光辉,云是长安两锦衣。见君北来动乡思,君来想是从王畿。
牟公短躯异标格,双颊凝红鬓垂白。韦君年可四十强,方眉广额身昂藏。
欲言向余泪盈臆,昔年奉侍君王侧。日月麒麟殿上行,云霄虎豹班中直。
常承密旨按公卿,时有微功佐家国。讵料恩荣不可常,朝游禁阙暮江湘。
遥瞻北斗空翘首,却想西垣祗断肠。北地南州异风土,天暄水湿多忧苦。
鸿雁高高向日边,关河迢递何时还。嗟余亦是投荒者,低首闻之泪双下。
先朝末载游帝京,此时牟公已有声。自从逆丑弄权术,鞭挞朝士无虚日。
扶忠抗义公所优,坐废罹刑人共恤。今皇诛逆法令明,韦公牟公乃齐名。
才看执法拖金紫,忽复飘零涉江水。贫贱荣华信有时,古今人事皆如此。
君不见张禄先生脱厕中,相秦富贵倾王公。又不见鲁朱家奴置广柳,时来复作河东守。
与君今见且为欢,别买江鱼共沽酒。
君不见西汉文翁为蜀守,蜀学不居齐鲁后。诸守竞欲保翁名,石室镌磨贵难朽。
东汉高公又几时,为作石室还如兹。至今二室坚且久,文公高公名不衰。
世间可传唯铁石,石终可泐铁终蚀。古人好事留其名,石室存亡竟何益。
汉水沉碑知在不,叔子名存空岘首。安得眼看石室销,要知二子名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