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中秋的时候,捣衣声混杂着风声,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对着这样的景象,是不会学宋玉去纾解悲愁的。把凄凉的心意收拾起来,给每个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内心更加觉得抵不过这样的幽静。明月挂在南楼正是我觉得充满情趣的地方所在。
怅惘这样的胸怀,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声的韵律悠悠扬扬。在这清平之时,良美之夜,就把这块地方借给我让我痛饮。看着这一天可爱的风景,我倚着曲曲折折的栏杆,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喝醉困乏了就靠着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注释
砧声:也作“碪声”,捣衣声。元好问《短日》:短日碪声急,重云雁影深。
蟠蟀:蟋蟀的一种,宋代顾逢曾作《观鬭蟠蟀有感》。
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
宋玉解悲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兴况:情趣,意趣。
分付:分别付予,这里指给酒樽分别倒酒。
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
清时:清平之时,也指太平盛世。
金瓯(ōu):酒杯的美称。瓯,杯子。
阑干十二:曲曲折折的栏杆。阑干,即栏杆。十二,形容曲折之多。
欹(qī):斜倚着,斜靠。

赏析

  米芾写中秋赏月,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上片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在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在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在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在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

  “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这首词自东坡著名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

  这首词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词的上片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并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

鉴赏

  米芾,字元章,宋代大书画家。据《挥麈后录》记其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顺时”。这首词就是借赏中秋之机,表白他为人的高洁。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砧声”、“蟋蟀”为秋天典型的象征景物。砧上捣衣远寄征人,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也是一种触发人秋思的景象。前一句为了突出“砧声”,增强秋的感觉,属倒装句,写词人先是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才觉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也是先听到蟋蟀鸣叫,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进入高秋季节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名句,从此,“见落叶而悲秋”,便成为文人一种传统的心态和崇尚。米芾一反宋玉伤感的秋景的幽雅,正显示出词人的高洁与旷达。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倍觉不胜幽。”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会给人带来秋意,所以词人说,让酒杯里的好酒,把凄凉的情调收起来,就会感觉到这些景物加倍的幽雅。

  上片结句:“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是说还有富于情致之处,就是一轮明月在楼的南边冉冉升起,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成银色的世界,使人从压抑沉闷的情绪中解放出来为之清爽。

  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过片换头“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三句,写词人要把他胸中的忧思,用富有情韵笛声抒发出来。接着“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二句,承上述忧伤意脉,于是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来一番吃酒浇愁的情致。下面“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三句,则是写词人面对诱人的风物,并不是惬心地去欣赏,而是倚遍阑干在深思。最终悟出了,世界像浮萍一样的结论。词的歇拍“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两句。这是词人悟出了“宇宙若萍浮”的人生哲学之后的付诸行动,即要像李白那样“但愿长醉不愿醒”,“明朝散发弄扁舟”,而远离污浊的人世,去隐没江湖之中去。以发泄他的不满,这正是米芾晚年学禅的思想基础。

  《宋史·米芾传》说:“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米芾这首中秋词,写法巧妙,除上片结拍点出“明月挂高楼”外,字面上再没有“月”字出现,然而却使人感到如置身在月光的整个银色世界之下的优美境界之中,写得清空而不质实,正体现了他“不蹈袭前人轨辙”的创新精神,表现了米芾的特有风格。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猜你喜欢

香鞯镂襜五色骢,值春景初融。流珠喷沫躞蹀,汗血流红。

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镳玉辔珑璁。为惜珊瑚鞭不下,骄生百步千踪。

信穿花,从拂柳,向九陌追风。

远岫升初日,长林霭曙烟。
峰回遥风塔,溪转静鸣泉。
竹箨新披锦,茅花俗擘绵。
清和多美荫,归路得蹁跹。
欲如臭腐化神奇。当观蝉蜕时。脱然飞上绿槐枝。炎炎书景□。
□□□,□如斯。□□□□迷。灵躯一旦脱□□。□□□□归。
小泊稽庄月正弦,庄官惊问是何船。
今朝哨马湾头出,正在青山大路边。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乌蛮遗种称罗鬼,剽悍断头能掉尾。传从济火年代深,世土居然属宣慰。

我从里俗询大概。复取兴衰质诸史。中古荒茫不足论,渊源请自先朝始。

洪武初年祸乱平,远略伧荒来越巂。是时奢香一巾帼,跃马金陵谒天子。

承恩归去立奇功,一诺西南九驿通。却笑五丁开不到,乱山高下隔蚕丛。

二百余年太平业,世世分藩比臣妾。后来生聚启规模,四十八支互蟠结。

别开荆莽起台殿,硐户碉房高栉栉。已分王土作王臣,旋练夷兵护夷穴。

剁牛磔犬片言重,聚蚁屯蜂一呼集。布囊笼发毡覆肩,负弩操刀轻出没。

泰和功烈汾阳亚,神庙中年平播贼。当时亦用水西兵,驱使前行借余力。

酿成殃祸启祯朝,杀吏围城气渐骄。深宫南顾鞭难及,诸将西征功屡邀。

土司如狼吏如鼠,八捷余威弃归路。内庄一夜陨河魁,明日三军齐缟素。

眼中大创真无几,可惜偷安旋就抚。阁鸦关外晓传烽,霭翠营南夜鸣鼓。

迩来桑海变须臾,此辈根株未尽除。夷性陆梁还似故,朝家谋略故非疏。

经营特借强藩力,辛苦开疆一载余。至今父老犹能说,墨守输攻真劲敌。

老窠地险石作城,要陕不容双骑入。铜牙毒矢毙濡缕,竹柄长矛利钩棘。

马蹄过岭捷于猱,革甲环身轻似叶。连宵斫阵万炬明,散入深林晓无迹。

蛇神虫鬼助饕虐,飞食人头吐人血。砦前路断临奔壑,失势一摧千万尺。

四山伐木斫作厢,裹用牛皮冒生铁。石椒悬縆下槌门,雷斧轰天巨灵劈。

攀藤健儿气力尽,拍手蛮娘笑投石。重围坐困又经时,转粟方愁乏良策。

岂知存灭总关天,渠首终成戏下悬。万岭提封开四郡,一朝腥秽涤千年。

自此岩疆少蜂虿,余威远慑诸苗砦。空留徼外廓清功,自蹈人间僣亡罪。

此日重劳问罪师,乌飞三匝失栖枝。忽传耐德生还日,赵氏中山尚有儿。

乌蒙犄角称甥舅,曾是安坤旧婚媾。也挈遗孤代乞哀,复归故土希恩宥。

颇闻军令竞邀驩,满许闲田复见还。土贡纷纷呈铁踣,庚苴往往赐银盘。

寄语封疆诸大吏,从前开辟谈何易。莫贪扯手纳金钱,此事孤雏有深意。

输粮禽贼尔何功,王会图成戎索同。不见天心今厌乱,战场新鬼尽英雄。

虬髯铁干老嶙峋,气格俨然冠剑臣。
应为孤高多绝物,未妨偃蹇且全身。
雪中屈折如颓玉,雨后淋漓又吐茵。
抚手摩挲三叹息,世间那有独醒人。

壶乾日斜客子发,臂弓上马意气勃。斩蛟擒虎及汝时,我幸健饭无父思。

若有人兮山要,乐莫乐兮在薖。
絜余佩兮有兰,惬余裳兮有萝。
凌八荒兮骋望,怅山河兮悲壮。
倒天汉兮濯江淮,眇风云兮晤怀。
竹树兮冥蒙,海月兮朣胧。
君何为兮山中,鸿奔南兮带轻舟。
歌闻天兮击中流,气浩浩兮横九州。
山冉冉兮生雨,水汪汪兮迷浦。
鴃一叫兮花愁,期美人兮春渚。

吾亦怜吾竹,孤清人未知。向来多俗病,全得此君医。

卷尽风和雨,晴日照清秋。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尤。
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今日聊修故事,口岁大江东去,应念我穷愁。不但莼鲈口,杜若访芳洲。
施田乐贰卿,读书吴吏部。
石迹犹可寻,青山亦如故。
春深笋蕨香,岁熟仓箱富。
坐久遂忘归,更问钟山路。
菊润初经雨,橙香独占秋。碧琳仙酿试新篘。内集熙熙休试、蚁浮瓯。
家世传黄阁,功名起黑头。双凫傍故人舟。咫尺青云岐路、看英游。

使旗猎猎橹呀呀,斋舫飘如上汉槎。待得江南鲈作鲙,暂从辽海鹤归家。

清谈挥麈临千里,隐几看山过两衙。零落谪仙遗迹在,为寻荒冢吊云霞。

朝来几点催花雨。早柳絮、风前乱舞。瑶筝试理十三弦,漫弹出、闲愁无数。

呢喃燕语。多少离怀待诉。玳梁未改旧巢存,却为底、飞来又去。

刘郎何用忆尘寰,旧路重寻事已难。古意飘零无处觅,藤萦溪色上阑干。

丹梯飞磴接天门,杖底风雷万壑奔。四岳共推青帝长,一峰还占丈人尊。

汉家云气封中出,秦代松阴石上存。俯仰不知天下小,蓬莱宫阙射朝暾。

我游空翠亭,遂蹑空翠窟。仄处迷向背,昼光寒不入。

高壁散长风,到面作飞雪。积阴带江声,冷中石骨裂。

钩络枯藤幽,剥啄古扉缺。虚寺钟一声,客魂堕泬。

尘氛此俱隔,惟有仙气结。愿得托茅茨,终焉养疏拙。

崭然头角异,年少锐功名。
身为才高累,名因宦谪成。
山川助奇气,骚雅变遗声。
千古罗池祀,昌黎报友情。
音书南望暮云低,官舍萧萧对五溪。
衡雁北来飞不尽,不知曾过夜郎西。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