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以“担子挑春虽小“起笔,花担虽小.怕挑起的却是整个春天。接下来笔锋一转.不写春天.而把目光投向担子里的花儿,那白白红红的花就是春天的象征。第二句“卖过巷东家,巷西家”以不免重复的方式写出了卖花人走街串巷的情形,通过文字,我们仿佛听到了卖花人那熟悉而又悠长的叫卖声在曲折而深幽的老巷里回荡。
下片紧接着写这叫卖声穿帘入户’被帘里的丫环听到,问道小姐"买梅花?买桃花?”
在春雨过后的早提,俏丽的小丫环倚在窗边等待着这卖花的一声声吆喝。此刻地正迫不及待的回报着主人:卖花的已在门外了。她们等的岂只是那些花,俨然是春天的到来。最后以"买梅花?买桃花?"这样一个菏单的问句收尾.既让我们再次回咏起担花郎担子中的白白红红的花,又让我们不禁去猜想,主人家到底是想要悔花还是桃花呢?没等揭晓答案.整首词就戛然而止了,留下一丝回味。
整首词作并不长,却为我们描绘 了一个鲜活的情景剧:在一个春雨后的早晨,卖花郎挑着红红白白的一担花,就象挑起了按个春天一样.走街串巷。他悠长的叫卖声在深幽的空巷中起伏。然后镜头一转,一个俏丽活泼的丫环出现了,她迫不及待的问主人要梅花还是要桃花?还没等主人回答.幕布便拉上了。这其中有人物、有声音、有色彩、有对话,让人过目难忘。此外,全词最大的特色在于以平实的生活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生活中最常见、最生动、最真实的一幕,因而显得明具一格。
平昌四见碧桐花,一睡三餐两放衙。也有云山开百里,都无城郭凑千家。
长桥夜月歌携酒,僻坞春风唱采茶。即事便成彭泽里,何须归去说桑麻。
拥被酸吟雪未晴,拾樵路断闭松扃。相如病渴谁来管,自整冲寒贳酒瓶。
宇宙真逆旅,形骸同赘疣。古人有至药,变灭非所忧。
长生本无方,徒以智力求。终时受物非,莽莽蝶与周。
无周复无蝶,灵运千年俦。
西风萧瑟薄窗纱,半角斜阳散绮霞。瓦鼎煎茶拾红叶,瓷瓶添水插黄花。
一楼乡梦惊新雁,九月寒砧起暮鸦。问我秋心向何处,乍归于越又京华。
碧天晶皛欲霜时,香驻帘栊卷更迟。日薄江村收笭箵,风摧木叶战燕支。
悲秋懒挹芙蓉粉,遣酒新题橘柚词。最是诗粮今岁熟,重阳开过菊千枝。
退院僧同岭上云,凌江小阁一炉薰。窥人鸥鹭当窗立,出寺钟鱼隔水闻。
仍有青山常我伴,纵无明月也思君。临风欲跨扬州鹤,海气微茫望不分。
万柳摇金接画桥,一清堂外景偏饶。文章太守开华宴,预报龙舟夺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