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咏物诗,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事物形象,然而这形象在艺术上的再现,则是诗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表现出来的,多少总带有一点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咏物,这样物我有情,两相浃洽,才能把它活生生的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很有启发。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丽之花欺侮。白莲花总应该长在瑶池里面。
鲜红的太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艳丽的色彩是有目共赏的。莲花红多而白少,人们一提到莲花,总是欣赏那红裳翠盖,又有谁专门注意这不事铅华的白莲!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应该是在此而不在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红莲不过是“别艳”罢了。
“无情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月儿明风儿轻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能了解你?
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的开放,好像是“无情”的。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的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倘若在这“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的意态!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繁葩有着天人之别。
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是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花,简直人格化了,个性化了。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最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茫茫混成始,豁矣四天朗。三辰还须弥,百亿同一像。
灵和陶氤氲,会之有妙常。大慈济群生,冥感如影响。
蔚蔚沙弥众,粲粲万心仰。谁不欣大乘,兆定于玄曩。
三法虽成林,居士亦有党。不见虬与龙,洒鳞凌霄上。
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众妙常所晞,维摩余所赏。
苟未体善权,与子同佛仿。悠悠诚满域,所遗在废想。
寿短苦心长,心绪每不竟。岂徒庸庸流,赍志有贤圣。
为鬼那能续,他生渺茫更。所以难放达,思得贤子孙。
继志与述事,大哉孝之源。长夜集百端,蚤起无一言。
傥能心亲心,即是续亲寿。呼儿将告之,衋然先自疚。
苍茫河声冲古驿,黄沙浊浪同色。斜日谁来问渡,江南狂客。
醉倚柁楼吹笛,初入破、鱼龙悲咽。古今多少英豪,最堪笑、南奔袁术。
几时瓠子功成,叹薪楗空劳,宣房难塞。长啸忧时,自把宝刀閒拍。
且任短篷掀舞,不须怨、中原萧瑟。城名下相,极望处、暮烟残荻。
五经众说郛,惟易汇众理;道通月窟中,义蕴天根里。
嗟彼读易者,不过混沌耳。不知先后天,图自羲文始;
爻词彖象系,周公及孔子。彖以括其全,爻各随所视。
三百八四爻,取象皆虚拟。其间德位时,当须判臧否。
承乘兼比应,毫发难差徙。吉凶同悔吝,佔词辨由起。
二五位居中,论正或未是;惟中能兼正,馀虽正莫比。
互卦与错卦,旁通悟其旨。一阴复一阳,变化无涯涘。
何人执此编,一一穷原委;由浅而及深,幸勿踰前轨。
寿宿腾光,寿香袅碧,郁葱枝上梧桐。记绂麟令旦,门挂弧蓬。
今年东阁郎皆侍,怀章绶、拜捧金钟。荣华富贵,眼前谁似,堪展眉峰。
秋高景物俱浓。正阶前金菊,巧对芙蓉。爱菊名寿客,寿与公同。
醉蓉初莹凝脂面,酣天酒、芳脸潮红。何妨判饮,与花双醉,醉似花容。
篆结心头字。记当时、荼蘼香引,海棠红试。蛱蝶痴情蜂狂态,回首花天酒地。
肯忘却、旧游前事。金粉易销人易老,问年年、竟为谁憔悴。
背地里,偷弹泪。
春怀更胜于秋思。忍教伊、柔肠寸断,者番拚弃。夜雨声悲风声恶,凄绝芳心早醉。
叹离合、大都如是。留得情根经劫在,拾残红、枕着花儿睡。
续香梦,幻中戏。
城南紫水不常流,桂发新香预报秋。尽说红霞能映树,祥光偏令照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