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木兰花慢》以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起首六句二十四字,兼写清明乍雨、群花烂漫,点出春日郊游的特定风物。起笔便异常简洁地点明了时令。紫桐即油桐树,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志郊野清明的到来。一个“拆”字,写尽桐花烂漫的风致。“先清明”,经过夜来或将晓的一阵疏雨,郊野显得特地晴明清新,点出“清明之明”。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烧”和“绣”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如画。这首词的重点不于对动人春色的工笔描绘,所以自“倾城”句始,词进入游春活动的描述。作者善于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游春场面,又能捕捉到一些典型的具象。“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作总的勾勒。人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熟食品,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充分享受春天的观乐。“雕鞍”代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结两句,以万家之管弦新声大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词情向欢乐的高潮发展。词的上片,诗人用浓墨重彩绘制出一幅生气盎然的清明踏青游乐图。
词的下片着重表现江南女子郊游的欢乐。柳永这位风流才子将注意力集中于艳冶妖娆、珠翠满头的市井妓女身上。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放浪,作者看来,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实上也如此。“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踏青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妓舞女们。她们艳冶出众,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欢乐和春的赐与。作者以“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出当日游人之众,排场之盛,同时也暗示这些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这是全词欢乐情景的高潮。而作者对春之美好和生之欢乐的体验也抒发到了极致。继而词笔变化,作者继以肯定的语气,设想欢乐的人们,佳丽之地饮尽樽里的美酒,陶然大醉,有如玉山之倾倒。“罍”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词的结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一句意思是,这些欢乐的人定是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不能把这一句简单用“醉生梦死”去界定,实际上,柳永这里呕歌的是古代女子这难得的自由机会和场合中所迸发的生命的快乐。
这首《木兰花慢》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表现特征。诗人依赖调式变化、句式参差,造成了一种急促的节奏和繁密的语势;同时又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为全词带来一种繁复之美。这是两宋时期广为传唱的“欢乐颂”和“春之歌”,体现了柳永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往还多面朋,孰是心所同。乡荐忝伯仲,时论推云龙。
一友教四方,一匿影蒿蓬。相见苦不易,终岁欣相从。
得窥所学富,饱闻议论雄。冥搜力沉著,集益心虚冲。
乌能石攻玉,愧用莛撞钟。圣籍久黯黕,迟子发群蒙。
斯行匪干禄,要展经术功。析理戒穿凿,守道无穷通。
钓鳌不钓鱼,君家有任公。
乌山还命酒,兀坐对奇峰。遇节须行乐,寻幽莫厌重。
寺深松竹护,碑古藓苔封。自把犁锄足,清时学老农。
我或抱荆璞,人或誇燕石。非不诬此石,向人难历历。
历历恐伤明,明者当自识。
胡侯有五子,祜禧礼裕祺。五子名各殊,称宗以同辞。
暨乎所命字,实自授经师。谦诚让谊详,申以伯冠之。
宗以正其系,伯以重其仪。长字而幼名,立德端在兹。
吾恒登侯堂,见侯鬓如丝。呼儿出拜客,磊落群熙熙。
祺也年最幼,束发方参差。见人远相揖,学语声嚅唲。
裕也长于幼,不好弄与嬉。踉蹡讲论语,光彩浮脩眉。
宗祜最居长,冠裾鸣佩觿。应门肃宾客,进退何逶迤。
中子禧与礼,充体而丰颐。粲然玉雪质,并是麒麟儿。
方今重贤良,少壮咸登咨。有子如五男,奚以多惧为。
子也思顺亲,和乐恒孔宜。因名以求实,循字以反思。
多福贵自求,所脩慎操持。天材实国用,授尔百职司。
胡侯有淳政,子孙利其慈。允为淳政告,视此五子诗。
偶为淳朴语,即有希夷风。在世能勿忤,聊以古为同。
大巧三代人,所拙辨伪工。曲哉末学士,妄拟述作功。
至性苟能尽,焉得推盛隆?先师予狂狷,盖愤失所中。
于时得依归,敢叹吾道穷?
望断西州万里家,又将新火试新茶。青油幕下成何事,两见常山山杏花。
好春蚕事早。竹外篱边,豆花香了。自挈筠笼,摘得绿珠远小。
城里新开菜市,应不比、家园风调。樱笋较。甘芳略胜,点盐刚好。
曾闻峡口逢仙,说姊妹相携,世尘难到。近日相煎,怕被豆根诗恼。
寄与尝新一笑。想念我、晨妆眉扫。风露晓。园中芥荃将老。
